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網絡出版的行政管理

時間:2022-12-19 09:50:21

導語:當代網絡出版的行政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網絡出版的行政管理

本文作者:李鳳軒工作單位:浙江財經學院

出版業因具有雙重屬性而不同于其他一般產業,它在生產不同層次物質產品的同時向社會提供著精神產品。出版業的相關產品以物質的形式在各主體之間進行交換,同時,產品中所包含的無形的精神價值便在各主體之間進行傳播。文化屬性是出版業的根本價值所在,是區別于其他產業的特殊屬性。由此看來,出版業是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產業結構中的一部分,更是一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精神產品生產和有效傳播的有效載體。出版物在以圖書、期刊和音像制品等物質形態流通的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遞著一種文化、價值觀等意識或精神層面的東西,對消費者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對網絡出版的概念,目前學術界尚未統一觀點。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結論和觀點將網絡出版定義為:將文獻信息以數字的形式存儲在光、磁等介質上,通過網絡的形式傳播給受眾的一種出版形式。目前網絡出版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在網頁上發表、供讀者閱覽的“只讀”模式信息;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供給訂閱客戶信息;網頁上可下載的信息服務。與傳統出版相比,網絡出版只需要一臺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就可以迅速溝通信息的作者、出版者和使用者,使信息傳播更加便捷。鑒于網絡出版繞過傳統傳播媒介的“把關人”而具有的直接性,與網絡出版相關的傳播媒介資格準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此項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則需要有效地行政管理體制作支撐。網絡出版業行政管理,即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網絡出版活動進行管理的行為。加強我國網絡出版業行政管理的目標是規范網絡出版市場,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進我國日益繁榮的網絡出版業健康、穩定發展。

1.網絡出版業相關的政府統計工作問題雖然近年來網絡出版相關的幾種新業態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但是新聞出版總署在《2008年中國網絡出版發展情況》和《2007-200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分別使用了“網絡出版”和“數字出版”名稱,而中國出版科研所在其年度報告中使用了“數字出版”。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依然沒有將網絡出版業項納入“電子出版物出版”中。這些事項無不一致反映了目前我國政府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將“數字出版”與“網絡出版”混用現象。統計口徑的不一致使得網絡出版相關統計數據因不完善而喪失了可比性。2.相關行政管理機構間權責劃分不清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體在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權力。由于目前我國的網絡出版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負責該項事務的行政管理部門權責范圍仍未給予明確界定,使得各部門行權時自由空間過大。對于一些相關法律尚未明確規范的事項,大部分管理部門在行權時首先從本部門的利益出發,見風使舵,權衡利弊后依情況主張是否具有管轄權。管理部門間權限不明導致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搶籃球”和“踢足球”的現象層出不窮,這些問題無不導致網絡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工作效率低下。3.機構冗雜導致多重管理隨著網絡出版業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國的出版管理體制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從原來的各部門分工管理逐漸轉變為統一領導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由于在體制轉變過程中一味注重對新機構授權,忽視了或還沒來得及對原機構相關職能進行及時撤銷,導致管理機構冗雜的現象出現。目前涉及網絡出版管理事務的除了新聞出版總署外還包括信息產業部等多個管理部門。伴隨著網絡出版行政管理機構冗雜產生的問題是,一套網絡游戲正式面世前要通過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層層審批才可獲得“準入證”。4.不合理的政策支持導致網絡出版產業結構不合理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和手機制造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網絡游戲和手機出版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通訊服務公司以套餐形式提供的優惠業務在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也為二者的發展創造了條件。2007-2009年的《分析報告》指出,網絡游戲和手機出版收入之和占網絡出版總收入的70%左右。不難想到,如此高的收入比例創造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社會效益。社會調查顯示,青少年是網絡游戲的最大主體,長期沉迷網絡對其身心產生極大危害的同時,荒廢學業、家庭破裂甚至導致犯罪。網絡游戲和手機出版盛行,除了受市場經濟自身特點影響外,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更是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面對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必須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健康發展之間做出正確抉擇。5.部門間缺乏有效協調目前我國的網絡出版業已由原來的各部門分工管理轉變為統一領導與分工管理相結合的行政管理體制,這一原因導致了管理機構冗雜問題的出現。同時,由于國家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協調各部門間矛盾,使得面對一些尚未規范的問題時,常常由于需要臨時協調而導致辦公效率低下。網絡出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出版業,涉及多個行政管理部門,協調好“府際關系”是網絡出版業立法成功、支持其健康長效發展的關鍵。6.參與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力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非政府組織力量不可忽視,它是活躍市場、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保障。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出版行業第三方力量發展緩慢,尚未發揮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有的作用。出版行業協會沒有起到行業管理的作用,政府管理涵蓋了網絡出版在內的審批準入的方方面面,與網絡出版相關的管理權力仍集中于政府機關。同時,對公眾出版事務參與意識淡薄,自下而上的監督更是無從談起。

