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金融危機稅收政策評價

時間:2022-03-31 04:26:00

導語:小議金融危機稅收政策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金融危機稅收政策評價

【關鍵詞】金融危機稅收政策;減稅;增稅

【摘要】盡管程度不一,側重點也有所差別,但主要是在所得稅上做文章,再輔之以流轉稅的微調。由于我國經濟基礎和發(fā)達國家不同,不能簡單地將凱恩斯的短期分析方法拿來應對長期性問題,需要平衡以應急為目標的基礎設施投資刺激與促,進消費增長為目標的結構調整。咽此,我國稅收政策的能量應該釋放到有利于改革和結構轉換的方向上來,具體可從降低稅收增速、調整稅制結構、進行分稅制稅收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等方面著手。

據(jù)世界貿易組織分析,全球貿易量從2007年的5.5%下降到2008年的4.5%。2009年6月22日,世界銀行業(yè)預計全球經濟2009年將萎縮2.9010。2009年7月召開的G8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也慎言經濟形勢還不容樂觀。在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各國為了刺激經濟,紛紛調整稅收政策,希冀擺脫危機的影響,并順勢優(yōu)化經濟結構。

一、各國刺激經濟的稅收政策

(一)發(fā)達國家的稅收政策調整

發(fā)達國家為了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沖擊,紛紛調整稅收政策,通過增減稅配合來刺激經濟。

1.減稅政策。

(1)運用減稅、退稅等手段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美國房地產市場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為從源頭上解決危機,刺激國內經濟,布什政府數(shù)次調整了稅收政策,奧巴馬執(zhí)政以來,也在稅收上做文章,其中有一塊就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

2007年12月20日,布什總統(tǒng)簽署了《抵押貸款債務減免的稅收豁免法案》,對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貸款減免的同時進行稅收豁免援助,增強房屋貸款者的債務償付能力。2008年2月14日,布什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法案,希望通過大幅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規(guī)定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可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以家庭為單元納稅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每個家庭將得到1200美元的退稅。

2009年美國還根據(jù)通貨膨脹指數(shù)提高不同申報單位的標準扣除額。已婚聯(lián)合申報的夫婦,標準扣除額增加500美元,達到11400美元;單身個人和已婚單獨申報的個人,標準扣除額增加250美元,達到5700美元;戶主的標準扣除額增加350美元,達到8350美元。由于基本生計費用扣除額和標準扣除額的增加,許多低收入者將免于繳納個人所得稅。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盲人獲得的附加標準扣除額,2009年比2008年增加50美元。此外,美國還提高每種申報身份的稅率檔次起始金額和個人贈予的免稅金額。

(2)運用稅收優(yōu)惠扶持企業(yè)、調整產業(yè)結構。為了幫助企業(yè)渡過難關,很多國家對企業(yè)采取各種扶持手段。美國對企業(yè)2009年新購置的資產給予特別扣除,允許企業(yè)在2008年和2009年發(fā)生的經營虧損可以向前結轉5年。對新招聘的越戰(zhàn)老兵和16—24歲的無業(yè)青年給予就業(yè)稅收優(yōu)惠。中小企業(yè)可獲得總額為500億美元的稅收優(yōu)惠。日本自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將年度所得不超過800萬日元的中小企業(yè)所得稅率由22010降至18%,從2009年2月1日起重新對中小企業(yè)實行虧損退稅政策。2009年4月日本規(guī)定,對日本企業(yè)海外分支機構匯回日本的收入免征公司所得稅。

與此同時,為了增強以后的競爭力,各國還紛紛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產業(yè)結構調整。2009年5月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為舊車置換新車提供財政支持的方案。消費者用舊車置換購買更節(jié)能的新轎車及卡車時,最多可獲得價值4500美元的優(yōu)惠代金券。根據(jù)奧巴馬的《美國復蘇和再投資》法案,美國向成千上萬的家庭提供修繕房屋的財政資金支持,納稅人購買節(jié)能的制冷和取暖設備、絕緣材料等產品,可享受1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2.增稅政策。

為了調節(jié)消費,保護環(huán)境,

減少財政赤字壓力,各國在減稅的同時,還針對性地增稅。美國奧巴馬剛提出的《碳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法案,決定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通過碳排放“額度拍賣”籌措財源,促進低碳技術的開發(fā)運用,力爭使美國到2050年二氧化碳減排達到80%。預計未來的10年內可從碳排放配額和交易法案中獲得6460億美元的碳稅收入,這些稅收大多來自排放量較大的石油、電力和重工業(yè)。為了減少國際避稅現(xiàn)象,奧巴馬宣布將在2011年取消“本國企業(yè)海外投資延遲納稅”的優(yōu)惠政策,估計增加稅收2100億美元。

