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5 05:33:00

導語: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論文

「正文」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特別是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財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建立了公共財政體制框架。主要表現在:建立和完善了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主體的復合稅收體系,實行并不斷完善了分稅制財政體制;逐步建立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1994-2002年,中國的財政收入從5218億元增加到18904億元,8年增加了2.6倍多;加大了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力度,推進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等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通過相機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豐富了運用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的實踐;加強了財政法制建設,促進了依法理財。

今年以來,在新一屆政府領導下,中國財政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為抗擊非典提供了及時、有效的財力和政策保障,積累了建立公共風險應急反應機制的經驗。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中國財政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迅速出臺了非典防治的資金保障措施,特別是明確了對農民和城鎮困難群體中的非典患者實行免費醫療救治,對有效防止疫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及時出臺了針對民航、旅游、餐飲等受非典沖擊比較嚴重的行業在一定時期內減免部分稅、費、基金和財政貼息政策,幫助困難行業盡快走出困境,恢復經營,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發展。二是制定方案,出臺政策,對現行出口退稅機制進行改革。為根本解決出口欠退稅問題,我們在廣泛征求各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上個月出臺了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方案。總的原則是“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出口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適當降低出口退稅率;加大中央財政對出口退稅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新機制;推進外貿體制改革,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累計欠退稅由中央財政負擔等。這項改革有利于進一步調動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深化改革、增加出口的積極性;有利于調整出口貿易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出口效益;有利于消除財政和經濟運行的風險隱患,緩解國家財政的壓力;有利于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沿海與內地之間的收入分配關系,調動中央和地方發展出口貿易、加強退稅管理的兩個積極性,必將對中國外貿和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三是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勢頭。雖然今年以來相繼發生了非典及旱、澇等災情,但1-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仍達到16131.85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加2961.95億元,增長22.5%O.這些成績表明,在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形勢下,中國財政改革與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種生機和活力,必將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和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剛剛閉幕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又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了戰略部署。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中國的公共財政改革和發展任重道遠。今后幾年,我們將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繼續積極深化財政改革,努力做大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蛋糕,加快構建較為完善的公共財政體系。

一是進一步健全財政宏觀調控職能,促進經濟穩定增長。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綜合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國內外經濟發展態勢,中國政府決定在保持積極財政政策連續性的前提下,根據當前民間投資增長逐步加快等新情況,適時適當調整政府投資的方向和力度,適當減少規模,調整結構。在繼續安排政府技資進行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并支持財稅體制創新,引導和促進投資、消費增長,努力擴大內需。

二是穩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總的原則是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這方面內容很多,我著重介紹兩項:第一,今后我們將按照既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為企業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稅收環境的原則,研究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同時,研究統一各類企業所得稅制度。第二,今后幾年,中國政府將根據加入WTO的關稅減讓義務,繼續逐步降低關稅稅率,到2005年,中國關稅總水平將按照承諾降到10%.三是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在完善改革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統一稅制。

四是繼續完善分稅制和轉移支付制度,規范政府間的分配關系。進一步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范圍,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穩步提高對困難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實行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五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逐步規范公共財政支出范圍。國家財政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社會公共需要的保障力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支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六是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提高財政管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