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18 03:24:31
導語: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銀行集團業務規模不斷發展,加強授信風險管理也越來越重要。內部控制作為信貸風險管理的“有效防線”,對于完善銀行集團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防范出現重大信貸風險傳染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作用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
由于銀行集團內部機構眾多,且母銀行、附屬機構處于不同的或兩級獨立法人結構之下,伴隨著信貸資產的快速發展,銀行集團信貸資產業務的風險也在不斷累積,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日益顯現,如信貸風險文化不統一,缺乏系統、聯動的內部控制,主動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不健全,不能隨著業務發展變化及時更新等,反映出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較大缺陷。因此,通過強化銀行集團信貸內部控制建設,促使銀行集團內各機構提高風險防控管理水平,發揮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對于信貸資金運用的安全性、穩健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銀行集團信貸業務的特點
(一)信貸管理層級的復雜性
銀行集團信貸管理的特殊性源于并表管理所形成的母銀行、各附屬機構之間特殊的管理模式與利益關系。一般來說,銀行集團的并表管理范圍包括:一是直接擁有附屬機構或子公司50%以上表決權,對其經營決策具有支配性作用;二是雖然只擁有50%以下(含)表決權,但可以任免該公司董事會或經營管理層的主要成員或持有多數表決權的;三是根據附屬機構的章程,可以支配該機構的經營決策和財務政策;四是附屬機構的經營規模在銀行集團整體規模占比較低,但其所引致的經營風險對銀行集團的風險管理、資本損耗、利潤損失以及財務收支情況形成重要影響的。由于不同層級機構之間,雖然同屬于同一母公司,但法人形式上卻相對獨立,較為分散,往往通過股權來控制,所以統一執行信貸政策具有天然的復雜性。
(二)授信標準的多樣性
銀行集團內部存在著多種經營主體,每個主體的業務重點、產品形式、業務渠道都不盡相同,致使信貸管理的具有復雜性,銀行本級(母行)、各附屬機構都是不同的授信主體,如果沒有統一的內部控制標準,對于信貸政策、信貸風險文化更是沒有統一標準,在客戶準入、授信額度把握等方面不能形成“合力”,容易在銀行集團層面對同一客戶進行多頭、過度授信,如果單一客戶出現經營困難,那么其在銀行集團內所有的授信全都會發生信貸風險,進而可能形成信貸損失。同時,由于母行與各附屬機構對于同一客戶執行不同的授信標準,致使個別客戶在銀行集團內容獲得難易不同的受信方式,進而也會產生風險。銀行集團的業務品種多、內部利益復雜化,使信貸風險更為復雜、多樣,不易管理。
(三)管理信號傳遞的衰弱性
一般情況下,單一銀行的風險政策傳導是從董事會發起的,由董事會或其下屬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制訂銀行信貸風險政策、風險文化與偏好,由經營管理層負責具體實施與落實,并對經營機構,如分行等進行傳導與考核,這種單一銀行制下的信貸管理模式相對簡單、有效。但在銀行集團模式下信貸管理傳遞的信號就存在衰弱性,特別是銀行為主導的方式下,銀行本級不僅要負責自身條線的業務,同時還要管理與指導銀行集團所屬的各類機構,在管理半徑、管理方式等方面,與銀行自身模式都不盡相同,獨立經營、相對自主的各附屬機構,由于背負銀行集團利潤、股東回報等多項要求,在業務經營上依靠集團,與集團分享同一客戶,但在風險與收益平衡上,卻往往忽視風險,強調收益,這樣就會偏離銀行信貸風險政策與理念,管理信號在傳遞過程中不斷衰弱,甚至在末端出現相反情況,該授信退出的,反而大舉進入,致使風險加大,形成最終損失。由于銀行集團信貸內控管理的特殊性,不能對各附屬機構進行簡單的條線式管理,應通過建立完善、聯動的信貸業務內部控制制度,發現控制缺陷,監督整改,提高銀行集團信貸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防范集團信貸業務風險。
二、銀行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銀行集團信貸內控體系還顯得比較落后,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風險管理的組織制度上,特別是在控股公司層面的信貸風險管理明顯缺乏有效的運作機制和組織制度的保障。多數銀行集團采用了分散式風險管理模式,建立了由董事會負最終責任、管理層直接領導,以相關專業委員會為依托,集團內控管理中心全面協調,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覆蓋各子公司及業務條線的“三位一體”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在實踐中,銀行集團還存在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建設不足、信貸風險偏好傳導失真以及信貸授權引導失效等情況,導致在整體信貸風險管理中經常暴露出以下問題:一是信貸資產總體規模不易控。對于銀行集團,附屬機構不受存貸款等控制指標的影響,附屬機構因利潤指標、考核壓力等,通過“期限錯配”創利模式,不斷擴大信貸規模,在信貸資金“滾動周轉”中,對銀行集團的信用風險造成巨大影響。二是授信套利。在銀行集團內部,由于機構眾多,對于同一客戶,有不同的審批通道可以選擇。需做業務時,可選擇最容易通過的授信通道,進行授信套利,對于信貸客戶的風險識別、授信標準、總體額度把握等授信控制都提出挑戰。三是影子銀行影響。銀行集團的信貸業務不易查詢,只能依靠客戶自我報告或通過網絡信息查詢,既不全面又不準確,若企業不僅在銀行集團進行“信貸套信”,而且還在其他金融機構“套信”,就不能有效應對“影子銀行”影響,進而威脅到銀行集團信貸資金的安全。四是業務數據統計失真。對于信貸數據的分類、分層還不完善,給信貸業務管理帶來了較大難度。五是部分制度缺失、不明確;制度執行有待提高等,如銀行集團缺少對子公司資產風險分類的檢查和評估機制,缺少集團客戶風險預警細則等。
