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增長理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8:28:00
導語:零增長理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零增長理論的概念及其應用條件
零增長理論(Zero-growththeory),又稱穩定狀態理論(Steadystatetheory),它原是由英美等國圖書館界提出來的,后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種很有影響的控制圖書館藏書數量增長的理論。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圖書館界所普遍認同和接受的對這一理論最權威的解釋,就是出自于1975年由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所公布的阿金森報告(TheAtkinsonreport)。根據阿金森報告的解釋,零增長理論就是要求建立有限規模的圖書館,在圖書館達到一個可靠的目標(館藏量、功能等指標)之后,剔除館藏文獻的速度應當等同于購進文獻的速度,即圖書館新購進的文獻資料只是對準備剔除的文獻資料的相應補償,館藏的實際增長速度為零,從而使圖書館收藏的文獻總量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狀態。實行這種理論的圖書館,被稱為“限制增長的自我更新的圖書館”。
零增長理論并非毫無區別地適用于所有圖書館,實施這一理論的圖書館須滿足下列三個前提條件:第一,要求藏書達到最佳的規模或成熟的藏書,即要求藏書達到一定的水平,達到一個可靠的目標之后才能實行。一般說來,在經費、人員、館舍、任務等各種條件制約下,能達到最好效果和發揮最大效用的規模即是最佳規模。這個規模不可能是千篇一律、彼此無異的,而是隨著不同的館、不同的任務、對象和各種條件自然形成的。一個圖書館如能滿足讀者80~90%的文獻信息需求,它的藏書就可算是成熟的藏書,或者說達到了最佳規模。第二,要求經常地、不斷地剔除舊書。在藏書達到最佳規模之后,隨著一定數量的新文獻信息不斷地被納入館藏之中,總會有數量相當的無用或罕用的陳舊藏書應被及時得以剔除。第三,廣泛實行合作藏書,努力實現資源共享。要廣泛實行合作發展館藏,分擔采集,建立中心圖書館、貯存圖書館,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使本館所不能滿足的10~20%的讀者文獻信息需求能方便地在別處得到滿足,并使本館所剔除的文獻信息在需要時能方便地得以借閱和復制。這些既是零增長理論所必須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保障機制,也正是控制藏書數量增長的必要前提條件。
2零增長理論產生的背景
一定數量的館藏文獻,既是圖書館進行文獻信息交流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正因為如此,圖書館館藏的不斷增長,歷來被看作是自然而然的客觀規律,甚至被認為是圖書館的神圣權利。然而自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隨著知識的加速發展和文獻信息類型及數量的急劇增長,使圖書館所積累的藏書數量也急劇上升,大約每15年左右就增長1倍。圖書館藏書數量的這種快速發展態勢,的確給圖書館帶來了各方面的困難,而這一切恰好又構成了零增長理論產生的誘因。
建國以來,我國文獻情報部門的文獻信息收藏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據統計,1949年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藏書僅2600萬冊,到1997年底達3.75億冊,增長13.4倍;1949年全國高等院校圖書館藏書僅794萬冊,1987年底達3.45億冊,增長42.8倍;1949年中國科學院系統圖書情報部門藏書僅63萬冊,1988年底館藏文獻總量達3067.76萬冊(件),增長48倍多;另據國家科委情報司1988年底統計,我國396個獨立的情報文獻機構,館藏文獻為圖書1183萬冊、專著138萬冊、期刊110萬冊、科技報告330萬篇、專利文獻6788萬件、標準文獻58.8萬件、產品樣本500萬件、實物樣品200萬件、縮微膠卷152萬盒、縮微平片335萬張、電影片6934部、錄象片36967盒、機讀磁帶852盒(盤)、數據庫411個。此外,其他各類型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收藏在此期間也有大幅度的增長。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大型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收藏數量也得以快速增長。例如,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收藏從建國初的140萬冊增至1998年底的2160萬冊(件),增長14.4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原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收藏從建國初的33萬冊增至1988年底的560萬冊,增長16倍;上海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收藏從建國初的80萬冊增至1987年底的990萬冊,增長11.4倍。建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全國各類型圖書館紛紛新建或擴建館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解決這種“書滿為患”的矛盾的。