英國決定提高煙、酒、燃油稅和民航乘客的征稅標準,從2011年4月6日起,對年所得超過15萬英鎊的高收入人群適用的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40%提高到45010。日本也準備提高消費稅稅率。愛爾蘭財長拉尼漢2009年4月7日宣布一個緊急補充預算案,該預算案總共將增加收入35億歐元(46億美元),其中20億歐元將來自于提高稅收,特別是提高所得稅。重點是提高高收入者的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將從41%提高至43%;另外,提高煙、酒和汽油的稅收。同時,將社會保險費的上限提高1010。

(二)發(fā)展中國家的稅收政策調整

伴隨著發(fā)達國家的增減稅,發(fā)展中國家也加大了稅收調整力度。

巴西在2008年12月11日宣布實施聯(lián)邦稅收減免政策,減免金額預計達84億雷亞爾。提高了個人所得稅適用的各檔稅率的最低限額和最高限額,增加了7.5%和22.5%的兩檔稅率。將個人消費金融操作稅率從3%降至1.5%。印度降低部分產品的增值稅,允許國營公司發(fā)行總金額為21.1億美元的免稅債券。從2008年11月起開始對鋼鐵和毛豆油恢復征收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產業(yè)。2009財政年度將服務稅稅率從12%下調至10010,10010的消費稅稅率下調兩個百分點。石腦油進口免關稅政策延續(xù)至2009年3月。

韓國政府決定對購買韓國國債和貨幣穩(wěn)定債券的外國人,免征相關利息收入的法人稅及所得稅,對債券到期之前轉讓債券所得的轉讓差額也予免稅。對截至2010年2月回國購買房地產的海外僑胞予以5年內免繳轉讓所得稅(其中,首都圈防止人口過密區(qū)域減免60%的轉讓所得稅)等稅收優(yōu)惠措施,并設立了海外僑胞專用基金,將基金紅利的所得稅率由20%下調到5010。到2010年,個人所得稅率從目前的8%~35%下調至60/0—33%。收入扣除額提升到100—150萬韓元。遺產和贈與稅率從目前的10%~50%降至6%~33%。中小企業(yè)的公司所得稅從1億韓元提高到2億韓元,資本利得稅的納稅門檻從6億韓元提高到9億韓元。

二、對各國稅收政策的評價

各國實施的稅收調整政策,盡管程度不一,側重點也有所差別,但主要還是在所得稅上做文章,再輔之以流轉稅的微調。其中發(fā)達國家側重于刺激消費和投資。由于這次危機源自房地產市場,因此很多國家,尤其是美國,重點扶持房地產市場,同時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拉動內需,并增減稅配合引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并視之為未來經濟的主導。[10]發(fā)展中國家由于個人所得稅比重小,調節(jié)能力弱,主要在公司所得稅上做文章,側重于扶持吸納勞動力就業(yè)較多的中小企業(yè)發(fā)展。通過降低稅率、增加抵免等手段提高企業(yè)的投資積極性,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并有意識地保護國內產業(yè),減少經濟的對外依賴度。

可以看出,上述國家的稅收調整,主要是以凱恩斯理論為指導。雖然自20世紀7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的宏觀政策及理論被貨幣主義學派、合理預期學派、供給學派等群起抨擊,并在80年代被供給學派取而代之,但這次的經濟危機,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的稅收政策主要立足于增加需求,希望通過內需的提高來拉動經濟,實質上是凱恩斯主義的回歸。因為凱恩斯主義政策是短期政策,所以很多國家都限定了減稅的有效時間,大多兩三年,具有臨時性特征,一旦經濟形勢好轉,就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拉動內需、啟動消費的稅收政策不能長時期使用,只能作為相機抉擇的政策。同時由于我國的經濟基礎和發(fā)達國家不同,不能簡單地照搬凱恩斯理論,將凱恩斯的短期分析方法拿來應對長期性問題。因為凱恩斯理論有其運用的經濟前提。凱恩斯對消費持“絕對收入假說”,認為消費者的短期消費水平主要取決于現(xiàn)期收入絕對水平,隨著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也增加,但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將宏觀經濟困境歸結為有效需求不足。

凱恩斯理論的提出是為了解決西方國家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而西方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結構和體制在短期內幾乎是不變的,所以在宏觀經濟分析中,通常不把長期、結構、體制目標列入考察范圍。一般是以單一經濟結構和生產要素稀缺性為前提,研究稅收政策與現(xiàn)有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稅收調整政策主要是作為一種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來運用。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尚不成熟,出現(xiàn)日趨嚴重的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內部失衡是指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外部失衡是指國際收支的盈余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這種格局的形成,是長期以來采取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所致,即是靠高額資源投入,特別是高額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因此,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xiàn)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由于我國目前正處在二元結構轉換和經濟轉軌的進程中,結構和體制不僅是可變的,而且直接制約著經濟態(tài)勢和宏觀政策的選擇。

