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利率變化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7-23 03:42:00

導語:淺析利率變化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利率變化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一、利率變化對保費收入的影響

(一)利率變化對保費收入沖擊的理論分析

1、替代效應導致保費收入減少。加息對壽險業的沖擊要遠遠大于產險業,因為產險產品一般只具有保障功能,受利率變化的影響不大;而具有儲蓄功能的壽險產品,往往與銀行儲蓄存在較強替代性,利率上漲會使壽險保單的內含價值相對下降,產品競爭優勢減弱,人們將更趨向于儲蓄存款。特別是在當前保監會規定壽險保單預定利率執行2.5%上限,而銀行一年期存款的稅后利率已達到3.68%的情況下,利率倒掛及118個基點的利差損失使壽險業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較大的收益率差異會轉變民眾的選擇偏好,使得當期壽險業務的增幅下降;另一方面,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人們可能會把原先投入壽險保單的資金撤回,即產生退保行為。

2、資金回流和財富增長效應導致保費收入增加。我國當前的利率調整政策主要是出于防止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需要,可以預見,為了達到政策目標,政府必將持續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使得部分資金從股市和房地產行業流出,而保險產品作為重要的金融工具,則有可能在這波資金回流效應中受益。此外,利率上漲會提高公眾的資產收益率,增加公眾的財富,保險作為一種消費品,保費收入則可能會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長。

(二)利率變化對壽險業保費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

為便于分析,這里將壽險分為普通壽險、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

1、投連險保費收入與利率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投連險保費收入與利率存在高度正相關關系,可能是由于利率調整往往伴隨著資金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高回報和高收益,從而刺激了公眾對投連險的需求,這一結果也與理論預期較為一致。

2、分紅險保費收入與利率波動呈現負相關關系。這一結果與普遍認為的分紅險受利率影響較小的觀點相悖。從理論上看,利率上調可以增加保險公司的可分配利潤,使得投保人獲得更多的分紅。但是,由于分紅險資金運用的渠道和比例限制比較嚴格,其與銀行存款的替代性較強,加息使分紅險銷售下降。此外,分紅險收益固定,保險公司承擔較高的投資風險,而投連險的投資風險則主要由投保人承擔,萬能險在保底收益之外的投資風險也由投保人承擔。因此,更多公司采用轉移風險的策略,主推投連險和萬能險。

3、普通壽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與利率的相關性不大。普通壽險被人們認為受利率影響最大,但數據分析結論并非如此,這可能是由于季節性因素的干擾,通過月度同比增幅的比較可一定程度上修正這種偏差,總體上看普通壽險保費收入增幅要低于壽險平均水平。萬能險保費收入受利率變動的影響不大,其原因在于目前市場上多數萬能險的投資狀況良好,公布的收益率超過5%,且有保底收益,投保人的偏好比較穩定。

4、壽險保費收入與利率呈負相關關系。這是由于分紅險和普通壽險的保費收入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8%,對壽險業保費收入與利率波動相關關系的影響大。雖然投連險和萬能險所占份額較小,但增長異常迅速,反映出在加息時代,投連險和萬能險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此外,退保與利率也密切相關。表3顯示,利率變化確實與各壽險險種的退保金支出存在較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雖然不能確定這種退保行為是否完全源于利率變化,但至少說明利率是影響退保行為的重要因子。

注:由于退保行為對利率變化的反應存在時滯,在此,選擇當月利率與下一月退保金支出做相關性分析。

二、利率變化對保險資金運用和資產組合的影響

利率變化會對保險業的資金運用和資產組合帶來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和資產組合的影響

1、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整體投資收益,但固定利率金融資產價值可能縮水。加息可提高保險資金在銀行協議存款、浮動利率債券方面的收益,但是,保險公司所持有的未到期固定利率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價格則會下降。由于當前保險資金在銀行協議存款和活期存款方面占有一定比重,加之證券市場已對加息預期作出重大反應,一般認為,加息對投資收益方面的綜合影響是正面的。

2、能夠化解壽險公司部分利差損,并使保險公司從以前的低利率保單中獲利。但必須看到,當前環境下的利息升高對利差損的補救微乎其微,因為根據預期,利率很難上升到產生主要利差損的高預定利率,即8%左右的水平。

3、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復雜性增強,對保險資金運用和資產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在進入加息周期后,保險公司應該更多地考慮持有浮動利率形式的金融資產,以降低利率風險。

(二)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結構的影響

根據2006年底壽險公司和產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結構,進一步探討利率變化對我國壽險業和產險業金融資產組合和預期投資收益的影響。

由表4可知,當前我國壽險業和產險業的資金運用結構中,證券投資和銀行存款是其主要組成部分。

對壽險業而言,銀行定期存款中的80%是大額協議存款,這些存款的利率大都是浮動的,會隨著基準利率的上升而同幅度上升,與活期存款一樣能產生額外的利息收益。由此,今年的五次加息政策預計能給整個壽險業帶來每年60億元左右的額外利息收入。壽險業的證券投資以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等債權投資為主,由于我國當前的債權投資中浮動利率產品很少,可以推定保險公司也大多持有固定利率債券,而這些固定利率債券不僅難以分享加息帶來的好處,而且利率上漲使得債券價格下降,造成公允價值投資損失,從而減少投資回報。這種由加息造成的固定利率債券價值損失主要取決于債券持有的未到期年限及其余額。

產險業的情況略有不同,雖然債券資產比重相對較小,有利于其分享加息帶來的額外收益,但是,產險業資金運用結構中固定利率形式的定期存款比重過大,使得這種額外收益減少。

以上的結論都是基于短期存量分析,從長遠來看,加息對保險資金運用構成利好因素,新增債權投資和再投資最終將使現有存量固定利率債權投資得到稀釋,保險投資收益逐步提高。

三、應對利率變化的相關政策建議

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稅后利率遠超過壽險保單預定利率上限,保險預定利率改革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關于費率調整,有三種備選方案:一是聯動利率,即壽險預定利率隨銀行存款利率而動,在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礎上略有上浮,這樣可保證壽險產品的優勢,其缺點是如果銀行利率頻繁波動,可能給壽險產品帶來較大波動,進而增加保險公司的經營難度。二是一次性小幅上調預定利率,如調整到4%,然后鎖定一個較短的期限,如5年或10年,這期間如果發生加息,可以增加保險產品的附加值,如向投保客戶贈送保障保險產品。三是完全放開費率,由壽險公司自主定價,監管部門著重監管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目前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尚不完善,保險公司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量,嚴格實施償付能力監管面臨很多操作困難,一旦保險公司出現償付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費率改革可能會給保險行業造成難以預測的后果。目前2.5%的上限利率對保險行業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利率上限調整幅度過大,大保險公司可能通過提高產品利率,以預定期限內的虧損經營來擠壓中小型公司進入市場,形成相對壟斷的局面,而部分新興公司為確保或爭取市場份額,也通過低價虧損經營,形成惡性競爭局面。因此,維持現狀也不失為一種現實的可供選擇的方案。

不管采取哪種方案,保險業都應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加息時代的來臨。首先,加大行業宣傳力度,轉變消費者對保險只提供保障的片面認識,盡可能創造積極寬松的社會環境。其次,保險公司要充分研究加息對保險業產生的影響,順應市場變化,靈活設計多樣化的投連險產品,積極推進產品創新,優化資產組合,提高投資收益,實現自身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