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傾向性影響公眾情緒行為論文

時間:2022-04-21 08:57:00

導語:疏導傾向性影響公眾情緒行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疏導傾向性影響公眾情緒行為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緒論;公共危機與電視媒體;不同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不同疏導;疏導的特點;結論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疏導工作的傾向會直接影響公眾的情緒和行為、公共危機:政治性危機;社會性危機;宏觀經濟性危機;生產性危機;自然性危機、電視媒體的疏導、“5.12”汶川地震中的中國電視媒體、1992年洛杉磯黑人騷亂中的美國電視媒體、紀念“9.11”一周年中的美國電視媒體、疏導的具體運作方式、疏導和真實性的關系、疏導的兩面性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我國媒體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他們公布救災信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救災熱情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并且在報道的過程中成功塑造了政府的正面形象。我由此受到啟發,想就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作用進行分析和闡述。但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分析電視媒體的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疏導作用是在公共危機發生以后電視媒體的一個重要作用,疏導工作的傾向會直接影響公眾的情緒和行為。目前在業內有很多對于在公共危機中媒體的作用的研究,但是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疏導作用還沒有人系統的對其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歸納。我將通過對“5.12”汶川地震中我國電視媒體的表現等幾個事例的分析來論述疏導的傾向性對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影響,以及疏導的利與弊。

緒論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我國媒體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他們公布救災信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救災熱情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并且在報道的過程中成功塑造了政府的正面形象。我由此受到啟發,想就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作用進行分析和闡述。但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分析電視媒體的疏導公眾情緒行為的作用。疏導作用是在公共危機發生以后電視媒體的一個重要作用,疏導工作的傾向會直接影響公眾的情緒和行為。目前在業內有很多對于在公共危機中媒體的作用的研究,但是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疏導作用還沒有人系統的對其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歸納。我將通過對“5.12”汶川地震中我國電視媒體的表現、1992年美國洛杉磯黑人騷亂和紀念“9.11”一周年活動中的美國電視媒體,三個個事例的分析來論述疏導的傾向性對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影響,以及疏導的利與弊。

一、公共危機與電視媒體

(一)公共危機

要分析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疏導作用,就要先解釋什么是公共危機。首先解釋下什么是危機。危機:危機是威脅決策集團優先目標的一種形勢,在這種形勢中,決策集團做出反應的時間非常有限,且形勢常常向令決策集團驚奇的方向發展[1]。而所謂公共危機,是指那些突然發生的、攸關公共利益的、對于主旨的存在與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急需管理者快速應對的事件[2]。公共危機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危機產生的誘因分類、按危機發生的層次分類、按危機發生的領域分類、按危急中的不同利益主體分類、按危機發生的不同方式分類、按危機造成的不同后果分類、按危機發展的速度分類、按照危機發生的領域分類本文將按照危機發生的領域進行分類。按照危機發生的領域可分為:

1.政治性危機如:政變、戰爭、革命等。

2.社會性危機如:社會騷亂、恐怖活動、罷工等。

3.宏觀經濟性危機如: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濟危機等。

4.生產性危機如:生產安全事故、產品安全事故等

5.自然性危機如:地震、洪水、傳染病等[3]

共五類。在公共危急中媒介的作用至關重要,他不僅可以幫助化解危機,也可以在公共危急中雪上加霜。而電視作為目前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其在公共危急中的作用和地位值得我們研究。

(二)電視媒體的疏導

電視是運用技術手段傳輸圖像和聲音的現代化大眾傳播媒介。它應用電子技術將聲音、文字、圖像等信息進行光電裝換,然后將電信號通過有線和無線的方式傳播出去,使別處或遠方的電視接收機即時重現影像和聲音[1]。在當今社會中,電視作為第一大媒介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視的優點:

1.表現力強,最具現場感。電視是聲音和畫面一體的,能夠從視聽兩個方面來表現事物。它能把事件的過程、事件的環境、人物表情得到充分地直接展現,并能通過現場效果音響和同期聲傳達現場特定氛圍。

2.紀實性強,帶來真實感。紀實性表現在鏡頭對于事件的直接呈現。由于人們往往更相信親眼看到的事,所以電視就更能產生真實感。

3.交流性強,激發參與感。通過口語化的傳播,以及手勢、表情、服飾、姿態等非語言符號大量展現人際交流,使人們從心理上加入到屏幕的交流中,產生參與的熱情。

正式因為電視有著報紙廣播等媒體無法比擬的優點才使電視媒體在公共危機的信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公共危機中的電視媒體的作用有:

