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課程教改研究
時間:2022-07-17 10:11:26
導語:酒店管理課程教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支柱性產業,作為旅游業一大版塊的酒店業在我國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酒店增長速度極快,然而高星級酒店的增長與酒店從業高素質人才的欠缺的不對稱不平衡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如何消除或減少這種不平衡,作為培養酒店從業人員的高校理應做出思考,對酒店管理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方法進行反思。我國目前酒店管理課程教學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由于酒店從業者目前的低待遇、高勞動強度、低社會認可和職業榮譽感,學生對酒店行業從業普遍抱有偏見,因此對該課程的學習更視為一種任務的完成。學生對酒店管理學習興趣不濃厚,更有甚者主要是混學分,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很多同學是抱著混的態度在學習,他們認為自己對酒店又不感興趣,以后又不會從事酒店行業,大學期間何必浪費時間來學習沒用的課程。二是教學實踐環節不落實。為了加強教學的管理,大學大部分課程要求教學在教室完成。事實上對于這種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生的實地實踐更為重要,但我們的教學機制的設計沒有考慮到這些特殊的學科要求,用絕大多數理論基礎性學科的特點規范約束實踐性強的學科,本身就是教學設計不科學的表現,教學實踐環節不落實或是落實流于形式,都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最后學生是空有理論,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極其欠缺的理論型人才。三是教師行業背景不到位。我國高校教師選撥機制制約了有著行業背景的實戰經驗教師的缺乏,實踐行業的酒店管理人才因為沒有高學歷難以到學校進行專職任教。學校有著高學歷的教師又無法真正進入到企業進行長期的實際性的掛職。現在高校已經清楚地認知了這點,開始重視年輕教師的掛崗鍛煉,但是由于時間的有限性,很少有企業能真正使用教師,很多教師的掛職鍛煉是一種口號,因為只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時間,得不到企業的重用或是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也無力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實踐崗位上,實踐能力的提升也有限。國際上酒店管理的任課教師很多長期就是某一個酒店的總經理或某一個重要崗位的負責人,一邊在行業供職一邊在學校授課,能夠很好地講行業的實際和理論結合。而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將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任務的完成,教師沒有精力真正進入行業提升自己。四是教學計劃設計不科學。目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仍然在大的管理學科之下,因此很多管理類的通識課程占去了一定的學分,留給旅游專業課程安排的課時已經極為有限,而酒店管理方面的課時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國外或國內一些高校作為一個專業需要四年學習的酒店管理專業,我們往往是通過三到四門課程來學完,沒有了基礎教學時間的保證,效果當然是不理想的。
二、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設計理念
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將旅游管理教學進行模塊化教學安排,根據旅游業的幾個支柱產業將學生的學習進行模塊化設計,分別在幾個學期安排了旅行社管理方面、酒店方面、景區方面等的教學,這樣的安排一是有利于學生對某一版塊的專注學習,另一方面因為同期開的都是一個方向的課程更加有助于課程之間的統籌和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這樣的一種模塊化教學的設計旨在遵循或達成以下幾點教學理念第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度。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依靠課程設計的科學來引導,需要依靠授課教師來開發,一是教師理論功底要扎實,二是內容的講解要能吸引學生,三是關注酒店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理念通過為期一學期酒店管理課程的系列授課,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聘請合作單位有著實戰經驗的經理來做講座,可以將實踐最前沿的知識給學生進行講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每門課程配套的實踐教學課時也保證了學生對酒店行業實際情況的調研和短期的實訓,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第二,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教學設計很多環節需要學生參與,如課前的酒店知識品牌介紹,小組的酒店行業調研,以及調研后學生的幻燈制作和展示都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課外的專業學習,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被動的單邊的聽課式學習,增強了學習的參與度,提升學習效率。第三,提升學生酒店就業度。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酒店的就業關注度一直不太高,主要原因除了社會上客觀存在的酒店從業勞動強度高、薪酬低、社會認同感低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學校對酒店管理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有些脫節,學生通過課程所了解的行業知識極為有限,進入實際行業后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思想和行動上的接軌。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通過教學設計的改革,通過一系列正能量的引導,學生能更加客觀全面評價這個行業,而且對行業的前景能有更為科學的預判,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通過大學期間對自身能力的綜合提升,進入酒店行業的磨合時間會縮短,職業從業自信心增強,對酒店就業關注能力增強。
