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課程教學探究
時間:2022-12-17 02:50:59
導語:高校行政課程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李輝宋紅燕那順巴圖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以往公文寫作類應用型課程教學中,僅僅重視傳授基本原則、技能和規范。例如,公文寫作課程多數課時用以講授一般公文的格式、寫作要求等,并未注意從中總結和升華教學理念。這與素質教育中強調掌握學習方法、探索學習策略的宗旨不相符合,也在實踐中導致“舍本逐末”的現象,影響了教學效果。課題組主要成員在教學實踐中,首先注重調整教學理念,主要包括一下幾方面。1.注重引導學生明確課程目標、掌握學習方法。筆者從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出發,總結出社會科學類本科生的“四位一體”課程學習目標,即在每一門社會科學課程中,應緊緊圍繞“搭建學科框架—夯實理論基礎—培養思維方式—修煉基本技能”這四項任務,完成上述任務,即為達到本門課程學習目的。在公文寫作課程教學中,筆者仍舊堅持貫徹這一宗旨。以培養思維方式為例,筆者總結出在公文寫作課程中應著重培養“高度決定視野、角色決定行為、細節決定成敗”三項思維。具體而言,公文作為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內外溝通的主要方式,必然具有全局性、政治學和嚴謹性。這要求公文寫作者具有全局意識,站在整個組織的高度思考問題;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站在領導角度思考問題;樹立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注重細節錘煉,不得有半點疏忽。這些特點都使得公文與一般文學作品寫作存在差異,需要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上述思維。2.注重培養學生增強角色意識、學會角色轉換。“受領導之命、代機關之言”是公文寫作的一項基本原則①,這決定了公文寫作者必須時刻明確:公文起草者與公文主體之間的角色差異,即每一份公文不是以公文起草者意志為轉移,而是以公文主體(所在機關及領導)意志為轉移,切不可在公文中盲目體現個人偏好。3.進一步夯實寫作基本功、強調寫作規范。寫作功底和寫作規范是寫好公文的根本,但現有教材框架對寫作功底的訓練較少,對寫作規范的強調也基本停留在每一種公文的構成和格式規定上,而未從根本上使學生明確寫作規范的重要意義。課題組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強調寫作功底的訓練、始終強調基本規范對公文寫作的重要意義,并通過擴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具體實踐這一理念。例如,通過“字—詞—句—段—篇—章”的訓練夯實寫作功底;通過反復修改公文草稿、對比優秀公文和錯誤公文等方式強調寫作規范的重要性,這在后續段落中會進一步解釋。
傳統的公文寫作教學一般以教材為基準,以國家規定的十三種公文②為基本內容,以“規章制度類”、“公布知照類”、“請示商洽類”等六大模塊③為教學主線,以傳授每一種公文的構成要件、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為教學任務。此做法的弊端在于:一是實用性不強。國家規定的常用公文中部分公文是學生畢業后實際工作中很難遇到的生僻公文,例如“命令”、“決議”等公文,在一般基層和中層單位并不常用。二是教學枯燥。以六大模塊為教學主線,以每一種公文的構成要件、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為教學任務,使得整學習課程設置單一、枯燥。學生普遍認為,公文寫作課程就是記要件、記格式的課程。為此,課題組主要成員突破教學和國家規定公文的限制,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1.將教學內容從國家規定公文擴展至常用公文甚至一般應用文。國家規定公文包括命令、決議、請示、批復等;常用公文則可更多地包括簡報、簡訊,計劃、總結,講話稿、致辭等;一般應用文還可涉及到簡歷、學術論文撰寫、組織文化設計中的文字工作等等。這些文體在學生日常生活和日后的實際工作中十分常見,也使學生對公文寫作產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感覺,提高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打消學生的公文寫作“無用論”想法。2.以“字—詞—句—段—篇—章”為教學主線,訓練學生揣詞造句、組織段落、謀篇布局、表情達意的基本功。將上述常用公文和常用應用文分為“不出錯的”和“見水平的”兩大類文體。“不出錯的”一類,如通知、通報等,注重強調寫作規范;“見水平的”如計劃、總結,講話稿、致辭,學術論文等,注重寫作功底的修煉。按照“字—詞—句—段—篇—章”的順序,以廣告語、組織文化設計等精煉句子為載體,訓練學生揣詞造句能力;以簡報、簡訊等短小段落為載體,訓練學生組織段落、明晰層次的能力;以學術論文、講話稿、計劃、述職報告等較大篇幅為載體,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教學全過程均重視表情達意基本功的訓練。3.適當增加圖像、PPT、音樂、視頻等多種媒體手段的運用。傳統公文僅以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載體,現代公文寫作則更多需要圖像處理、PPT制作、音樂甚至視頻功能的組合。課題組嘗試通過PPT和視頻制作訓練學生多種媒體的運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能力。