1.發現危機征兆。在危機的潛伏期,電視媒體通過自己發達的信息網絡,能夠及時的發現違紀征兆,及時采取行動。

2.滿足信息需求。在危機時期,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電視媒體進行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披露和解讀,使公眾對信息的需求得到滿足。

3.引導公眾情緒。危機因具有高度的破壞性而成為公眾情緒的興奮點,公眾的興奮情緒受電視媒體的影響很大。電視媒體的正確引導,可以穩定公眾情緒,凝聚社會力量,共同戰勝危機。而對危機事件的不恰當的負面報道,往往帶來強烈的社會負面影響。

4.影響政府決策。電視媒體一方面把危機狀況及公眾心態及時反饋給政府,幫助政府進行科學決策;另一方面把政府的應對措施、相關政策等及時向公眾,實現政府于社會的良性互動。

5.塑造政府形象。媒體及時報道政府處理危機的各項措施及其效果,這些報道對塑造政府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其中引導公眾情緒的作用就是前面提到的疏導公眾情緒和公眾行為的作用。這里的疏導主要指的是媒體引導公眾走出公共危機的陰影,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疏導在電視媒體中應當做到:披露對穩定觀眾情緒有利的信息,在節目的氛圍上能平復觀眾激烈的情緒,在節目播出的選擇上應該在注重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上刪減過于暴力、血腥的不必要鏡頭。

二、不同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不同疏導

在這一章我將通過三個公共危機的事例來分析電視媒體的疏導工作具體有哪些

(一)“5.12”汶川地震中的中國電視媒體

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中國的電視媒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電視媒體在危機事件中的傳播方式十分成熟,特別是電視新聞報道在有關地震的報道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公開各種有關于地震的信息,并且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堅持穩定災區公眾情緒、凝聚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戰勝地震并且成功的塑造了政府以人為本的正面形象。

在地震發生之后很多人踴躍去獻血,在短短40余小時,成都市血液中心血庫便出現飽和。但是仍然有很多來人排著長隊來獻血。與此同時全國各地血庫也也全部飽和,人們這種盲目的去獻血的行動對于救災沒有起到十分有效的幫助作用。這其中不排除有些人僅僅是去通過獻血來宣泄自己想要去救災但是又不能馬上親赴災區的這種矛盾心情。所以這種并不理智的做法有可能不僅不能幫助救災反而會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影響救災工作的進行。與此相對的在地震初期的捐款捐物方面由于災區的交通不便中央電視臺等大型媒體一直在提醒大眾最好不要捐物、不要自己親赴災區。因為由于災區道路不暢很難確定捐贈的物品什么時候能夠到達災區,并且捐物還需要清洗消毒。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捐款。在志愿者方面如果志愿者盲目的前往災區不僅不能幫助救災,還可能在救災增加困難,甚至導致志愿者自身的傷亡。

中國電視媒體在“5.12”汶川地震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發生之后中國電視媒體的報道中公布救災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如傷亡人數、紅十字會的捐款銀行賬號以及政府在救災過程中的各種措施和辦法都滿足了公眾的信息需求。在電視的報道中公布了政府大量的幫助救災的有力措施如:解放軍緊急啟動應急預案應對四川汶川地震、國資委表示地震災區不用擔心油品供應、中國武警2900名官兵緊急趕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等;以及對穩定公眾情緒有益的信息如:三峽大壩沒有受到地震影響目前安然無恙、北京通州發生3.9級地震“鳥巢”未受影響、上海高層建筑普遍有震感但不會造成危害等都起到了穩定公眾情緒的作用。在報道中還穿插了很多很短的導語如:在紅十字會的銀行賬號時會提醒大家在捐款捐物的時候最好是捐款、提醒人們因為血庫爆滿多以不要去鮮血以及提醒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災區等。這些消息都十分的短小但是卻起到了疏導公眾情緒和公眾行為的作用。中國電視媒體在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方面做的很好。

