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綜合改革方案體系構建
時間:2022-03-06 11:15:12
導語:工商管理綜合改革方案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多年來在教學基礎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設成效,在創新創業背景條件下,進行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化,已成為新形勢下專業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根據專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構建完整的專業綜合改革方案體系。該體系由課程建設改革方案、人才培養改革方案、實驗教學改革方案、社會實踐方式改革方案、保障條件改革方案等五部分內容構成。
【關鍵詞】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實驗教學;社會實踐;保障條件
一、專業辦學現狀
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多年來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工商管理類人才,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工商管理專業在教學基礎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設成效。1、教學基礎條件建設。學校及學院在專業建設中高度重視基礎條件建設,配備了集音頻和視頻及網絡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設備,使得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和豐富化;建有現代化的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室,可利用電子軟件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的能力,建有企業競爭決策沙盤模擬實驗室,增強學生的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以上軟/硬件條件的基礎上,通過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將所學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模擬運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及從事工商企業管理具體工作的能力。同時,積極與全疆各類企業進行廣泛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實習基地,這些校外實習基地一方面承擔畢業實習工作,另一方面承擔在校學生現場參觀、學習、考察、調研,從而在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2、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成效直接關系到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多年來,通過人才引進、學歷提升、進修訪問、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外聘專家學者講學等多項措施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形成了合理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3、人才培養。根據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優化本科培養方案,已經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科學的教學課程體系,制定了課程結構較為合理、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重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持續開展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活動。強調實踐性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綜合運用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項目設計法等教學方法,并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課堂內外結合的形式豐富專業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團隊精神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4、教研教改。專業任課教師結合實際教學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設計更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同時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并將教改成果撰寫成高水平論文,在國內刊物公開發表。
二、創新創業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條件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應憑借專業特點具備創新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條件下,基本的商業競爭環境和經濟規則被改變,大量新的商業實踐成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業應運而生。這些新型企業的出現,對傳統企業正在產生深遠的沖擊與影響。激勵他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企業獲取利潤的方式,思考商業模式創新的思路和途徑。新的環境變化條件對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進行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化,更好地適應市場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已成為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
三、構建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方案體系
根據專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工商管理專業綜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構建完整的改革方案體系。該體系由五部分內容構成。(一)課程建設改革方案。1、優化課程體系。在通識基礎課建設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基本人文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開發創新創業課程群,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通識模塊化課程體系,包括創業學通論課程和創業實踐模塊。在專業必修課建設中,根據創新創業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完善現有創新創業課程建設。2、搭建創新創業一體化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在現有課程體系適度調整的基礎上,注重搭建創新創業一體化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從專業技術模擬實踐教學、業務組織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這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教學平臺設計。首先,通過課程內模擬實訓,即課程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借助現有教學軟件和實訓基礎,加強校內的仿真實訓,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后,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或鼓勵學生進入孵化基地自主創業,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氛圍下進行實踐訓練,以提升學生實際創新創業能力。(二)人才培養改革方案。1、強化“產學研”協同培養。確保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形成有效的聯動。校園內,通過課堂教學和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等第二課堂,保證學生掌握有效且全面的專業知識,在學習和項目開發中落實學習力;校園外,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市場調研及進入企業實習等,增加學生的自主實踐和自我學習能力。2、采用“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中,采用課程教學、實踐訓練和大創活動“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教學中,突出學術引領,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延拓為學生提供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動態前沿,力求為學生奠定創新創業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在實踐訓練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質培養;在大創活動中,通過學生自主申請科研項目實現研學相長,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競賽實現“以賽促學”,為求擴展學生視野和提升綜合能力,有效地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實驗教學改革方案。1、優化升級實驗條件。將現有實驗室進行優化升級,升級現有教學軟硬件,積極參加創新創業的沙盤大賽,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2、構建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按照循序漸進原則,構建“引導實驗、基本實驗、提高實驗”的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借鑒發達地區高校的實驗教學經驗,精選適應現代智能化技術發展的企業管理軟件系統。完善實驗中心管理制度,建立實驗室績效評估機制,通過整合、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推進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四)社會實踐方式改革方案。按照“長期性、綜合性、實效性、互惠性”的原則,建立互利合作長效機制,進一步擴大實習實訓基地的數量,在基地的選擇上要注重質量,優先選擇創業型企業。盡量涉及不同的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不斷拓展實習實訓基地的應用范圍,除了參觀,要通過企業綜合實踐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實踐,加深對創新創業過程的理解。(五)保障條件改革方案。1、設置專業教學團隊,產生教學優勢互補、互學,共同提高的格局。以合理的年齡、學歷、職稱、學緣結構設置團隊,團隊成員不同的學緣,帶來了不同學校的教學風格;不同年齡、職稱帶來不同的教學經驗;不同學歷帶來了不同的專業視角、教學風格流、教學經驗流和專業視角流的碰撞和融合,形成“學習場”,以特定教學問題討論組織形成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團隊學習,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培養教師團隊轉變教學理念,具備卓越教學能力。2、加強與企業合作互動,構建多層次創業體驗平臺。構建校企合作的創業實踐互動機制,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參與企業的運作、發展、管理與經營等;企業人才主動到高校擔任創業實踐課和在企業經營場所指導學生創業實踐等良性互動機制。3、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基本設施,豐富教學資源。購買教學圖書資料、輔助視頻及影視資料,更新現有教學資料,使教學內容一方面更貼近目前工商管理的實際,另一方面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易于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和效率,提高教學效果。購買國內外優秀的創新創業教學案例,更新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學成,隋越.探索工商管理研究創新之路[J].經濟管理,2017(7)
[2]謝和平.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7(3)
[3]劉艷林,林相友,逯家輝等.改革實踐教學推進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6(7)
[4]張琦,金玉然等.“創新創業”引領下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高教學刊,2016(14)
作者:霍彬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工商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 下一篇: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