國外圖書館的藏書數量也增長很快。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期間,美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增加了3.6倍,公共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增長了3.1倍;在此期間,前蘇聯的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增長了2.7倍,科學院系統藏書量增長了3.25倍。為了解決藏書空間急劇飽和的矛盾,在1967年至1974年間,美國有674所大學新建了價值達19億美元的館舍,預計可容納1.63億冊藏書。但就在此期間,這些大學圖書館所增加的藏書量就達1.66億冊,其藏書數量增長的速度超過了館舍空間增長的速度。實踐證明,采用不斷新建或擴建館舍的辦法來應對藏書數量的急劇增長是行不通的。
藏書數量的急劇增長,給圖書館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
(1)空間緊張。圖書館藏書數量的增長總是遠遠超過其館舍面積的增長,使得書庫飽和、書架超載以及大量藏書因此無法上架而只好打捆堆放,造成這部分藏書既得不到保護、又無法為讀者所利用。據國家文物局1979年底的統計,由于空間緊缺,全國公共圖書館中有3000萬冊書刊不能上架;另據1981年9月在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會議上的統計,全國高校圖書館中由于書庫緊張而未上架的書刊達2222.99萬冊,占其全部藏書量的11.48%。圖書館館舍空間緊張的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2)設備短缺。隨著藏書量的增加,圖書館應增添存放、檢索和利用的設備,設備費與文獻信息購置費應成比例地列入圖書館經費預算中。由于藏書量的過快增長,存放、檢索和利用藏書的設備沒有得以同步增添,使得圖書館藏書因設備短缺或陳舊而得不到充分利用。
(3)人力不足。藏書數量的大量和快速增長,加深了圖書館人員不足的矛盾,造成藏書加工積壓和管理混亂,影響了讀者對館藏文獻的利用。
(4)藏書利用率低。藏書增長過快,只補充不剔除,新書刊和舊書刊、流通率高的書刊和流通率低的書刊混合排列在一起,造成書庫擁塞、文獻檢索困難和文獻利用率降低。越是大型的圖書館,其藏書借閱利用的速度就越慢。
正是在這種藏書數量過多過快增長給圖書館帶來了一系列困難和弊端的背景下,圖書館界開始認識到藏書并非是越多越好,控制藏書數量盲目增長應成為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為零增長理論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零增長理論也正是誕生在這肥沃的土壤上的。
3零增長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面對藏書數量的過快增長及其所帶來的問題,圖書館為解決“書滿為患”問題在一個較長時期里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為不斷增長的藏書尋找、新建或擴建更多的館舍空間,但“書庫危機”并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或消除。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圖書館所設計的館舍一般都只考慮留有20年左右的發展余地。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和認識到,無論是從長遠考慮或是從近期安排的角度,圖書館都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來適應其藏書增長對館舍的需求。如前所述,美國674所大學為解決書庫急劇飽和的矛盾,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掀起了一個擴建圖書館的高潮,但就在館舍擴建期間,其實際藏書增長量已超出了原先所預想的書庫容量。似乎英國人還要更早地意識到這一問題,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在1967年所發表的關于大學圖書館問題的巴里(Parry)報告中就明確指出,“目前大學不可避免地發展他們的圖書館,是其最困難的問題之一”。英國的一些圖書館館長開始接受限制圖書館規模的思想,認為剔除或丟掉一些無用而亂架的文獻資料,圖書館就能夠更有效地為讀者服務。如M.萊恩在其所著的《圖書館員的藝術》一書中,就期望由“精悍有力的圖書館”取代過去“肥胖臃腫的圖書館”。他認為,圖書館規模是可以用幾個量度計算出來的,不幸它被用作了評價圖書館質量的標準,其實,圖書館質量的最好標準是其滿足需要的水平。
1974年,美國的G.丹尼爾發表了題為《向亞歷山大告別》的著名論文,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圖書館藏書不增長的觀點。他通過研究和分析后指出,圖書館不可能滿足讀者100%的文獻需求,但當圖書館藏書能滿足讀者80~90%的文獻需求時,就表明圖書館藏書已具有較高的功能,就可以控制其藏書數量的增長。隨著讀者文獻需求的不斷轉移,圖書館藏書的內容應不斷發生變化。這樣,圖書館每年就可在原有藏書數量的基礎上新進任何數量的文獻,但剔除的館藏文獻數量必須與之相當。同年,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主席F.丹頓指出,不可能有足夠的資金來為大學圖書館建筑適應其藏書增長需要的館舍,即使有這種可能性,而是否應當這樣做也是值得懷疑的。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還為此成立了一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從1975年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圖書館館藏數量的增長簡直象個無底洞,吸引著人們廣泛的注意。1975年1月,美國中西部聯合學院在芝加哥舉行了一次以“摸摸無底洞的底”為主題的有關控制館藏數量增長的學術會議,有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230多位圖書館館長和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圖書館的空間、藏書增長和藏書滿足需求的功能之間的關系,探索通向藏書數量不增長的高功能圖書館的道路。會后,由G.丹尼爾編輯了會議文集,并以他1974年的論文《向亞歷山大告別》為書名而于1976年出版。
