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變革研究

時間:2022-02-04 10:04:28

導語: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變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變革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中國高等教育的開展更加重視于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運用。“互聯網+”教學成為了高校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開展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更加重視于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教學互動的豐富化開展,追求更為靈活的開展形式,也更注重于對創新思維的運用。但是,在發展“互聯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關鍵詞:互聯網+;工商管理;高校教育;教學變革

一、引言

“互聯網+”的發展使互聯網技術與高校教學工作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越來越多的網絡教學平臺應運而生。“互聯網+”在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教學改革活動帶來了新的開展方式。如今,中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發展的新時代,教育領域受信息技術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同時,教學活動本身也要從創新需求出發來實現對教學內容、形式以及評價方式的轉變。

二、“互聯網+”對專業教學活動的影響

第一,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多元化開展。在現代教學活動的組織中,需要更加注重于對信息化的追求,以此來確保互聯網教學平臺、教學系統以及教學資源等能夠成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積極影響因素。在中國,目前所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中,已經開始逐步地加強了對“互聯網+”精神的運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教學資源能夠得以更好地利用,也相應地為教育平衡的需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網絡教育平臺能夠讓全世界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實現共享。無論是網易公開課,還是果殼網的MOCC學院,不僅僅是世界名校的MBA課堂,還有經典管理課程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中進行學習。這使得教學平臺成為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的良好機會,課堂得以從校園走向生活,這既是對教學活動時間與空間的突破,也是對教學課堂的生活化融入。第二,互動教學的多維化開展。在“互聯網+”時代下,通過對互聯網教學平臺的建設,需要注重于多維度教學的研究與運用。在教學實踐環境下,需要將各類新型的社會實踐信息與實踐模式融入教學課堂中來,比如微信、微博等。為了達到更為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選擇創業指導的形式來對互聯網元素進行運用。在教學評價進行構思的時候,也要體現出網絡的影響,以此來推動現代教學管理工作的更好開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于信息系統平臺來對教學活動與行政管理活動進行評價。教師可以選擇以教育評估的形式來對教學機構進行評測打分,讓行政機構可以利用網絡數據信息來進行實時監控。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中,評價活動的內容與主題將會更為多元化,且全面性、保障性得以讓每一個高校與教師得到回饋信息,實現良性發展。

三、“互聯網+”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分析

第一,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多元化。但是,現在“互聯網+”的開展不能完全地代替傳統教學活動。在傳統教學活動中,互聯網時代的影響因素體現在方方面面,無論是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是對翻轉課堂的開展,都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活動組織新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地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以此來確保傳統教學活動能夠在這一因素影響下得到積極開展,突出傳統教學的價值,不能讓“互聯網+”直接代替傳統教學活動,因小失大。第二,優質資源的缺乏與共享機制的缺陷。[2]教育資源共享、開放這一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所提出的,它的性質不屬于商業活動,而是為了教學活動的開展而提供的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它帶有著明顯的開放性與共享性特征。所以,這不僅僅能夠為在校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幫助,還能為整個社會的學習活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第三,MOOC等模式帶有的弊端分析。[2]按照相關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在參與線上教學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對MOOC的參與度不高。MOOC作為在線課程的一種開展形式,所面臨的學生是來自于不同地方的學生,學生的數量較多、層次不同導致了互動實時性的反饋信息難以形成系統,且及時的監管工作也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到位,學生在學習活動沒有得到更多的樂趣與認可,監督效應的未能明確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互聯網+”在工商管理專業中的變革與運用

第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互聯網+”與教育活動的融合,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更加多元化,如微課、翻轉課堂等。這些教學活動開展形式的出現受網絡的影響最為明顯,人們可以借助于網絡來將自我的零碎時間進行整合,以此來達到更為高效的時間利用效率。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本身就是對傳統教學活動的挑戰,因此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選擇更為開放的態度來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網絡來參與學習活動。在工商管理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利用微博等形式來對成功的企業家個人事跡與企業發展概況進行初步了解,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進而來組織個性化教學活動,追求以人為本的教學理論,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第二,注重于對傳統教學與“互聯網+”模式的互補。傳統教學活動在網絡環境下的發展,需要注重與“互聯網+”模式的互補。這既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學習主動地轉變自身觀念,也要求教師應當更為熟練地掌握“互聯網+”教學模式的開展機制,掌握一系列的開展手段與方法。具體來說,即為:一者是對優秀課堂的網絡化推廣。通過適當的選擇來明確更為合適于選擇網絡授課的課程內容進行推廣,注重于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二者是鼓勵更多的教師互相學習,開展多樣化的交流合作,以此來將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有效解決,發揮出交互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價值。三者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在互聯網教學活動中,學習環境需要注重于對新事物的認知與學習,這既是對新生事物與認識的了解,也是對新技術的創新化發展,以此來確保教學目標可以成為創新活動的設計影響因素,促使學生與教師都能在網絡環境中取得進步與提高。第三,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資源的好壞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有意識地去增強教育資源的質量,選擇更為合適的網絡化教學平臺來確保教學質量,使得線上教學能與線下教學成為一個整體,彰顯出網絡教學資源的優勢。同時,針對于不同的學生,教育資源本身也需要體現出層次性,以此來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到:首先,是對校內資源的共享,不同教師、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工作都能將優勢的教學資源進行共享,進而實現整個高校教學工作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其次,做到全國范圍內的教學資源共享,即借助于全國高校的教學活動開展資源來構建交流平臺,使得共享服務能夠落實到位,以此來構建更為科學的學術研究平臺。

五、結束語

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介紹來對“互聯網+”這一模式的具體化運用進行了思考。當前,中國高校教育改革活動正處于關鍵時期,加強對“互聯網+”模式的運用,既是時展的選擇,也是高校實現自身教學能力水平發展的關鍵內容。因此,教師應當與學生一起,針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需求來對“互聯網+”的教學工作開展進行探究分析,進而尋找更具價值的開展建議,實現“互聯網+”與傳統教學活動的深入融合,提高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作者:陳獻近 曾微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黃新濤.“互聯網+”時代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思考[J].亞太教育,2016(12):110-111.

[2]彭正波.“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專業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110-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