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對策論文

時間:2022-08-12 11:10:00

導語:青少年犯罪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犯罪對策論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頒布實施以來,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然而,據有關職能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來卻不斷上升。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同比上升120%;某縣法院,2001年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4.15倍,2002年同比上升1.89倍。因此,本文試就青少年犯罪的動機以及如何加強青少年教育,特別是法制教育等方面作點探討。

一、當前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及狀況

犯罪的動機即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抱的心理態度,亦或是指刺激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達到犯罪目的的內心沖動或者內心起因。行為人某種犯罪目的的確定,并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始終以一定的犯罪動機作指導的,促使行為人這種犯罪目的的內心起因就是犯罪動機。成年人犯罪的動機有貪財、好色、仇恨、報復或者極端的嫉妒等心理。而青少年除了具有上述犯罪動機外,還與其自身的特點有關。青少年的特點是敏感、好奇、喜歡模仿、愛冒險,思想十分敏銳,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導或者引導不當,這些特點就會成為缺點或者成為犯罪的動機。還具有好奇、取樂、講義氣等心理特征。某地鄉場附近年近15歲的魏某,因到鄉場上看了幾次黃色錄像,很想嘗試一下與異性“親熱”的感覺,于一日下午等候在一個11歲的小女孩放學回家的竹林處,并蒙面操刀,強奸了小女孩。某市內一個無人管教的16歲少年,整天東游西蕩,無所事事,便蒙生偷車取樂邪念,半年內竟盜竊22輛機動車。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學吃請,也欲請同學吃請卻囊中羞澀,遂殺人搶劫。某技校一學員與同學因爭坐一條凳子而大動干戈,10余人參與斗毆,釀成一死三重傷血案。北京市某網吧的老板與幾個學生因收費問題發生糾紛,學生為了報復老板,于深夜縱火燒毀房屋1000余平方米,燒死15人,燒傷7人。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3歲,最大的16歲。真是一樁樁觸目驚心,一件件血淚斑斑!

青少年違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從不良行為、惡作劇發展到違法犯罪;由單差生發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課都差的雙差生,進而結幫逃學,發展成違法犯罪行為;從冒險、游樂到離家出走、侵犯他人權益到違法犯罪;從驕生慣養到稱王稱霸乃至行兇打人;從被歧視、虐待到行兇報復,或被遺棄而流落街頭,被壞人教唆而犯罪;從小偷小摸發展到盜竊搶劫;模仿影視里的暴力和色情鏡頭,從好奇到偷嘗禁果而違法犯罪,等等。據統計,在我國,25周歲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總數的8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面對這一嚴峻問題,“救救孩子”,已再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呼聲。人們不能不為社會穩定擔憂,為未來的發展擔憂,為青少年的命運擔憂。對此,全社會都必須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課題列入最重要的議事日程,下大力氣采取措施,加強防范和治理。

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一)振興中華民族的根本在人才

人們常把青少年比喻成幼芽、花朵,這是因為青少年純真美麗,充滿活力和希望,但同時也是嬌嫩的,她們經不起風吹雨打烈日曬。因此,就必須要有人呵護、管理、培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結出豐碩果實。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黨和國家的保衛者、建設者,是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后備力量。因此,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尤其是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鄧小平同志對青少年的成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再三號召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法制教育問題上,他提出了“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長身體、學知識時期,這一時期,可塑性很強,正是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法制觀的重要時期。要使他們接受正確的東西,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以保證他們沿著祖國未來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長,就必須在對他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法制教育。只有使他們從小學法懂法,才能知道什么行為是合法,什么行為是違法或犯法,從而自覺遵紀守法。長大成人后,才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會用法律行使監督、管理權,當好國家主人。

(二)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長,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是否后繼有人,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大計。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長,關鍵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有的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解決的辦法也只有采取綜合治理。全黨全社會要形成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都來關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來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黨抓教育,全民齊參與的局面,這項工作是能夠做好的。有關專家指出,青少年的人生起點在家庭,知識基礎在學校,健康成長在社會。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就是要從這“三點一線”入手。

1、父母應履行好首任教師的職責

每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都純潔得像一張白紙,畸形成長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惹的禍。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產生只是結果,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大人們肆無忌憚的行為活動,有意無意間扮演了“教唆犯”、“包庇犯”的角色,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人們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子女。從法律的角度上講,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和教育責任人,要對孩子進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從自身做起,學好人,做好人,做好事,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家庭結構失調、家長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當,都極可能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所以說,家庭安定則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則社會和睦。如果父母與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孩子就會有愛心,有同情心,有責任感……這些都需要靠父母的正確引導。家是孩子每天停靠的港灣,是情緒的出口,是在外受傷跌倒時可以療傷止痛、補充能量的地方。其實孩子都很寬容,對父母的要求并不高,給孩子一個親密的擁抱、一個幸福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一次傾心的交談,甚至是一次適時的批評,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關注他、愛他。父母的那份愛意將會給孩子送去一片藍天,為家庭生活帶去一縷清香。孩子最怕的是對他不理睬。無論是從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還是在我們對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的不同角色的研究中,我們都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健全人格的確立須臾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和關愛。合格的父母應當是既有事業心,同時也有責任感的人。父母為創業所付出的努力,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上的表率與楷模作用,以及對待問題的理性思考、準確判斷和應對各種局面的能力,都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如果在一個家庭里,婚姻失敗,家庭失和,對孩子的成長就會造成傷害。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子女因為缺少健全家庭的呵護,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就會培養出性格變異、心理畸形的孩子。如果在一個家庭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親人不愛何以愛祖國、愛人民?