同在1975年,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公布了阿金森報告。該報告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設想未來大學圖書館館舍需求應以自我更新的圖書館理論為依據。該報告較詳細地解釋了零增長理論或穩定狀態理論的涵義,并提出了零增長理論或穩定狀態理論在圖書館實施的前提條件。阿金森報告是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認可的文件,而大學撥款委員會則是英國官方為大學和大學圖書館撥款的機構,所以這個報告是以財政支付手段為后盾的一次官方宣言。因此,藏書零增長或穩定狀態已不再是在圖書館員之間爭論的學術問題,也不僅是少數圖書館的經驗,而是作為一種標準、一種方針、一種資金分配辦法在英國大學圖書館中實行。
對于零增長理論,在英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雖有正面的支持與響應,但也有來自于英國國家和大學常務會議、大學教師協會、全國學生聯合會以及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的反對意見,他們擔心圖書館藏書的零增長會降低圖書館對研究工作的支持能力。有人認為,如果這種理論被亂用來削弱圖書館及其對社會的貢獻,顯然是一場災難;也有人認為,科學知識的增長沒有止境,因而不能建立一種人為限制的圖書館,所謂圖書館的自我更新實則是圖書館的慢性自殺。對零增長理論持中立態度的人認為,在財政緊迫的時代,圖書館藏書不可避免地要有某種穩定狀態的解決辦法,但目前的理論及其應用尚待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支持建立貯存書庫,支持實行大規模的、組織良好的藏書剔除計劃,并使之成為圖書館的基本工作之一;但不同意簡單地定義所謂圖書館藏書的“最佳規模”和“成熟藏書”。他們認為,零增長理論必須重新進行研究,不能把它看成是解決經濟停滯時期各種問題的靈丹妙藥,況且穩定狀態的圖書館本身也會產生特殊的問題而有待研究。
鑒于爭論各方的意見分歧很大,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在1977年又成立了一個圖書館研究籌劃指導小組,對零增長理論或穩定狀態理論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并支持類似問題的研究。1979年,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公布了福特報告,并未就有關零增長理論或穩定狀態理論的爭議作出正面的回答,而是把重心放在了藏書剔除工作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隨著高密度存貯技術(縮微技術和光技術等)的發展,某些文獻載體的信息存儲量得以擴大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圖書館藏書貯存空間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零增長理論或穩定狀態理論本身固有的缺陷及其不成熟和完善,還屬于一種指導方針的定性研究,尤其缺少具體的實施方法與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在圖書館的實際可操作性,從而使得有關該理論的研究與發展逐漸沉寂了下來。但我們相信,隨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以及人們認識的逐漸深入,零增長理論一定會逐漸得以豐富和完善。
4零增長理論對我們的借鑒意義
盡管零增長理論并不成熟和完善,概括這一理論的名詞術語至今尚未統一,具體實施的辦法和標準更存在不少困惑與疑難,不加區別地應用于所有圖書館必然會產生種種矛盾,但我們應該看到,它確實包含著許多積極和合理的因素,不失為解決圖書館所面臨的貯存空間緊張、經費短缺、管理混亂和藏書利用率低下等問題的一種大膽嘗試,是積極而富有創新意義的,對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借鑒意義。
零增長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初被介紹到我國以來,我國圖書館界對該理論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研究,對其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引起了足夠的警覺和注意,并在實踐中逐漸借鑒和實施其某些有價值的、合理的方法與措施。具體來講,零增長理論對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借鑒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零增長理論可以作為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盡管零增長理論本身還不充實和完善,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也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提高,但零增長理論所提出的控制藏書增長速度和規模的思想是值得借鑒的。