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內容及意義綜述
時間:2022-04-07 05:06:00
導語: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內容及意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圖書館應該承擔起一份責任,將自己的文化滲透播散到周圍,使公民從高校圖書館享受到獲取信息知識的權力。那么,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向社會開放、為社區服務,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早在20世紀,德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諾德就提出:“圖書館不應該只為特殊階層服務,應該向一切愿意來圖書館學習的人開放。”
一、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社區對創建文明和諧新社區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社區,不能只簡單地理解為讓社區群眾走進圖書館借閱文獻資料信息,而更重要的是要為社區服務,讓圖書館員走進社區、走進群眾的生活,利用高校圖書館自身資源優勢,創建文明和諧社區。
(一)幫助創建學習型社區,促進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為社區提供服務,不僅僅是讓社區居民走進圖書館閱讀、查詢所需的資料,由于受條件、設施和所存文獻資料范圍的限制,高校圖書館實際上也不可能完會向社會開放,而是利用自身人力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使高校與社區形成共生存、共發展的互動關系。這樣,社區經濟發展了、和諧了、安全了,群眾文化素養提高了,也能極大地促進高校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樣,高校圖書館把其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精神資源推向社區,不但能普及現代科技科學文化知識,而且也能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技能,使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居民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學習型社區的創建,促進了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二)促進文明社區創建,構建和諧新社區。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使市容市貌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但是社區也常會出現一些消極現象,如聚眾賭博、偽科學、封建迷信等,給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未成年人理想的確立形成很大影響,嚴重的可以使社會風氣惡習化,甚至影響到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高校圖書館通過向社區開放,為社區服務,組織閱讀、圖片展覽,開展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反封建迷信、崇尚科學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可以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各種利益關系,形成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文明社會風氣,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構建和諧新社區。
二、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社區應把握的主要內容
高校圖書館為社會開放,服務社區,應著重利用人力知識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開展教育,服務前要對他們的知識需求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發展的愿望,從需求實際出發,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組織有利于提高他們生活質量的活動,使社區文明、和諧地健康發展。就當前形勢應著重抓好以下服務內容的落實:
(一)提高生活技能教育服務。要想使高校圖書館服務社區的內容能夠贏得居民的喜歡,吸引居民積極踴躍參加,必須使所服務的內容貼近居民的生活,能指導居民的生活實踐。
1、開展家庭實用技能教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產品、家用電器等服務著家庭的每個生活環節,對這些電器產品的使用、保養、維護等知識也就進入了每個家庭,如微波爐、電磁爐以它的干凈、方便特性吸引了很多人,幾乎每戶居民家中都在使用,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發生事故,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對于電器的使用、保養、維護常識應作為社區教育的經常性內容,可以開展知識講座,也可以開展使用經驗交流,解答群眾疑難,尤其對老年人和接受、記憶能力弱的人要開展經常性的教育與“一對一”服務。
2、開展衣食住行科學常識教育。衣食住行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但這些都有科學性,如果計劃不合理,打算不周到,花同樣的錢達到的效果可謂相差巨大。因此,對衣食住行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就能極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居民生活得更健康、更有品位。高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便利的條件制作生活科學常識小冊子,開展生活小常識講座,制作板報宣傳,讓生活在社區的居民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科學生活的知識,把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傳遞給居民,使生活常識能指導他們的生活實踐,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3、開展理性消費、依法消費觀念教育。隨著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社會的分享,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市場物質供應又豐富充足,給居民消費也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但是居民如何理智地消費、如何甄別假冒偽劣產品和各種欺詐性廣告以及個別商家設置的消費陷阱,這便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掌握信息資源豐厚的優勢,對居民進行理智性消費教育,可以制作辨別真假商品的宣傳圖板,進行真假產品對照,講解識別商家在促銷過程中可能設置的消費陷阱,提高打擊偽劣的能力。
(二)抓好社區家庭凝聚力的培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平面、立體媒體對家庭的影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在逐步減少,鄰里互不相識,就連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也在逐步減少,導致了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圖書館不能只把自己當作高校文化的傳播者,而應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延伸服務,通過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1、在社區開展讀書評比和文體比賽活動。高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優勢,選擇一定的課題范圍,如如何消除“代溝”、如何為社區發展出謀劃策等問題進行探討,讓社區居民走進圖書館借書閱讀,探討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看法,然后選擇一定的機會進行交流評比,評選優秀予以獎勵,激發居民參與熱情。還可根據社區居民生活特點,聯合高校體育專家,組織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活動,鍛煉體魄,陶冶情操,也增進社區家庭與家庭、家庭成員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和諧社區的發展。
2、貼近生活,組織專家進行婚姻家庭知識講座。高校圖書館聯合相關部門組織有關心理、婚姻家庭方面的專家,就社區居民關心的生活問題,組織有關婚姻家庭、婆媳關系如何處理的講座,促進夫妻相互理解、正確處理好婆媳關系,以及對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巧,讓服務更貼近廣大居民的生活。
3、組織志愿者開展送溫暖活動。送溫暖活動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進行,走出去就是與學生會聯手,組織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或者敬老院為老年人、生活不便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孤寡老人談心交流,培養其生活自信心和勇氣,給他們生活的希望,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清掃社區衛生,維護社區公共設施,取得居民對當代大學生的信任,看到社會未來發展的希望。請進來可以讓社區少年兒童走進校區、走進圖書館,由大學生志愿者為他們講解科技發展趨勢,舉辦電腦知識講座,介紹電腦的操作技能和網絡基本知識,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立志成為社會發展的棟梁,使社區和高校互動,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共同發展。
(三)開展閑暇教育,提高自身修養。未來社會是充滿個人閑暇及自由時間和空間的社會,在這樣社會中生活的人們,首先就是要為人類自身的“賢、樂、善”這一生真正價值的實現而奮斗,因此教育必須從單純的職業獲得及人才的養成中解脫出來,而向人生真正價值的實現這一目標轉換,這就是閑暇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使人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和諧人”。
- 上一篇:透析當代中國社會的正義取向
- 下一篇:漫談高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