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稅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14 05:33:00

導語:我國的稅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稅源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稅源分布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流動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強,由于稅源失控而導致的稅收收入流失的現象越來越多,性質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加強對稅源監控與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稅收;稅源;監控管理

1稅源管理的基本理論

1.1稅源管理的定義

稅源管理,就是指以稅務機關為主體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根據稅收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規范的、現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對稅源全面監測和管理并分析稅源的發展變化趨勢,有效防止稅款流失的一種稅收管理活動。

1.2稅源管理的理論依據——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中參與博弈的各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一方擁有而另一方并不擁有或擁有信息比較少而導致的信息資源占有量的差別。

產生涉稅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信息的復雜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源結構越來越復雜,特別是稅源信息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加大了稅務機關掌控信息的難度,也給實施稅源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2)信息源占有不對稱,即信息提供方和信息接受方對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不對稱。稅源信息無非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納稅人自己申報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納稅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這里第三方包括掌握著各類涉稅經濟信息的政府管理部門和非政府部門。由于稅源信息接受方(征收方)主要是被動接受信息,對信息的占有極其有限,而稅源信息的提供方則占有明顯優勢。

(3)信息識別能力和手段不對稱。主要是征稅方獲取稅源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如稅務人員素質不高、稅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對稅源的分析停留在膚淺的定性分析和經驗判斷階段,缺乏系統的信息識別能力等等。

綜上可見,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征納雙方問題的存在,正是我們加強稅源管理的理論依據所在。可以說,稅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要通過對納稅人的管理,最大程度地縮小稅收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差距。

2當前稅源監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1)稅務機關與其他職能機關協調配合不力。稅務部門與工商、銀行、海關、外貿、國土等職能部門,稅務部門與各專業機構,以及稅務部門與各企事業單位之間,存在部門之間的阻隔,行業之間的壁壘,缺乏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信息交換制度未真正建立,綜合信息網絡尚未形成,導致信息不能共享,使稅務機關難以及時、全面掌握有關稅源信息。

(2)稅源監控管理運行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稅務機關上下級之間以及內部征、管、查各部門之間不協調,稅源控管的具體職責不清、任務不明,缺乏既科學合理又便于操作的稅源監控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未形成科學規范的稅源控管機制。現行稅收的監控管理模式著力點是征收和稽查,弱化了對納稅人的管理,使納稅人在一定程度上游離于稅務管理之外,形成了管理缺位。

(3)稅源監控管理方法單一。目前各級稅務機關對稅源控管僅限于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管理及稅控裝置等。缺乏對納稅人的相關經營活動及財務信息的對比分析,放松了對稅源動態情況的控管,無法詳細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和稅源變化情況,導致獲取信息渠道閉塞,信息占有量不足。

(4)稅源監控管理的手段落后。雖然近幾年稅收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計算機的硬件配置、軟件開發以及推廣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突出表現在:追求計算機數量,重硬件配置,輕推廣應用,未能發揮計算機網絡強大的信息采集和處理功能;計算機的使用僅限于開票、編制報表等一些簡單的工作和文件處理上,其信息處理、管理監督、決策分析等功能沒有有效發揮出來。3當前加強和完善稅源監控與管理的具體措施

3.1構建稅源監控管理的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征收、管理和稽查之間信息共享

(1)構建對外信息交換平臺。第一,要與納稅人建立緊密的信息交換機制,以便掌握納稅人的涉稅信息;第二,要與政府及有關職能機構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換網絡平臺。盡快與工商、銀行、國土、海關等部門聯網,形成全方位的稅源信息網絡,切實拓寬稅源信息獲取渠道,解決稅源管理信息不對稱,信息對比核實難的問題。

(2)構建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縱向上,稅源信息應高度集中,最終形成全國稅務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全國共享;橫向上應對征收、管理、稽查等業務,按照職能劃分為若干子系統,對其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稅源信息的高度兼容和信息共享。

(3)建立統一的稅源信息資料庫。從相關系統自動提取和由稅源管理人員采集稅務登記、申報征收、涉稅事項、發票管理以及稅務檢查等涉稅信息,建立信息數據庫;構建科學的計量分析、評估指標體系。

3.2實行稅源信息精細化管理

(1)建立稅收管理員制度。將稅源管理工作落實到人,做到管戶到人、管事到位,實行稅收管理員責任制。按照分權制約、責任清晰、強化管理的原則,綜合考慮本單位稅源數量、稅源結構、稅源地域分布、稅務人員數量和素質等因素,優化配置稅收管理員。

(2)拓展戶籍管理。戶籍管理是稅務機關控管納稅人的首要環節。在稅源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下,戶籍管理的內涵已不限于傳統的稅務登記環節管理,而應當承載更多的功能,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和申報納稅的各類動態情況。

(3)完善信息提供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提供機制,以應對治稅環境不甚理想、特別是大量現金交易存在的現狀。第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增加稅務違法的風險成本。第二,強化以票控稅,從機制上發揮發票控管稅源的基礎性作用。第三,積極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從源頭上有效監控納稅人的銷售額。

(4)建立良好的納稅秩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具體明確納稅人必須提供的涉稅信息項目和具體要求。注重納稅意識培養、簡化納稅程序、嚴格檢查、獎罰分明,是建立良好納稅秩序的解決途徑。

3.3加強稅源分析和動態監控

(1)建立稅源分析和監控管理體系。對不同層次的稅源管理部門,合理界定其工作職責,明確管理權限,實行歸口管理。上級稅務部門負責稅源總量和稅負變化的宏觀分析與監控,同時為基層稅務機關提供稅源分析手段、方法和指標;基層稅務機關側重對影響本地區的行業稅負的關鍵指標及其增減變化的分析監控,組織稅源管理部門和稅收管理員開展稅源管理工作。

(2)實行稅源動態管理。稅收管理員定期到納稅人生產經營場所實地了解情況,及時取得動態監控數據,找出影響稅負變化的主要因素。稅源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轄區內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財務核算、申報納稅、綜合經濟指標、行業稅負等各類動態情況的掌握,及時對照上級稅務機關的同行業稅負及其預警標準,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分析。

(3)構建科學合理的納稅評估體系。稅源管理部門根據稅收法律法規、稅源宏觀數據、稅負變化信息和納稅人戶籍資料,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行業指標的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利用信息化數據,對納稅人申報和真實性和準確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進行全面系統的納稅評估。

參考文獻

[1]謝旭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稅收事業的新局面[J].國家稅務總局公報,2003,(12):5-15.

[2]宋蘭.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進一步強化稅源管理工作[J].全國稅源管理工作會議講話,2006,(5).

[3]安體富,王海勇.我國稅源管理問題研究:理論范疇與政策分析[N].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