2、學校應傳道授業解惑

學校教育是未成年人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全面教育是學校的基本責任。但是,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道德、法制教育明顯薄弱。青少年對有關刑法知識知之甚少,法制教育盲區相當嚴重。人類社會只能在秩序中存在,破壞秩序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是學校教育應當給予孩子的知識,也是為人師者啟蒙育人的起碼責任。而不少學校辦學宗旨有失偏頗,重智育,輕德育,埋下了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嚴重的危機。據了解,近年來少管所14到16歲的孩子逐年增多。他們中有80%是在犯案前就已經輟學,是學校的“雙差生”(成績差、品德差)。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好名聲、好榮譽,將他們趕出學校,使他們升學無望,今后工作無望,心緒茫然而游手好閑,喪失人生目標追求,再加上沒有學校和家庭的管束,因此很容易被社會上的犯罪團伙拉下水,滑進犯罪的泥潭。所以,筆者認為: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工作:一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是傳道,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傳授文化知識;二要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在學校開設法制課,設置專業法制教員,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司法機關提供的案例,按學生不同的年齡段和知識層面,編寫出由最常用到常用和不同難易程度的教材。三要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讓學生每周至少有一節法制課。同時要建立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的考核制度,使教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把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落到實處。目前,不少學校雖然也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但為什么效果不佳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兼職,造成時間緊迫、準備不充分,授課方法不當、法制課太少、責任心不強等而流于形式者居多。四要全面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學校、教師要認真履行好應盡的各項職責。

3、社會應還孩子一片藍天,還校園一片凈土

現實的中國社會多姿多彩,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可觀,大多數人富裕程度明顯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電視、VCD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一網(因特網)“網盡天下”的家庭也很不少。這些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也涌了進來。即使是收視率很高的頻道,也免不了武打兇殺、異性親熱等情節。看電視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就是文盲和不識字的人,都能基本接受電視形象演示傳遞的信息。所以有的兒童邊看邊摸仿,甚至對身邊的父母動手動腳。“泡網吧”更是成了青少年們的樂園,在那里,他們可以整天整夜地玩游戲、上網聊天或看形形色色的影視、圖片,不管網上好的壞的,高尚的腐朽的,科學的迷信的,他們照單全收,并不必擔心有老師或家長去找他們,因為門口有老板在放哨。為此,不少專家學者呼吁,應開設青少年電視頻道和網站,給孩子一版明凈的藍天。

無論是在城鎮還是農村,校園周邊環境都足以令人擔憂。“美容院”、“休閑中心”、“農家樂”等娛樂場所比比皆是,一些“小姐”還常常到街頭巷尾招徠客人,不諳世事的學生們在“小姐”的勸攛、引誘下,也就進去“瀟灑走一回”。漸漸地由逃學到輟學,因享樂到手頭拮據而誘發盜竊、搶劫、強奸、殺人等等犯罪累見不鮮。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在“全民經商”的潮流中,恭喜發財、賺錢光榮不再被中國人羞澀避諱,不讀書照樣可以掙大錢已成為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共識。這導致青少年價值觀念的迷惘,物質享受的強烈誘惑,物質生活的無度追求,使意志薄弱者跌入迷途、走向犯罪。

鑒于上述誘發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原因,我們應當按照中央綜治委的要求,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是凈化社會環境,整治搞好校園和周邊環境,掃除黃、賭、毒。各級黨委、政府要領導和組織好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宣傳、新聞出版、公安政法等部門和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下,下定決心治理好學校內部和周圍社會治安,堅決打擊危害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二是加強法制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要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持,建立一支優秀的校外輔導員隊伍,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進中小學校聘請兼職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或者配備專職法制教員,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紀律法制教育;要結合當前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組織青少年學生認真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三是加大打擊引誘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四是充分了揮農村中青年團組織的作用,把校外的青年人組織起來,多開展一些積極向上、文明健康活動,開展學法活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的地方的青年團組織,一年到頭基本上不開會,不學習,處于一種半癱瘓姿態。五是司法機關在處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時,要認真落實司法保護原則,對

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公安機關和法院、檢察院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在偵查、起訴、審判各訴訟階段依法給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特殊的、有別于成年人的待遇。對未成年人罪犯執行刑罰時,要與成年人罪犯分別關押、管理和教育。對檢察院不起訴、法院免于刑事處罰或者宣告緩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養或者服刑期滿釋放的未成年人復學、升學、就業不得歧視。要通過多種形式,向廣大學生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推廣科學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使家長能科學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需要全黨全社會的關心支持。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有各行各業采取的綜合治理,青少年發展的社會環境一定能夠進一步得到優化,處于困境中的青少年一定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祖國的花朵一定能燦爛地開放,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中華民族一定能夠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