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財政與貨幣制度的搭配

時間:2022-11-17 03:53:00

導語:深究財政與貨幣制度的搭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財政與貨幣制度的搭配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回升向好階段。如何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快速平穩發展,避免通貨膨脹,這就決定了在宏觀經濟管理中,面對不同的經濟形勢,存在不同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搭配的問題。

1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一般作用

貨幣政策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從總量調節出發,可以把貨幣政策分為3種基本類型:一種類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夠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長,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發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第二種類型是緊縮性貨幣政策,能夠減少貨幣供應量,抑制社會總需求,對控制物價有利,但對投資和短期內經濟發展有制約作用;第三種類型是中性貨幣政策,對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對比狀況不產生影響。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兩方面。財政政策也可分為3種基本類型。一種類型是擴張性財政政策,主要是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有利于投資。減稅使企業和公眾持有的貨幣增加,增加支出規模則直接擴大需求。但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第二種類型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即增稅減支。增稅使企業和公眾可支配的利潤和收入減少,減支則直接減少政府需求,但對投資不利。第三種類型是中性財政政策,財政收支保持平衡,對社會總需求是中性影響。

2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運用的必要性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由于它們本身固有的特點,二者都有一定局限性。無論是貨幣政策調節還是財政政策調節,僅靠某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沒有兩者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有必要使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其綜合優勢。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的必要性在于:

(1)財政與銀行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銀行和財政在資金往來與對再生產過程的資金供應以及財政證券的發行、銀行利率的調整等方面存在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一方的變動必然影響另一方的變動,客觀地決定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必須作為統一的整體運作才能發揮比較理想的效果。

(2)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具有互補性。這在客觀上要求兩大政策必須協調運用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3不同類型政策搭配的利弊分析

3.1松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松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減稅和擴大政策支出規模來增加社會的總需求;松的貨幣政策是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利息率來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這種組合的政策效應是財政和銀行都向社會注入貨幣,使社會的總需求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到擴展,對經濟活動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這種組合只有在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社會經濟中存在大量未利用的資源時采用。如果沒有足夠的閑置資源,這種組合將導致通貨膨脹。

3.2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增稅、削減政府支出規模等抑制消費與投資,從而控制社會總需求;緊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利率來壓縮信貸規模,減少貨幣供應量。這時,貨幣當局加強回收貨幣,緊縮銀根,壓縮社會總需求;財政部門壓縮財政支出,增加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減少社會貨幣量。這種雙重壓縮使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明顯減少,社會總需求得以迅速收縮,從而有效地制止通貨膨脹,但可能會帶來經濟停滯的后果。

3.3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熱和制止通貨膨脹;松的貨幣政策在于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這樣,就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如果貨幣政策過松就難以控制通貨膨脹。

3.4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松的財政政策在于刺激社會總需求,對克服經濟蕭條較為有效;緊的貨幣政策可以避免過高的通貨膨脹率。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是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同時盡可能避免通貨膨脹,但長期運用會積累起大量的財政赤字。

4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

4.1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國家宏觀經濟調節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這種平衡不僅要求在總量上實現供求平衡,而且要求在結構上也達到供求平衡,而結構的均衡與否取決于國民經濟結構是否協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總量和結構的平衡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側重點。一般說來,貨幣政策調節的側重點在總量平衡方面財政政策的側重點在結構協調上,二者需要互相補充,密切配合,才能實現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標。

4.2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于經濟的發展發展經濟不單純是指經濟發展的速度有多快或產值有多高,更重要的是指社會生產能力的擴大、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改善。因此,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成功與否也應以此為標準,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產值的高低來衡量兩大政策的實施效果。

4.3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在我國,由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節領域、調節對象、調節目標、調節過程均有所不同,但又是相互聯系的,因此二者既需要互相支持,又需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以加強調節效果。一般來說,貨幣政策調節主要發生在流通領域,調節對象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各類金融機構,調節目標主要是貨幣供應總量,調節過程長;而財政政策的調節主要在分配領域,調節對象主要是納稅人和財政支出的對象,調節的目標是財政收支的總量與結構,調節過程短。這些差異的存在,說明兩大政策不能簡單互相等同或相互取代,而應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另一方面,二者雖有差別但它們之間又相互聯系,一個政策的調節必然會不同程度地對另一政策的調節效果發生影響。這種影響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果,因此要注意到相互間的影響,加強彼此間的支持和配合。

4.4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采用哪一種組合方式,取決于對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透徹分析和宏觀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科學地搭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進行有效宏觀調節的客觀要求。

在這里,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切合國情是十分重要的。

2009年,我國面對出口的嚴重萎縮,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果斷地做出了實施以增發國債、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刺激消費為主要內容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配合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組合拳”,有效地使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達到了“保八”的目標。

5結語

同煤集團作為國有特大煤礦企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堅定“三新”發展思路,打造低碳綠色新型能源基地。立足市場,以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為導向,充分利用國家財稅、金融和投資政策;趨利避害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管理創新的道路;樹立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理念;建設產業多元,低碳發展、社會和諧的新同煤,實現集團公司“做強同煤,造福員工”的戰略目標是變化的,隨r的增加而按一定規律減小,即n1是r的函數。

在軸線處,折射指數最大,即n1(0)=nmax;而在纖芯與包層的交界處,折射指數最小,即n1(a)=n2。這樣,可根據n1()r的不同,將纖芯分成若干層,如圖5所示。

設有一條射線以入射角φ射向端面A點,進入纖芯后,由于纖芯中的折射指數是從nmax→n2(由大變小),因此光射線相當于是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此時射線應離開法線而折射,而纖芯中各層的法線都是垂直于界面的,因此光射線應有如圖5所示的軌跡。當到達rm后,射線幾乎與軸線平行,而后又由光疏介質射向光密介質,光射線又將變為靠近法線而折射,這樣即形成一條按周期變化的曲線。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非均勻光纖中,是靠光的折射原理將光射線集中在纖芯中,光射線的軌跡不再是直線,而是一條由折射形成的曲線,不同軌跡的折射曲線又和軸相交,向前傳輸。

3光纖的傳輸損耗

光波在光纖中傳輸,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光功率逐漸下降,這就是光纖的傳輸損耗。光纖每單位長度的損耗直接關系到光纖通信系統傳輸距離的長短。

形成光纖損耗的原因很多,有來自光纖本身的損耗,也有光纖與光源的耦合損耗以及光纖之間的連接損耗。

光纖本身損耗的原因主要有吸收損耗和散射損耗2類。

①吸收損耗是光波通過光纖的材料時有一部分光能變成熱能,從而造成光功率的損失。造成吸收損耗的原因很多,但都與光纖材料有關。對于超高純度的石英光纖來說,在1.55μm附近有損耗的最低點。

②散射損耗是由于光纖的材料、形狀、折射率分布等的缺陷或不均勻,使光纖中傳導的光發生散射。由此產生的損耗為散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