三、銀行集團信貸內部控制完善措施
對于集團信貸業務,應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制衡性以及重要性與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并此基礎上,關注重大事項與高風險領域,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內部控制效果,實現內部控制目標。應通過進一步明晰銀行集團內部有關信貸管理的職責邊界,并成立內部控制建設部門(如PMO辦公室)作為信貸業務內控體系開發、建設和持續維護、動態更新的專門機構,來不斷推動、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使集團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精細化,并著重通過內部控制建設來培育風險文化,培養風險管理人才,以實現持續、穩定、有效的風險控制,防范信貸風險的發生。
(一)強化“三大模塊”的功能建設
對于集團信貸業務的內部控制運行體系應由決策、執行、監督三個模塊組成:(1)決策模塊,由董事會及下屬專業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及行長組成,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業務運作、內部控制等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遵循科學決策程序。按照公司法和相關規定,重大事項還應通過股東大會表決。(2)執行模塊,在分管信貸業務的副行長領導下,由各職能部門、附屬機構風險總監組成,負責執行信貸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內部控制措施、適時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時糾正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陷。(3)監督模塊,由監事會、審計部組成,負責確保業務管理、業務運作、員工行為等符合法律法規、公司規章制度及風險管理原則。
(二)建立信貸風險偏好管理框架
銀行集團應建立完善的信貸風險偏好管理框架,將風險偏好嵌入到信貸決策和風險管理等各項工作之中。而在制定風險偏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風險偏好應反映銀行集團整體信貸風險的戰略,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二是風險偏好應與銀行集團的信貸經營規劃關聯,明確“將如何做以實現信貸戰略目標及信貸風險偏好”;三是風險偏好應對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和相關工作發揮指導作用,明確“是否按照既定偏好開展信貸業務”。
(三)培育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管理文化應當長期一致地灌輸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每一個層次乃至每個員工身上,使之以積極的態度去完成自己的風險管理職責,從而使得風險管理體系得以不斷完善。銀行集團在建立公司統一的風險文化時,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專業性;二是強調風險管理與業務部門的緊密聯系;三是保障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和話語權;四是將風險指標納入績效考核的體系之中;五是普及權衡風險和收益的理念;六是加強風險知識和監管要求的定期培訓;七是嚴格履行高管層對風險管理政策制度遵守情況的定期背書;八是實行關鍵信貸風險管理崗位的定期風險自評。
(四)完善信貸管理政策與流程
銀行集團在制定信貸風險管理政策和業務流程時,應秉持統一性和差異性并存的原則,在銀行層面和附屬機構層面建立統一但又有差異的信貸風險管理政策和流程。在銀行層面,應建立統一的信貸風險指引,明確銀行層面的風險管理及風險控制流程,以及參與風險管理流程的組織單元及其職責;對職能部門及附屬機構需遵循的各種信貸風險的組織架構及流程指引進行描述;在風險指引基礎上,持續完善內控合規制度。在業務條線/附屬機構層面,應在銀行層面風險指引和制度的基礎上設定業務條線/附屬機構內部的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及架構,并著重強調與業務條線或附屬機構業務相關的風險特性。
(五)建立有效的信貸決策機制
設立集團信貸評審委員會,負責審批權限內的授信,信貸決策應依據規定的程序進行,相關人員不得違反程序或減少程序進行授信。信貸評審委員會審議表決遵循集體審議、明確發表意見、有權人審批的原則,并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審批責任。另外應建立審批權限制度,根據信貸風險大小,對不同種類、期限、擔保條件的授信確定不同的審批權限,審批權限應當采用量化風險指標。各附屬機構按照各自經營活動的性質和功能,建立以局部信貸風險控制為內涵的內部授權、授信管理制度。
(六)有效對接相關信貸風險控制
銀行集團與附屬子公司的信貸風險度與系統應當對接,相互銜接,成為一體。如銀行集團對于信貸風險評級系統,應與附屬子公司有效對接,以開展線上評級工作,并對相關子公司的信貸管理人員就客戶評級和債項評級進行業務培訓,以有效提升子公司的信貸風險定量管理能力。
作者:王李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曉樸、陳璐、毛竹青:《銀行集團的并表管理》,《中國金融》2013年第3期。
- 上一篇:信貸檔案管理論文
- 下一篇: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