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4 05:15:00
導語: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建立健全該制度以及對其進行有效執行的幾點建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經濟犯罪大案層出不窮。無論是美國的安然事件、世界通訊案件,還是國內的四川長虹應收賬款被騙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違規炒作油品案,都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不小的震撼。盡管這些案件發生的領域不同,產生的原因也錯綜復雜,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企業內部控制薄弱。這使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這一話題再次受到了關注。
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根據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的定義: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人員實施的,為實現提高業務活動的效率與效果,增強財務報告可靠性及有關法律法規的遵從性等目標所提供合理保證的一個過程。而內部控制制度就是貫穿于這一過程的各種制度、方法和程序的自我調控體系。無論是從國家法律的規定,還是從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都是有必要的。
(一)一系列財務丑聞的暴露,使得各國進一步從法律上加強了對內部控制及內部控制制度的約束
2000年11月,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要求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2001年6月至今,財政部陸續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從內部會計控制角度對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原則、內容、方法及檢查作了原則性規定。2001年10月,中國證監會《關于做好證券公司內部控制評審工作的通知》,要求證券公司聘請有證券執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評審。2002年,美國在安然事件后頒布《薩班斯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必須包括公司內部控制狀況的陳述,并要求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和誠信負責,這充分說明了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二)就企業自身而言,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委托關系為核心的現代公司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者為履行受托管理責任,保證利益相關者權益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規則和組織實施程序。正如閻達五教授所說,內部控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擔任內部管理監控的角色,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第一步,首先要明確建立的目標。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利益主體并不完全相同,但總體看來,筆者認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一是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遵守執行;二是維護財產物資的完整性;三是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四是保證經營決策的貫徹執行;五是提高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貫徹以下原則:
(一)相互牽制原則
相互牽制原則是指一項完整的經濟業務活動,在橫向和縱向上必須分配給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職位分別完成,相互牽制和監督。
(二)協調配合原則
協調配合原則是指在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各部門或人員必須相互配合,各崗位和環節都應協調同步,各項業務程序和辦理手續緊密銜接,從而避免扯皮、脫節,減少矛盾和內耗,以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三)程式定位原則
程式定位原則是指企業應該根據各崗位業務性質和人員要求,賦予相應的作業任務和職責權限,規定操作規程和處理手續,明確紀律規則和檢查標準,以使職、責、權、利相結合。崗位工作程式化,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職、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
(四)成本效益原則
要求企業力爭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也就是說,因實行內部控制所花費的代價不能超過由此而獲得的效益。
(五)整體結構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必須覆蓋各項業務、各個部門,各子系統的具體控制目標必須與整體控制系統的一般目標相一致。轉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的監督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并不代表著其得到了有效執行,中航油(新加坡)的破產就是典型的例子。盡管該公司在形式上擁有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然而,這種風險控制體系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良好的評價與監督機制,最終導致中航油(新加坡)因石油衍生產品交易,總計虧損5.5億美元,被迫申請破產保護。
因而,在筆者看來,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率的評價與制度本身的制定相比來說更為重要。作為一種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傾向于是一種手段,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規范執行,重要的在于執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制度本身。
從中國證監會和《薩班斯法案》的有關規定看,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評價上。對這“三性”的評價,筆者認為仍然主要基于制度設計本身,是考核審查單位及其各個系統應該建立的控制環節和控制點的建立情況,并沒有對執行的過程給予足夠的關注。要使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必須要依賴于企業內外部的共同努力。
(一)良好的企業文化與環境
要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最佳途徑就是讓員工自覺自愿地執行制度。企業文化能夠借助價值觀念等軟環境使員工得到自律和他律,激勵員工,使其產生心甘情愿地為本企業獻身的內在動力。
(二)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
例如,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處在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中,對企業的管理風格、企業文化、會計核算和控制程序等各方面因素均非常熟悉,清楚各項業務活動的關鍵控制點,其相對獨立以及在企業內部較高的地位,使其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成為可能。
(三)外部監控體系
內部監督雖然存在很多優點,但其獨立性相對較弱,要很好地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還必須要有來自企業外部的監督。企業應聘請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以進一步保證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
四、結論
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能夠良好地經營、運作的重要保證;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必備條件。因此,建立、健全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保證其有效執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 上一篇:企業推行會計委派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現代企業制度與會計管理模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