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制度行政手段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

時間:2022-04-25 04:52:00

導語:召回制度行政手段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召回制度行政手段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召回成本傳統管理辦法的局限性;召回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價值鍵;產品生命周期預期成本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召回制度對企業的實質影響是給企業增加偶然性的巨額成本、召回發生的小概率和召回成本的大金額之間的矛盾、召回成本的發生時間和核算時間的不一致性非常明顯、定價基礎的矛盾、價值鏈與成本管理、價值鏈核算方法在召回制度背景下的應用分析、與價值鏈成本密切相連的一個概念是產品生命周期預期成本、大多數限制成本的決策應該在更新產品的計劃和設計階段作出、對召回成本的比率進行合理地事前估計,仍是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等,具體請詳見。

召回制度始于60年代的美國,是“缺陷產品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陷產品管理制度”是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法律和法規,對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進行監督,使之對其生產和銷售的缺陷產品進行收回、改造等處理,并采取措施消除產品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上的缺陷,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種行政管理制度。缺陷產品是指那些已經投放市場,但由于廠家在設計、生產環節的失誤,不符合有關標準。法規,有可能給消費者人身、財產造成損害,或者有可能導致其它方面一些重大問題的產品。當前,實行召回制度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及一些歐洲國家。

一、召回成本傳統管理辦法的局限性

召回制度對企業的實質影響是給企業增加偶然性的巨額成本。一旦發生產品召回事件,生產廠商在一次召回事件中所發生的費用從數億到數十億美元不等。如以美國為例,克萊斯勒公司在1984年至1994年間生產的400萬輛廂式車因門鎖常無故打開問題進行的召回事件中,僅更換門鎖零件的成本價值就達2億美元。召回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為召回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不但涉及到財務會計對召回事項發生后的確認、計量、報告,以及對以前損益的調整;而且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管理會計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新問題。

1.召回發生的小概率和召回成本的大金額之間的矛盾召回制度不同于一般的產品質量保證。由于召回發生的概率很小,在發生前很難對它可能影響的范圍、金額作出合理估計。一旦發生產品召回,制造廠商的損益將受到重大影響。

2.召回成本的發生時間和核算時間的不一致性非常明顯統計資料顯示,從1969年建立召回制度以來,到1997年,日本運輸省共收到召回申請1186件,召回汽車總數累計2613萬輛,其中94%為國產車。對日本國產車進行的分析表明,由設計造成的缺陷占55%,由制造造成的缺陷占45%。可見,召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產品在設計和生產階段的失誤所造成的缺陷,與銷售階段幾乎沒有關系。因此,按照傳統的完全成本法把召回的成本歸結于銷售階段是不對的,因為它不利于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成本責任的明晰。

3.定價基礎的矛盾

傳統的產品定價成本基礎是產品制造成本。實行召回制度的產品一旦發生召回,召回成本巨大,而且是在價格已經制定并執行了相當長的時間之后發生的。從召回角度來看,傳統的產品定價成本基礎不能產生足以補償召回成本的適當價格。

其根本原因就是傳統成本管理以制造成本為對象,只是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或價值增值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制造成本當然也就不可能覆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或整個產品價值鍵的全部成本,也就不能成為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或整個產品價值鏈的全部成本的代表。正確認識和理解召回成本,必須了解和利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和產品價值鏈等新概念。

二、召回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價值鍵

1.價值鏈與成本管理

價值鍵是指一系列企業職能按照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增值的順序所形成的一個鏈條。價值鏈上的企業職能劃分為六種,即:研究與開發、設計、生產、營銷、配送和售后服務。價值鏈成本分析方法從戰略的高度,把企業活動按職能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根據成本動因把企業發生的成本歸集到每一個職能活動中,從而能夠從宏觀角度有效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產品的價值是企業多項職能發揮作用而產生的,每個職能發揮作用時必然會發生成本,各個階段發生的成本對產品價值有貢獻。因此,真正有意義的是與產品有關的整個價值鏈中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研究與開發成本、設計成本、生產成本、營銷成本、配送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在價值鏈成本核算中,企業產品總成本由發生在各個職能上的成本組成。因此,對每一職能成本的控制都將影響到產品的最終成本。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已經不能只是著眼于產品生產階段,而應該從整個經濟過程中出發,從戰略的角度做好成本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對產品每個環節發生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可以更好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同時,采用價值鍵分析法可以通過對不同企業之間成本的比較,找出企業之間存在成本差異的原因,可以很清晰地發現自己企業在成本管理上存在優勢和不足的環節,對于企業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針對性地挖掘潛力,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價值鏈分析方法作為一種戰略管理手段,其作用不僅體現在成本管理上,而且對企業的決策、績效考核等其他方面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價值鏈核算方法在召回制度背景下的應用分析

(1)召回成本的形式和實質

在形式上,召回成本屬于售后服務成本。但是,實質上,召回成本是研究與開發、設計和制造階段的失誤所產生的代價,從根本上講是研究與開發成本、設計成本或制造成本。

(2)實質重于形式

根據召回制度的法律背景和實際發生召回事件的原因分析,企業召回產品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設計階段或制造階段的失誤,因此,召回產品發生的成本按照價值鏈分析方法應該計提和歸集于設計階段或生產階段,而不是銷售階段。所以,企業在成本管理中,應該重新考慮設計和生產兩種職能上發生的成本問題,對這兩種職能應承擔的召回成本要做出合理的估計與分配。只有這樣,才能責任清晰,對以后的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一項產品一旦設計定型,其鎖入成本就已確立,如果設計中存在缺陷而又沒有及時發現,企業的損失會更嚴重。當然,對于零配件供應階段和制造階段的管理也同樣重要。

三、產品生命周期預期成本

與價值鏈成本密切相連的一個概念是產品生命周期預期成本,產品生命周期預期成本是從產品最初的研制開發到市場上撤消客戶服務期間發生的全部預期成本,召回成本自然是其中之一。在核定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成本時,一定要考慮召回的可能性及其預測成本。

在采用價值鏈進行成本分析時,從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成本的角度進行產品定價時的成本計算更為合理。雖然大多數的產品成本可能會發生在產品制造階段,但是大多數限制成本的決策應該在更新產品的計劃和設計階段作出。在召回事件發生之前,由召回導致的成本并沒有發生。召回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在設計和生產階段的失誤。因此,一旦存在重大的產品設計或制造缺陷,相關成本便已存在。在產品的計劃和設計階段考慮召回成本便顯得更為重要。

在進行定價策略的考慮時,如果以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成本為基數,產品的定價便會彌補由召回而帶來的損失,因為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成本已經合理考慮了召回成本的內容。從產品生命周期預算成本的角度來進行核算,單位產品的召回成本在單位產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率便不會很大,對產品的定價影響也不會太大,而且企業出于競爭的需要會更加重視目標成本的控制。但是,對召回成本的比率進行合理地事前估計,仍是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

盡管召回制度在我國尚未立法,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我國的缺陷產品管理制度會日趨完善,從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來看,建立召回制度是一個必然趨勢。召回事件對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產生巨大的影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企業必須不斷探索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從戰略的高度著眼,做好成本的管理與控制,以適應未來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