(二)1992年洛杉磯黑人騷亂中的美國電視媒體

1991年3月3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名阿根廷僑民在公寓拍下了窗外黑人青年羅德尼.金遭到4名警察毒打的錄像。事后他將錄像帶交到了洛杉磯市的KTLA地方電視臺。KTLA電視臺把原本81秒的錄像剪輯成68秒在KTLA第五頻道,在這個68秒的版本中,羅德尼撲向警察的畫面全被剪掉,剩下的全是警棍平均以每三秒鐘兩下的頻率砸向羅德尼的殘忍畫面。除了大張旗鼓地在黃金時段播出,KTLA電視臺還把這個版本提供給了ABC、NBC、CBS三大電視網和CNN。在持續兩周的滾動播出后,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毆打一事,成為震驚全美的頭號新聞。在錄像帶播出三個星期后CNN總部才知道KTLA提供的錄像是經過刪減的,并決定在CNN今后重播這條新聞時,應把被刪剪的部份補上。可是,三大電視網和KTLA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仍然照播不誤刪剪過的錄像。在美國,三大電視網的新聞和娛樂節目都是免費的,KTLA電視臺的節目在洛杉磯地區也不收費,但CNN的電視節目卻只有那些已購買了有線電視節目(CableTV)的觀眾才能看到,而低收入階層一般很少有人花額外的錢購買有線電視節目。而且,普通美國民眾生活節奏緊張,即使花錢購買有線電視節目,其主要目的也是收看球賽實況、專門頻道的電視節目和電影名片,每天認真收看CNN新聞的觀眾并不多,更很少有人會注意警察打人錄像的微小差別。因此,真正知道原始錄像被刪剪一事的美國人,可以說微乎其微。然而在判決過程中,陪審團看到的是沒有被刪減過的錄像帶。1992年4月29日,洛杉磯法院判處打人的4名白人警察無罪釋放。這一判決激起了黑人社區的強烈反應,數千人用上街頭抗議,進而演變成嚴重的暴力沖突,整個洛杉磯城陷入癱瘓中。洛杉磯沖突事件發生后第二天,暴力行為迅速蔓延到全國,甚至還波及到加拿大。在連續5天的騷亂中,有54人死亡,2383人受傷,13212人被捕,1100多家店鋪被燒,財產損失10億多美元。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城市騷亂。在這次沖突中媒體的報道起到了導火索的作用,在新聞報道中沒有正確的引導工種情緒,致使直接導致發生了大規模的沖突事件。在整個事件中美國電視媒體在爆發騷亂之后進行了大規模的專題報道。報道的主要內容是探討種族關系、經濟重建和政治影響等課題。

這場由審判觸發的騷亂,原因相當復雜。除了新聞媒體的片面引導,黑人勞工階層大量失業從而喪失基本生活保障也加劇了矛盾的激化,再加上里根時期大幅度削減福利,導致黑人階層和白人階層貧富懸殊惡性發展,這些都足以使當時的美國黑人走上街頭最終成為騷亂。在美國洛杉磯黑人騷亂中電視的媒體的報道成了引發騷亂的重要因素。整個事件的報道中KTLA和三大電視網的報道不僅沒有尊重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在報道中刪減了羅德尼.金撲向警察的鏡頭并且還大量的重復播出羅德尼被打的暴力鏡頭。這樣的報道使得廣大觀眾在觀看之后都片面的認為這是警察的錯,影響了公眾對事件的判斷。并且在長期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況下對于這事件的重復報道大大提升了公眾的不滿情緒。這種報道使得公眾積累了大量的不滿情緒,而在法院判處警察無罪之后使得公眾不滿情緒失控。

雖然在這個事件中KTLA和三大電視媒體的報道直接引起了騷亂,但是在騷亂過后對于騷亂原因的反省使得美國黑人的待遇得到了提升。這次騷亂使得美國人開始重視以往沒有被重視的黑人問題,促使了美國社會的進步。所以在洛杉磯黑人騷亂事件中美國電視媒體的疏導工作并沒有做好,使一次警察執法過當事件引起了一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城市騷亂。雖然這次的騷亂推進了美國社會的進步,但是用如此慘重的損失換來的社會進步是否值得就不得而知了。總的來說在這次的騷亂中美國的電視媒體的疏導工作并沒有做好。

