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以納稅人為本的稅務體系建立
時間:2022-04-15 04:16:00
導語:淺析以納稅人為本的稅務體系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稅收管理體系是改革的內部體系和以納稅人為導向的納稅環境的結合。在稅收管理體系建設中,要堅持以納稅人為本,加快稅收立法和執法建設,規范和發展稅務業,建立健全社會化稅收監控體系,強化納稅服務,從而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稅收管理體系。
稅收管理體系是稅收管理及其改革的主體內容,如果把稅收管理及其改革看作一個主體,那么,稅收管理體系就是改革的內部體系和以納稅人為導向的納稅環境的結合。在稅收管理體系建設中,要堅持以納稅人為本,在推進稅收管理體系法制化的同時,大力提倡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理解和把握納稅人的需求及需求變化,有足夠的柔性來調整自身各種資源的組合,并以納稅人能接受的成本向納稅人提供產品和服務。本文即貫徹以納稅人為本這一稅收管理改革的趨勢,就稅收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一些思路。
一、加快稅收立法和執法建設
立法建設是稅收管理內部體系建設的重點,它對于優化內部流程、提高服務質量有著重要作用,也是平衡計分卡在稅收戰略管理中的運用。為此,要迅速建立和完善《稅收基本法》、《稅收征管法》、《產業和地區稅法》、《納稅和征管人權利和義務保護法》、《社會監控法》、《協稅護稅法》、《稅務信息管理法》等,并建立健全規范的稅收行政立法機制,嚴格遵守立法權限和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保持立法的系統性,提高稅法的透明度。
建立科學、高效的稅收征管機制,實行集約化和專業化管理,優化納稅服務,分解、規范、制約稅收執法權。構筑以執法責任制為核心的考核管理機制。通過分解崗位職責,明確工作規程,開展評議考核,嚴格過錯追究,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嚴密的內部執法監督機制,加強對稅收執法行為的事前、重點環節的事中、以及全過程的事后監督。
二、規范和發展稅務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務是稅收管理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補充,是影響和制約稅收管理效能的重要外部環境。稅務機構作為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中介,一方面受托為納稅人正確報稅,另一方面,也扮演“社會管理者”的角色,對納稅人報稅資料的真實性進行監督。這樣,既可以使稅務機關從大量報稅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力量加強稅務稽查,也大大降低了征稅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化,加快稅務師事務所等稅務機構的發展,規范稅務行為應是今后工作的重點。當前,應針對稅務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稅務行業法規制度體系。明確稅務機構和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及法律責任,如規定凡是納稅人提供真實資料,而稅務機構或個人進行虛假申報的,由稅務機構或個人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加大行業監管力度,確保稅務市場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
三、建立健全社會化稅收監控體系
實現對納稅人的嚴密監控,光靠稅務機關一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建立成熟的個人信用制度、健全的銀行結算體系、完善的稅收司法保障制度和稅務監督體系等社會監控網絡,使所有納稅人都處于該網絡的嚴密監控之下,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治理。當前,應發揮各級政府統籌安排、綜合協調的職能,明確工商、銀行、海關、財政、國土等部門協稅護稅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同時,普遍推行個人統一社會保障碼或納稅編碼制度,將個人編碼作為其基本檔案,并與個人信用、社會保障、就業、投資掛起鉤來。此外,將來隨著我國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結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現金交易的控管和個人收入情況監控的逐步加強,適時推行個人收入雙向申報制度,加強不同來源個人收入信息的核查,強化個人所得稅控管。
四、強化納稅服務
稅收管理及其改革的發展趨勢應突出體現納稅服務理念,在優化內部業務流程的同時,要大力提倡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要根據以顧客為本的戰略管理理論,充分考慮納稅人需求什么,稅務機關應該如何滿足納稅人的需求,把更好地滿足納稅人的需求作為稅收事業發展的基礎,并由此來進行稅收管理及其改革。
1.確定納稅人權利。通過立法確定征稅主體與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改變現行稅收法律關系中重納稅人義務,輕納稅人權利的狀況。馬克思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句名言,清楚地說明了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盡管稅收具有強制性特征,但政府在征收過程中卻不能忽視對公民進行依法納稅的教育,同時告知政府對納稅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使稅法的制定、完善和執行與公民納稅意識的培養同步進行。在討論起草的稅收基本法中,必須把納稅人只繳納應繳稅的權利、確定權、隱私權、保密權和獲得高效、禮貌、專業服務的權利以及上訴權等集中加以確立。讓公民自覺履行納稅義務,同時賦予他們在征納過程中應有的權利。
2.宣傳納稅人權利。稅務機關在每年的稅法宣傳月中,在每一份給納稅人的宣傳材料上,加大對納稅人權利的宣傳,要有具體的數據讓公民清楚意識到稅收在教育、科技、文化、城市建設、公益事業、國防、交通、通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用途。讓公民真正理解政府征稅是為了向公民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享受這些公共產品和服務是公民因納稅而享有的權利,改變納稅人權利和義務不對等的狀況。一方面,在征納過程中,增強納稅人自覺納稅、依法納稅的觀念。另一方面,強化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公民對政府行為的信用程度和有效監督,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合理使用財政支出和配置公共產品服務資源。讓納稅人自覺履行納稅義務,奉行稅法時所享有的權利,以便監督稅務機關的工作,促進稅務機關的廉政建設,保證稅法的嚴格執行。
3.維護納稅人權利。第一,全社會和各級政府公務員共同努力,提高政府機關工作效率,增加公仆意識,合理支出,減少浪費,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維護納稅人的基本權利。
第二,加強對稅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強化稅務人員的義務意識,淡化“權力”觀念,使其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看成是為納稅人服務的義務和責任。同時,實行公開辦稅制度,各級稅務部門要制定詳細的工作標準,并將稅收政策規定、征管范圍、稅收工作紀律等辦稅制度、辦稅程序和辦稅結果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和納稅人的監督,以增加稅收工作的透明度,增強納稅人對稅收工作的了解監督,讓納稅人了解在稅收征納過程中的權利,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構建科學的稅收征管體系
稅收征管體系的科學化,是稅收管理及其改革關注的重點,也是內部體系的重要組成。平衡計分卡的內部角度在稅收戰略管理中的重要體現就是,要從提高稅務組織內部管理水平,強化稅收管理核心技能,協調內部動作的角度來進行考慮,包括:組織文化和組織凝聚力、工作配合與協作、管理和操作流程等。稅收征管的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稅收法制、稅務執行等項職能的依次行使,就構成了稅收征管運行的全過程。稅收戰略管理就是要按照稅收征管職能合理地組織稅收征管過程,實現稅收征管和程序化、有序化,從而進一步規范稅務人員的執法行為,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稅務服務和稅務執法準確和有效地進行。稅收征管方式科學化的內容很多,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但就目前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征管專業化管理,包括稅收征管機構的專業化和機構內部的專業化分工;(2)稅收征管系統化,以整體性原則、關聯原則、發展原則指導稅收系統建設;(3)稅收征管規范化;(4)稅收征管效率化;(5)稅收征管科技化。
- 上一篇:小議轉讓定價避稅的對策綜述
- 下一篇:透析多媒體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