三、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1978~1990年間的經濟增長中,我國消費增長貢獻率均值為62,9%;1990。2000年下降到56.6%;2001~2007年間,消費貢獻率均值下降到40.8%。與此同時,投資增長貢獻率在三個時期里,則從30.3%上升到36.1%,進而上升到49.5%。消費與投資增長貢獻率的變動,呈加速變化態(tài)勢。2001~2007年間消費的貢獻率均值下降了15.8個百分點,投資的貢獻率均值上升了13.4個百分點。[11]投資增長貢獻超越了消費增長貢獻。消費需求的持續(xù)低迷,一方面使得我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后勁不足,經濟增長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動,進而惡化“產能過剩”問題和加劇國際貿易摩擦,“產能過剩”問題惡化和國際貿易摩擦加劇

反過來又使得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影響了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只有把投資建立在消費市場的有效需求之上,才能有效拉動內需的擴大。具體建議如下:

(一)降低稅收增速

由于稅收計劃的剛性,很多地方為了完成稅收任務,往往提前征收稅款,這也是多年來稅收增幅遠大于經濟增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這種方式,國家集聚了大量的財富。在經濟形勢較好情況下,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壓力還不大。但是在目前經濟形勢未完全好轉的狀況下,稅收就有可能成為企業(yè)難以承受之重。因此,應調低稅收任務指標,真正做到應征盡征,使稅收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相一致,幫助企業(yè)渡過難關。這樣既可以促進投資,又可以緩解就業(yè)問題,推動居民消費。

(二)調整稅制結構

一方面要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yè)的投資效率,拉動民間投資;另__方面應運用稅收政策減輕老百姓的預期消費壓力。為此,稅制結構上應有增有減。在減稅方面,可考慮進一步降低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稅率,減少企業(yè)的投資成本;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出口企業(yè)的成本;完善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稅收優(yōu)惠,提高資源的循環(huán)再生能力,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提高增值稅、營業(yè)稅的起征點,完善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稅收優(yōu)惠,提高就業(yè)率;實行對銷售農村的商品稅收優(yōu)惠,或給予財政補貼,增加農村市場的消費量。

(三)進行分稅制稅收管理體制改革,消除非稅收入增長的根源

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步完善,公共財政的逐步建立,稅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非稅收入與稅收收入的比值由1978年的1.85:1下降到2006年的0.30:1。不過由于各種原因,目前納入財政收入的非稅收入主要是預算內和預算外非稅收入,體制外的非稅收入并未計入。因此,盡管根據(jù)統(tǒng)計口徑,與同類型的發(fā)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非稅收入規(guī)模處于中等偏上水平,1995。

但是,加強管理并不意味著非稅收入增長的根源消除。我國大部分非稅收入,尤其是地方非稅收入都屬于亂收費,并不是為公共物品籌資,而是與財政體制分配不規(guī)范有很大關系。在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之前,我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嚴重偏低,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適當增加中央財力。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制度滯后,單靠預算內收入無法滿足改革和建設的需要。

因此,應及時進行分稅制稅收管理體制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格局,規(guī)范中央和地方稅收立法權的劃分,賦予地方一定的稅收權限,增加地方可支配稅收收入,減少地方政府的收支壓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非稅收入增長的動力。在此基礎上,規(guī)范收費項目,降低企業(yè)的實際稅費負擔,提高社會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

(四)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隨著制度的變遷和改革的深化,傳統(tǒng)的福利制度所提供的配給消費逐步地轉移給市場。由于社會福利制度處于深刻的變革之中,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擠占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又導致居民預期的不確定性,進而促使居民盡量儲蓄。雖然2009年我國經濟已有回穩(wěn)趨勢,但上半年GDP7.1010的經濟增速中,投資貢獻率達到87.6010。

【參考文獻】

阮永平,等,美國次貸危機的應對:稅收政策及其效應評價[J].稅務研究,2009,(2):83-87.

付克友.美國減免個稅刺激經濟值得借鑒[N].成都商務報,2009-02-12.

王喬,席衛(wèi)群,比較稅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3.

張瑛,韓霖.部分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稅收政策[J].涉外稅務,2009,(4):37-41.

周春華.丹麥政府計劃減稅促消費[N].中國稅務報,2009-03-11.

李華勝,歐美刺激經濟計劃力挺綠色經濟[N],中國稅務報,2009-05-13.

普萊.奧巴馬改革稅收計劃引發(fā)美國IT企業(yè)地震[EB/OL].網易科技報道,http://,2009-05-05.

盧文.愛爾蘭緊急增稅應對嚴重危機[N].中國稅務報,2009-04-15.

[9]商務,韓國減稅吸引外資[N].中國稅務報,2009-03-11.

[10]韓仁月.各國經濟刺激方案評析[J].涉外稅務,2009,(2):37-41.

[11]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課題組.促進消費、投資、出口協(xié)調,拉動經濟發(fā)展的思路和對策研究[J].中國投資,2008,(9):84-89.

[12]王喬,席衛(wèi)群.基于國際比較的中國非稅收入的現(xiàn)狀與評價[J].經濟評論,2009,(3):47-52.

[13]趙縝言,上半年CDP:7.1010拉動GDP九成靠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