三、酒店管理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改革的思路)教學改革實踐思路
第一,理論采用案例教學。管理類課程的理論講解往往過于空洞和枯燥,難以吸引學生對其感興趣,但是通過一個個真實案例的導引,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在講解對酒店的類型認知時,將三峽大學北門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拿來作為案例,讓學生們對該酒店的認知做出一些判斷,然后通過結合理論的講解,結果學生就發現即便是身邊的酒店也有很多他們不清楚的地方,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課后再去酒店實際探訪一下,找找老師講解的理論和實際之間是不是確實如此,就會吸引學生對該課程的關注度,提高對酒店管理課程的興趣。
第二,學生參與實踐調研。管理類的課程往往更需要學生對該行業有一定的感性認知,結合行業發展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但對于還沒有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提高實踐經驗的主要手段就是做社會調查,所以本課程在對酒店的基本情況講解以后,會布置幾個專題,給學生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分組對宜昌市的酒店進行有主題的實踐調研,分組布置主題讓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酒店進行探訪,在后面講到相應的理論章節時,由學生將調研結果進行匯報,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又有助于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通過這樣的作業可以在幾個方面得到鍛煉:一是加強了對行業的了解,有些學生在調研中也會有些意外的收獲,比如他們會得到實業界的同事的一些忠告和建議,通過和一些從業人員的交談也能了解這個行業從業所需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從而學習更有針對性;二是提升學生能力,很多不敢和陌生人交流的學生通過這個作業的完成突破了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缺陷,變得更積極主動和自信,同時通過學生幻燈演示和講解提升了學生的幻燈制作水平和表達能力;三是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做調研之前學生一定要做好問題準備,對調研主題的理論知識要有一定的儲備,這樣通過調研前的準備工作,學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理論進行了學習和鞏固,增加了自己的知識量。
第三,基礎知識學生講解。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酒店品牌認知,增強學生對酒店行業的專注度,本課程學習時增加了一個環節,在每次上課前請同學就國內外知名飯店品牌進行介紹。每次課前請兩個同學對世界排名靠前的國際酒店集團選取一個進行為期十分鐘的介紹。通過介紹酒店品牌,一是增強學生對酒店的認知度,二是通過一個學期的介紹和了解學生基本能對國內外主要的酒店品牌以及背后的品牌文化,學生在準備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對該酒店集團的文化、酒店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有進一步的了解,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途徑和渠道。
第四,聘請行業精英講座。請酒店企業界人士就酒店的專項管理職能進行專門的講解,既可以給學生帶來行業的最新知識和咨詢,同時這些行業精英也會成為學生的表率,他們的專業素養能都直接促使學生產生對酒店行業學習興趣和從業欲望。比方本學期在酒店管理教學時嘗試聘請萬達皇冠假日酒店相關經理和負責人對酒店營銷、服務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進行講解,通過來自實業界的精英的講解,對學生更有說服力,學生對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欠缺有更多的認知,從而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第五,安排兼職有償實習。在保證學生學習的前提下,為落實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在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教學計劃指導下,每門課程有16課時的實踐課時,為了更加充分合理利用好這16個課時,不是流于形式,在這部分實踐安排時,通過教師的人際關系為學生聯系了馨島國際酒店、葛洲壩賓館等,讓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和周末到酒店做兼職,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在崗實習,更實際地感知酒店氛圍、文化、提升自己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有償實習,也可以賺點外快貼補自己生活所需。國外的酒店管理學院很多是與實際的酒店直接掛鉤,如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學生在校期間對實際從業數要達到500小時,并且有直接關聯的酒店用于教學,學生在校期間,酒店和課堂交叉學習系統而且便利,最后的畢業實習更是跨洲際的全球知名酒店的頂崗實訓,更有助于學生酒店專業素養的形成。因此培養的人才符合國際化酒店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培養的學生也非常搶手,常常是還在校期間就得到了預訂。反觀我們的酒店管理的教學,分工不精細,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專不細,實際的操作往往流于形式等等諸多問題層出不窮,基于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在教學改革上做了一定的探討和突破,有一些積極性作用,但如何在現有的體制和條件下盡量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是酒店管理教學課程的老師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作者:鄧念梅工作單位: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中國與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對比
- 下一篇:高職酒店管理學習課程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