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伴隨著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在數量上得以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存在著片面追求館藏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傾向,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因此,在圖書館實際工作中,除負有特殊任務的圖書館(如版本圖書館)外,任何圖書館都應以零增長理論為其指導思想之一,努力使本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在信息生產(如書刊的出版發行)與圖書館讀者或用戶需求的動態發展中保持相對平衡與穩定,爭取獲得最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2)零增長理論是發展著的且可以為我所用的。即使在英國,零增長理論也是在不斷修正和完善的。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在阿金森報告中提出圖書館藏書要以接近采購的速度減少,后又改為以相應的速度減少;對圖書館藏書是否應絕對“零增長”問題,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主席后又解釋說,不是要圖書館買一本新書就剔除一本舊書,也不是要零增長,而是低速度增長;對圖書館藏書標準問題,阿金森報告曾提出按學生人數有一個比例,但后來大學撥款委員會又解釋說這是起碼標準,而不是最佳標準。根據我國文獻資源還較為貧乏、圖書館藏書基礎還比較薄弱,同時又存在發展失控、數量盲目增長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借鑒零增長理論時,要正確處理好藏書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在提高藏書質量的同時,實現藏書數量的低速或適度增長,保證我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穩定、和諧地發展。
(3)零增長理論可以用來指導圖書館藏書的初選工作。所謂初選,是指圖書館藏書補充過程開始階段對館外文獻信息的入藏選擇。初選工作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學術性,它是對文獻信息的知識內容和情報價值的鑒別和選擇,選擇的結果將對圖書館藏書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因此,為著我國圖書館藏書的適度有控增長和達到“成熟藏書”、“最佳規模”的目的,我們可以根據零增長理論的要求來加強藏書初選工作,有針對性地、認真地搜集和選擇社會文獻信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文獻信息被補充進館藏之中,真正把好圖書館藏書的入口關。
(4)零增長理論也可以用來指導圖書館藏書的復選與剔除工作。所謂復選,是指對業已入藏的文獻信息的再次選擇,其目的是為了檢驗入藏文獻信息的實用程度,充實其不足或存在缺陷的藏書部分,修正其失誤和失效的藏書部分,發展或保持其實用完善的藏書部分,它是對初選結果的檢驗、修正、充實和進一步發展。因此,依照零增長理論的要求,我們可以經常性地對入藏的文獻信息進行復選,及時剔除知識老化、陳舊破損、過時失效或復本太多、利用率極低的館藏文獻,使館藏文獻信息更加精悍,內容質量、構成質量、使用質量都得以改善提高,始終保持館藏文獻信息的活力。
(5)實踐零增長理論,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零增長理論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合作利用館藏、資源共享的機制。在讀者文獻信息需求日益多樣化、復雜化的今天,單靠某一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是絕不能做好讀者服務工作的。因此,我們要把零增長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廣泛開展藏書建設的協調與協作,建立一定數量的中心圖書館和貯存圖書館,切實做到分工入藏、合作利用、資源共享,充分滿足讀者的文獻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2]肖自力等.文獻資源建設與布局論文選[C].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
[3]吳慰慈,劉茲恒.圖書館藏書[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4]沈繼武,蕭希明.文獻資源建設[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
[5]沈繼武.藏書建設與讀者工作教學參考文選[C].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
[6]楊東梁等.圖書情報事業的組織與管理論文選[C].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7]全國文獻資源調查與布局研究課題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全國文獻資源調查與布局研究成果匯編[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8]荀昌榮等.中國圖書館事業(1988~1995)[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 上一篇:鄉鎮第三批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 下一篇:中學第三批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