1.制定統一的行業統計標準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在《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快推進各種數字出版相關的內容、格式、產品、管理、服務和技術等標準的統一,完成數字出版標準體系的制定,為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提供條件。然而,這些技術標準的統一并不能彌補長期以來行業統計標準不一致的缺失。政策供給主體在供給數量、意愿和能力以及執行意愿和能力上的不足是政府“政策缺失”的表現。沒有統一、準確的網絡出版業統計指標體系,就很難對整個行業進行準確把握和定位,也就無法對該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地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導。因此,制定統一的行業統計標準是網絡出版行業取得健康長效發展的前提條件。2.明確各管理機構職責權限目前我國的網絡出版同時涉及多個行政管理機構,一種出版形式同時由多個機構領導,容易導致前述的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產生,使得管理效率低下。鑒于此,應根據不同的網絡出版形式特征,將其劃分到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由該部門統一負責,同時接受其他部門職責范圍內的監督。明確各橫向職能部門的權責之后,應科學劃分中央和地方網絡出版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權限,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分別負責的管理模式,既保證了全國范圍內網絡出版行業行政管理上的統一,也使得下屬各級行政管理機關對本地區的網絡出版相關問題盡職管理,有效減少因權責不明導致的推諉事件發生。3.自上而下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各行政管理部門間協調困難是導致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建立管理部門間的協調機制是深化網絡出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美國學者盧瑟•古麗克認為分工是必要的,而分工基礎上的有效協調更是必不可少。各管理部門應立足于國家文化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超越本位主義,積極引導,不斷提高本部門的服務質量。其次,新聞出版署作為全國的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本機構的帶頭作用,做到權力配置“名副其實”。最后,探索建立涵蓋文化和傳媒領域的大部制迫在眉睫。機構冗雜是目前我國網絡出版行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對合并重疊機構,精簡管理程序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受到社會公眾的歡迎,還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4.以政策引導優化網絡出版結構網絡出版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著,相同的是它們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社會效益有正有負,即有的網絡出版業態同時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貢獻著力量,而有的網絡出版業態雖然創造了可觀的財富數字卻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在文章的前述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我國目前網絡游戲和手機出版占了全部網絡出版收入的70%,龐大的網游隊伍讓人觸目驚心,網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公共政策問題。面對社會公眾的強烈質疑,政府應合理調整網絡出版相關產業政策,把握好支持網絡出版發展的“度”。5.完善自主管理、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機制龐大的社會體系單靠政府一己之力很難保證良好的運作,第三方和社會公眾的力量不可或缺,政府應將職能之外的事務分離出去,交由第三方或社會公眾負責,不僅可以減輕自身負擔,也有利于提高執政效率和社會滿意度。網絡出版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出版業,已經成為與社會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政府應及時轉變管理觀念,積極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參與網絡出版管理,國外的出版實踐已經證明了公眾管理的有效性。6.政企分開,加強網絡出版業行政管理隊伍建設受經濟發展舊體制的影響,政企不分是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大“頑疾”,這個問題同樣存在于網絡出版行業。政府應減少過多的行政干預,培育完善的市場體系,放開直接管理的“手”改做市場的“裁判員”,將自己置身于監督的地位將更有利于網絡出版業的長效發展。同時,行政管理者素質是有效改善網絡出版業行政管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不斷增強管理者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管理者業務素質,努力建設一支精業務、通管理、識大局的行政管理隊伍是網絡出版業行政管理調整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