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高校共青團在學生創新創業服務
時間:2022-07-06 07:15:00
導語:透視高校共青團在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共青團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高校共青團肩負著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共青團要切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強化服務意識,切實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服務工作。
關鍵詞:共青團;大學生;創新;創業
共青團的性質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團工作的首要職責。共青團是黨用來培養青年下一代的組織,是青年在實踐過程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一代接班人,是共青團工作的奮斗目標。共青團要始終將服務大學生成長和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特點,強化服務意識,切實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服務工作。
一、高校共青團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的意義
(一)實施創新創業服務是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解決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標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已成為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大學生創新教育是現代化建設和歷史發展的必然所需。促進青年創業,是共青團貫徹落實中央書記處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的長期性、戰略性任務,也是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團十六大以來,全團積極行動,努力創新,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態勢。青年創業工作是全團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工作,我們要全力抓好這項工作,并且要全力扎實推進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工作。
(二)實施創新創業服務是新時展趨勢的需要
1999年,在黨十五大上提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要在高校周圍,特別是高校集中的地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并發揮科技開發“孵化器”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1999年,由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北京成功舉辦。大賽的舉辦使大學生創業的浪潮從清華園傳向全國,在全國高校掀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教育部從此開始多次召開了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各高校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三)實施創新創業服務促進大學生就業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中提出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的指導方針。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調查發現,有81.25%的大學生感受到了濃厚的創業氛圍,了解了各種優惠政策;有37.5%的學生在校期間已經開始嘗試創業或者準備創業。
二、高校共青團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的途徑和方法
(一)培養優秀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教育活動。在我國的高校教育目標中,創新創業教育一直以來是高校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創新創業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其中一種意識,它能夠規范、約束和調節創業者的能動性,它表達了創業者新的生存觀念和生存方式。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淡薄,整體水平較低,缺乏團隊合作意識、職業精神。而早在1947年美國哈佛大學就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新創企業管理》,截止到2003年美國已經有1600個學院開設了2200多門有關創業的課程[4]。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距離世界先進的理念還有一定的差距。
創業心理素質是指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全面地、穩固地表現出來的并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身心組織要素、個性意識和特征。它既指人的素質中有待開發的創業心理素質潛能,又指已經內化形成的人的創業心理素質。它既代表個體的創業心理素質,也代表團體的創業心理素質[5]。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決定著大學生創業成敗。我們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調查發現學生對創業過程可能遇到的困難的理解比較感性,這感性的理解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較低。所以,我們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具備正確的創業動機、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等優秀的創業心理素質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不斷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知識的儲備
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和高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重大的作用”[6]。講話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等手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創新創業能力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等。通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培訓、創業實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有效地協調企業運營中的各種關系,運用各種方法實現目標。大學生創業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技術,通過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自主研發來開啟自己的創新創業之旅。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掌握如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法律知識和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知識。在創業期間,通過自身不斷學習掌握當前世界最新科技的發展動態,技術前沿,不斷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三)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斷強化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扶持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以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最終目的。
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和創業教育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機制的開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共青團首先要加強校園創業文化的建設,開設豐富多彩的與創新創業有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開展如“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俱樂部”、“創業論壇”、“創業沙龍”、“科技文化節”等活動,鼓勵和引導廣大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過程中。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將創新創業的各種知識和理念融會到活動中,使學生通過參加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興趣,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創業觀和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良好的創業環境可以便于各種優惠的創業政策和法律的宣傳,促進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
(四)健全創新創業的服務體系,提供優質的服務
共青團組織必須以開放的形式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采取多渠道的方式與社會外界建立聯系,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夠得到社會、政府以及企業的支持和關注,及時做好高校與政府們有關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的良好溝通。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可以建立由企業家、成功人士、專家等人員組成的服務隊,定期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講座,可以直接聘請相關的人士承擔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技術顧問,實時的進行專業知識、項目可行性等方面的指導。積極地促進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的成果在企業生產中的轉化。
建立產學研服務一體化的服務體系,通過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和資源,把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實現。不斷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在大學生中間及時的開展創新創業技術指導、教育培訓、創業實訓等服務,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效率。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在二十一世紀新時代培養人才的需要。高校共青團作為高校黨委領導下的先進青年學生群中組織,是高校團員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是培養高級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共青團擔負著培養新世紀接班人的重任,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抓住機遇,努力完成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任,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 上一篇:透視高校省級科研基地運行與管理
- 下一篇:剖析高校教育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