(三)紀念“9.11”一周年中的美國電視媒體

在“9.11”恐怖襲擊后成了美國電視媒體的“黃金時期”,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而在之后對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美國各大媒體對其報道的時間和力度創造空前規模。而報道的主題,將仍然圍繞著目前美國本土及世界所關注的幾個重大話題:恐怖主義、悲痛、信念、恢復等。但是許多美國人都不愿甚至是害怕面對即將舉行的鋪天蓋地的周年紀念活動和新聞報道。盡管對遇難者及其家屬抱有深切同情,但大多數美國人表示不愿停留在“9.11”的噩夢里,他們已準備走出陰影,繼續各自的生活。美國媒體的這種報道方式把剛剛走出陰影的人們又推回到了痛苦的回憶中。本來就在“9.11”中受到嚴重打擊的航空業和旅游業在這些報道中更難以回復。這些報道使得公眾的情緒停留在恐怖的陰影中,而航空業和旅游業需要的就是公眾對其的信心。然而在恐怖陰影下的公眾很難對航工業和旅游業恢復信心,這就使得這兩個行業在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深受打擊。

美國電視媒體在紀念“9.11”一周年中的報道起到了很大的負面效果。在公共危機發生之后媒體應該疏導公眾的情緒,引導公眾做出理智的判斷。但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媒體并沒有在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這么做,他們以媒體自身的利益為首,以恐怖主義、悲痛、信念、恢復等主題,大肆渲染這種情緒,使得美國人無法迅速走出恐怖襲擊的陰影。美國電視媒體沒有在危機過后正確引導美國民眾走出恐怖襲擊的陰影,反而把恐怖主義的影

響加重了。恐怖襲擊的影響直接導致美國的航空業和旅游業進入半癱瘓狀態。在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公眾又被拉回到了恐怖襲擊的陰影中,這使得公眾對于航空業和旅游業的信心大大降低,從而使得航空業和旅游業很難走出低谷。在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美國電視媒體沒有做好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對于重振美國經濟起了負作用。

但是在這樣的報道中恐怖襲擊的影響深深的刻在了每一個美國人的身上,這樣就不會讓美國人忘記這段歷史。這就好比是我們每年都要紀念南京大屠殺一樣,是一種尊重歷史的行為。雖然短期內對于經濟和公眾的情緒有不好的影響,但是這樣能不讓公眾遺忘歷史。

以上的三個事例中,“5.12”汶川地震屬于自然性危機,洛杉磯黑人騷亂和“9.11”恐怖襲擊事件屬于社會性危機。中國電視媒體在“5.12”汶川地震中的起到了積極的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美國電視媒體在洛杉磯黑人騷亂中起到消極的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美國電視媒體在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中沒有起到積極的疏導工種情緒和行為的作用。

在像“5.12”汶川地震這樣的自然性危機中電視媒體應當盡量做好疏導工作,因為自然是危機不能靠人力來完全避免的。所以電視媒體應當帶領公眾盡快走出危機的陰影和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在像洛杉磯黑人騷亂和“9.11”恐怖襲擊這樣的社會性危機中,雖然做好疏導工作能夠讓人們盡快的走出危機的陰影,但是從社會的進步和認真對待歷史的角度來說疏導就會起到反作用。雖然洛杉磯黑人騷亂和紀念“9.11”一周年中的美國電視媒體沒有起到積極的疏導工種情緒和行為的作用,但是這兩個事件中的美國電視媒體不僅推進了美國社會的進步還讓美國人深深地記住了恐怖襲擊這段歷史。因此由上述事例的分析我發現:在自然性危機中電視媒體應當做好疏導工作、在社會性危急中不一定要做好疏導工作。

