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探討
時間:2022-10-14 08:52:36
導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思想理念有誤區、體系不完善、與專業教育脫節等方面的問題,尤其缺乏科學系統的內容體系。對此,吉林工程職業學院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從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三個方面,對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構建
做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通過創業促進就業,是有效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極佳方法,并且可以通過“雙創”教育來促進勞動者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提高其綜合素質。目前,高職院?!半p創”教育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吉林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通過厘清“雙創”教育體系內涵,進行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對“雙創”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的探索。[1]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雙創”教育思想理念存在誤區
目前,高職院校對“雙創”教育的認識理解有著很多誤區,很多教師和學生簡單地將“雙創”教育等同于了解、熟悉工商企業創辦運轉的實踐性活動,“雙創”教育工作中只重視教授工商企業創辦運轉必需的技能。還有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雙創”教育是“老板速成教育”,旨在指導學生成立工商企業及簡單地管理工商企業,使學生成為這些工商企業的管理者,考評“雙創”教育工作的成果也主要體現在成立企業或公司的數量上。這些錯誤思想將培養創業素質及提升創新能力簡單地等同于傳授和習得某項具體的實踐技術和知識。但事實上,在個人綜合素質培養中,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才是個人核心能力的集中體現,而創造性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過現代科學人文知識所包蘊的文化精神潤物無聲、循序漸進地陶冶。由此可見,“雙創”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長期熏陶的過程,絕不是立竿見影、速學速達的業務培訓,其側重點在于培養所有學生的科學精神及其未來創新創業所需的綜合能力,只有通過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深度交融,進行創新實踐,才有可能實現。[2]
(二)“雙創”教育體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只是簡單地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或者簡單地參加“雙創”教育大賽,沒有形成具有高職這個層次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更沒有將“雙創”教育融入全面育人的整個體系,造成“雙創”教育處于縹緲、孤立的狀態,致使“雙創”教育陷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尷尬境地。[3]
(三)“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雙創”教育是以創新意識培養為主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深度融合的系統性的教育教學工程。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最終目標和根本任務均是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三者必須相互交融、相互貫通。因此,專業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融入正確的“雙創”教育思想。同時,“雙創”教育作為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定要融入專業教育的過程,并且在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支撐。[2]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將“雙創”教育視為脫離專業教育的“業余活動”,定位為學生課程之外第二課堂進行的社會性活動,活動的重點經常放在開展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及比賽上,甚至一部分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只是簡單開設了一些創辦企業的理論講座或課程。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對“雙創”教育的課程設置進行充分論證,導致“雙創”教育課程缺乏科學性、系統性,更缺乏可操作性,造成“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嚴重脫節。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內涵
(一)“雙創”教育需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核心能力
高職院校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考核評價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搭建“雙創”教育內容體系。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方面,包含引導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了解創新及創業的概念及關鍵因素,以及創新型人才的素質要求等,使學生掌握創新的內涵和精髓,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二是認知宏觀環境方面,包含引導學生認知我國和世界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宏觀環境,洞察宏觀環境中的創業機會,掌握典型商業企業成立成長過程、設計管理戰略和營銷策略、規避創業風險等。三是提升綜合能力方面,包含測試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目前的商業潛質以及性格的長處和不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領導力、決策力、組織能力等各項重要素質,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四是模擬創業實踐方面,倡導學生親自參加體驗并融入創建企業的每個步驟,包括評估商業市場、創建及管理企業流程、企業發展商業融資以及管理創業風險等。通過舉辦創業賽事等實踐模擬活動加深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并親身體驗創業的艱辛以及創業的風險。[4](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需融合“雙創”教育高職院校融合“雙創”教育,調整優化高職院校整體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各個方面,把“雙創”教育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教育教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同時,在“雙創”教育中,要有機融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促進三者有機融合,逐步構建面向全體學生、基于全體專業的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體系。[2]
三、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
我校正努力探索面向全體高職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一)課程體系是實現“雙創”教育的核心
在“雙創”教育內容體系中,課程體系是實現“雙創”教育的核心。我校課程體系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即基礎部分、提高部分和核心部分。第一個階段為基礎部分,主要是普及性的基礎課程,面向全體高職學生,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創業意識,激發創新創業動力,這部分在大學一年級實施,以講授課程為主。第二個階段為提高部分,主要針對有一定創新思維、創業潛質的學生,在基本部分完成后,結合學生個人意愿并經過學校選拔后確定。旨在夯實提高學生創辦運營企業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特點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在大學二年級實施。第三個階段為核心部分,是“雙創”教育的拓展課程,主要針對有較強創新思維、創業意愿和有突出潛質的學生,這個階段針對極少數的高職學生,在提高部分完成后,結合學生個人意愿并經過選拔后確定,旨在培養這部分學生在創辦運營企業實踐中真正急需的各類課程。整個階段以創業項目及創業活動為契機,教學過程以實踐為主,以少量的、必需的知識學習為輔,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程的指導,在大學三年級實施。具體課程體系如表1、表2、表3所示。課程體系中融合公共素質、基礎技能、專項技能、創新創業、行業特色和拓展能力等內容,運用理論學習、模擬訓練、成果評價、案例分析等各種教學實踐手段來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嘗試模塊化學分制,即在所有模塊中,將主要課程按重要程度和學時情況賦予不同學分,要求各個模塊必須修習達到一定標準的規定學分,尤其是基礎部分,要求所有學生達到一定的必修學分,提高部分針對有意愿的學生,核心部分遴選少部分學生。學生在同一模塊可以自由選擇其中的課程,只要選擇的課程學分總和達到這個模塊規定的必修學分即可。同時,校企合作可以結合市場需求情況,根據“雙創”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開發“雙創”教育課程,科學系統地分析研究,制訂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層次、課程數量、課程考核標準等。
(二)支撐體系是實現“雙創”教育的關鍵
在內容體系中,支撐體系是實現“雙創”教育的關鍵。支撐體系包括創業孵化區建設、“雙創”教育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學校要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平臺,提供場地、設備、水電、物管以及其他相應服務,同時在師資、課程、實踐指導、創業孵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運營和管理機制。[5]同時,課程體系中大部分實訓內容,包括創業基本技能教育、創業專題研討、創業實踐教育、創業實戰訓練等,都在企業孵化區進行,達成課程體系和支撐體系的有機結合。
(三)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創新
高職院校在“雙創”教育實踐中,可以融合國家工業4.0計劃,借助先進的現代技術,嘗試打造通用創新平臺。在平臺中引進3D打印、無人機、機器人、激光機等現代技術設備,供全體師生使用,可用于基本技能推廣,也可為創業孵化提供先進工具。在“雙創”教育中,提倡高職學生在“互聯網+”“5G+”“AI+”視域下,運用新興信息化技術進行創業實踐,包括運用遠程辦公軟件、視頻會議工具、視頻直播工具等,踐行創新精神,同時為創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把“雙創”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并且融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模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13)[2021-05-12].
[2]張政文,田剛?。嫦蛉w探索以創新意識培養為主旨的創業教育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6):7-8,15.
[3]鮑桂蓮,馮愛秋,肖章柯,等.對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狀況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12):22-23.
[4]郭偉,李建東,殷紅,等.淺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產生與內涵[J].教育管理,2016(11):120-121,140.
[5]王濤.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創業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2):53-56.
作者:吉冬梅 單位:吉林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思政教育文化育人與食品創新創業探討
- 下一篇:創新創業與專業課程融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