傳統教學大部分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對于公文寫作類應用型課程,僅以講授公文構件、格式和寫作要求,顯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課堂訓練和課后作業又面臨著學生無興趣、無積極性、被動完成的尷尬。為此,課題組本著平等、互動、參與的原則,嘗試以新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1.增加課堂參與,嘗試即興互動。課堂互動參與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又不增加學生課后負擔,課題組采取課題即興互動方式,設置了廣告語、團隊文化設計、論文標題設計、通知撰寫等訓練環節,以分組討論、即興發言和課后完善相結合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例如,廣告語設計環節某小組即興以紅旗轎車、三星手機、MP3等產品為目標品牌,設計出“紅旗轎車,龍的本色”等廣告語。在團隊文化設計環節,某小組以“公文天下,文以載道”為團隊口號,既彰顯了團隊特點,又切合公文寫作課程主題。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也產生了很多精彩的創意,為揣詞造句、錘煉語言提供了很好的訓練。2.轉換教學空間,推行實驗教學。筆者所在學院具有MBA、工程碩士等教學資質,并能提供實驗、拓展訓練等專業場所。課題組借助這些有利條件,適時為學生安排了2課時的實驗課程。主要針對簡介、通知等簡單文體寫作,實現講解、資料搜集和撰寫的同步完成,并通過這一方式實現教學空間轉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表示文科生也能上實驗課,這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公文寫作學習的可操作性。3.組織實習實訓,增加實踐教學。為了使學生對公文寫作實際工作有更切身的體會,課題組在公文寫作48課時內安排了4個學時的實踐課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選題目的方式,選擇實踐調研項目,針對學校所在區政府機關、街道和社區居委會等部門,進行實地調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依托課題組教師在區政府部門的橫向合作課題,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例如,《Q市K區科技三項經費立項評審與績效評價實施辦法研究》這一課題,針對Q市K區科技三項費用使用情況進行為期3個月的調研,最終形成的文本包括《Q市K區科技三項經費立項評審與績效評價實施辦法調研報告》、《Q市K區科技三項經費立項評審與績效評價實施辦法》兩部分。通過實習實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了機關公文寫作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則及規范,基本掌握了調研報告和實施辦法的寫作要領。4.組建學習小組,強化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高校本科生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課題組在學期初對所學班級學生進行自主分組,組建學習團隊,并為團隊提供必要的學習經費。教學內容中的視頻宣傳片制作、項目調研、團隊文化建設等環節均以團隊形式實現。對表現優秀的團隊給予獎勵并頒發證書。如,視頻短片制作中,團隊分別完成了《公共管理系風采》、《黃島印象》、《美麗的唐島灣》等視頻短片制作。其中,團隊在短片主題確定、視頻拍攝、解說詞與宣傳語、后期剪輯與制作等既集中討論、又各有分工。《黃島印象》視頻短片在搜狐視頻中展示,得到學院教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肯定,也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供了較好的嘗試。5.輔以佳作賞析,強化模仿學習。在每一次布置訓練任務之前,課題組并未讓學生盲目準備,而是首先提供佳作賞析,讓學生首先了解優秀作品的核心特征,有遵循和模仿的依據。例如,在報告撰寫訓練環節,課題組多方搜集資料提供了《X鄉鎮黨委書記事跡報告》等例文,從注重政治覺悟、學會謀篇布局、明晰寫作層次、推敲錘煉語言等方面作以講解;在視頻短片制作環節,任課教師提供了Q市電視臺視頻宣傳短片,以及上屆學生的優秀作品,為學生提供了視頻制作的藍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往的社會科學類本科生課程考試多采取平時成績占20%,期末試卷成績占80%的做法。平時成績多以控制為導向,以課堂考勤和回答問題為主要依據。期末試卷多以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案例分析等題型為主。針對公文寫作課程對實踐操作的較高要求,課題組嘗試以平時成績25%,團隊作業25%,期末試卷50%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平時成績中,以課堂即興互動為主要考核依據;團隊作業以視頻短片制作、調研報告等全過程的參與情況和作品情況為主要考核依據;期末試卷則做了較大的題型修改,增加了《申論》、實用公文撰寫等題型,以此考察學生現場制作公文的基本功,并為公務員考試提供練兵機會。考試方式調整的意義在于實現由控制到引導的轉變,即考試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為了引導學生注意本課程的學習要點;實現由考試到學習的轉變,即考試不僅是為了成績,更是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
- 上一篇:高校醫院行政管理綜述
- 下一篇:當代公共行政的讓位與回歸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