三、疏導的特點

(一)疏導的具體運作方式

危機初期的疏導工作對于危機后的救災重建以及沒有被危機直接影響到的地區的正常生活。假設在“5.12”汶川地震中中國的電視媒體沒有在節目中經常提醒公眾做好疏導工作,那么有可能會出現沒有遭受到地震危害的公眾的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因為在這么大危機面前如果公眾不被告知正確的做事方法那么他們有可能會做出對于公共危機的解決不利的事。然而這種事延緩危及解決的速度從而使得危機的處理速度更慢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公共危機爆發的初期為了防止惡性循環的發生,作為影響最大的媒體,電視媒體必須告知公眾那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在公共危機發生過程中媒體的疏導作用尤為突出,這個時期疏導工作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公共危機所造成的損失大小。在美國洛杉磯黑人騷亂中美國電視媒體能像上文中假設的那樣做好疏導公眾情緒的工作,那么騷亂所造成的損失就有可能會大大的減小。由于美國洛杉磯黑人騷亂屬于群體性騷亂,引發危機的主體是大量的人群,所以危機不會由人群內部的調解而迅速解除危機。因此在這種危機中需要國家等強制力的介入才能使危機迅速解除。雖然電視媒體沒有國家般的強制力,但是在影響輿論的發展發面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輿論的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騷亂的發展。所以在像美國洛杉磯黑人騷亂這樣的事件中電視媒體疏導公眾情緒尤其是行為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危機過后情緒和行為的疏導直接影響著危機后的經濟回復和正常生活。如果公眾情緒和行為疏導的不好如紀念“9.11”一周年的報道,就會使得公眾的情緒難以走出危機的陰影從而影響到危機之后的正常生活間接影響到危機過后經濟的恢復。恐怖襲擊對于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要小于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但是恐怖的氣氛會在公眾中傳播,使得人人自危,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間接的影響到實體經濟。所以在恐怖襲擊之后如何消除襲擊之后所帶來的恐怖感就成了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的首要任務。如上文所述電視媒體在影響輿論環境上有著很強的優勢。電視媒體在疏導工作上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到公眾的情緒間接影響到公眾的行為。所以公共危機過后的疏導工作會間接的影響到經濟的恢復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以上的三個事例中“5.12”汶川地震中的中國電視媒體以信息的披露為主來安撫公眾以達到疏導的作用;洛杉磯黑人騷亂中的美國電視媒體以大量的重復有傾向性的電視畫面和新聞報道來引導公眾情緒;紀念“9.11”一周年的美國電視媒體以集中的電視節目主題來引導公眾的情緒走回到恐怖襲擊的陰影中。由此看來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這些都應該在尊重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來做,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1.披露對安撫公眾有幫助的信息

2.刪減不必要的鏡頭,形成有傾向性的報道

3.用大量的有主題報道集中播放

(二)疏導和真實性的關系

在電視媒體的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聞的真實性,如果新聞沒有了真實性那么新聞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因為如果媒體播放虛假的新聞并且被揭穿那就會使得媒體的公信力,而失去公信力的媒體在疏導公眾時就不會受到公眾的重視,使疏導的功能下降。所以電視是媒體要做好疏導工作必須要將新聞的真實性放在首位。在洛杉磯黑人騷亂中KTLA電視臺和美國三大電視網播放的是刪減過的鏡頭,而這種刪減是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的。雖然這場騷亂過后使美國政府開始重視黑人問題,但是KTLA和三大電視網的新聞真實性受到我的嚴重質疑。所以我認為新聞的真實性是高于疏導工作的,數到工作的開展必須建立在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上。

(三)疏導的兩面性

疏導可以使公眾迅速的從公共危機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但是疏導既有優勢也有弊端。

疏導的優勢就是能夠安撫公眾受傷的心靈,使公眾迅速的從公共危機的陰影中擺脫出來,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在自然性危機中疏導的優勢尤為突出,疏導能夠帶領公眾走出危機的陰影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因為即使公眾牢記自然性危機帶來的慘痛傷害也無法徹底的避免自然性危機的發生。

疏導的弊端就是不能使公眾牢記歷史的慘痛教訓,不能使社會以一種比較激烈的方式快速前進。在社會性危機中這種弊端尤為突出。如果不是洛杉磯爆發黑人騷亂,那么美國政府是不會注意到逐漸升溫的黑人問題的;如果“9.11”恐怖襲擊之后電視媒體疏導美國公眾迅速走出恐怖襲擊的陰影,那么就不會讓美國人深刻的認識到恐怖主義所帶來的危害。

所以說疏導是既有優勢也有弊端的,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疏導,還需要對具體事件進行具體分析。

四、結論

由上面的分析和歸納來看,電視媒體在公共危機中的疏導工作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時期所起到作用的重要的程度和利弊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總的來說電視媒體在公共危機中的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公共危機中電視媒體的疏導的好壞會影響到公共危機過后的搶險救災、社會進步等很多方面。因此電視媒體在公共危機中的疏導公眾情緒和行為的作用值得我們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肖鵬軍.《公共危機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7

2.汪玉凱.公共危機域管理[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3

3.金夢玉.現代媒體總論[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