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服務三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9 05:22:00
導語: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服務三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既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原則,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方法論原則。學習科學發展觀核心是轉變觀念,關鍵是勇于實踐,目的是加快發展。作為農業財政工作部門,在理論上,要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科學發展的主動性;在實踐上,要通過支持建立農業保護制度促進農業增效,通過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通過支持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推動農村發展。結合陜西財政支農工作實際,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堅持統籌兼顧,突出以人為本,著力促進增收,才能加快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關鍵詞:科學發展服務“三農”陜西新農村建設
Abstract:Thesciencedevelopmentviewisanimportanttheoryquestion,alsoisanimportantpracticequestion,sincetheinstructioneconomicsocietydevelopssignificanttheoryprinciple,alsoiswecompleteseachworkthemethodologyprinciple.Thestudysciencedevelopmentviewcoreistransformstheidea,thekeyisdarestopractice,thegoalisspeedsupthedevelopment.Astheagriculturalfinanceworkdepartment,theoretically,mustimprovethesynthesisqualitydiligently,theenhancementsciencedevelopmentinitiative;Inthepractice,mustthroughthesupportestablishmentagricultureprotectionsystempromotionagricultureefficiency,leadthefarmerthroughthesupportdevelopmentmodernagriculturetoadditionallyreceive,throughsupportsthecountrysideproductionmanagementorganizationalreformtoimpelthecountrysidedevelopment.LinkstotheShanxifinancesupportingagricultureworkreality,thestudyrealizationsciencedevelopmentview,onlytheninsistenceallroundconsideration,prominenthumanist,exertsoneselfthepromotiontoadditionallyreceive,canspeeduptheentireprovincesocialismnewruralreconstructionstep.
Keywords:SciencedevelopmentService“threeagriculture”ShanxiNewruralreconstruction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既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原則,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方法論原則。學習科學發展觀核心是轉變觀念,關鍵是勇于實踐,目的是加快發展。作為農業財政工作部門,在理論上,要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科學發展的主動性;在實踐上,要通過支持建立農業保護制度促進農業增效,通過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通過支持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推動農村發展。結合陜西財政支農工作實際,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堅持統籌兼顧,突出以人為本,著力促進增收,才能加快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1.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是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財政支農工作必須堅持兩點論原則,突出重點,點面結合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省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財政支農投入不斷加大,“三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我省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農民收入較低的局面還遠沒有改觀,農村經濟仍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按照科學發展觀,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財政支農工作任務艱巨。下一步,我們要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三抓”,努力實現“三個突破”,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1.1抓投入,在有效增加支農資金總量上實現新突破。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要在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級財政每年新增財力20%用于農業、5%用于扶貧”的政策基礎上,調整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增加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的比例,保證省市縣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抓住國家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采取補助、貼息、獎勵、參股等激勵措施,引導農民個人、社會資本、信貸資金投資農業,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穩定投入增長機制。
1.2抓基礎,在促進農業設施改善上實現新突破。切實加大資金籌集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專項投入,繼續支持大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改造大中型灌區,保障“引漢濟渭”、“引紅濟石”、“引石過渭”等重點水利工程按計劃實施;繼續支持農田水利建設,改良土壤,推廣配方施肥,建立良種繁育體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支持力度,擴大覆蓋面,提高農業裝備水平。
1.3抓典型,在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按照“穩糧、優果、興牧、增菜”的思路,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加大良種基地建設,推廣標準化生產,穩定種植面積,確保糧食安全。增加果業和畜牧業專項資金規模,設立蔬菜生產專項資金,支持良種繁育體系、設施體系物、流體系和基地建設,積極推廣果、畜、菜、沼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經營水平,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在陜北、關中、陜南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果、畜、菜示范典型,靠典型帶動,用典型引路,形成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帶,促進我省主導產業上規模、提檔次、跨臺階,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2.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是協調發展,這就要求財政支農工作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我國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與發達國家“大部門、寬職責”、“決策、執行、監督分離”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計劃經濟的色彩比較濃,而且現行的這種行政管理體制在造成部門數量膨脹、職能交叉的同時,也分散了政府支農的政策資源。目前,財政支農資金由20多個部門和單位分管,自成體系,各自為戰,不同渠道的投入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和項目安排等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相互交叉、重復投入問題,造成不少浪費。按照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和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的要求,必須統籌安排各種資源向農村傾斜,充分調動各種要素向農業投入,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三農”發展。為此,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通過行政體制改革和職能的合理配置,從根本上實現資金的有效整合;從近期來看,必須通過支農資金整合來集中資源加快農村發展。公務員之家
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按照“存量不斷優化、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對現有財政支農資金來源渠道、規模、支持對象和支持方式進行清理歸類,圍繞財政支農工作重點,切實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一是擴大縣級支農資金整合范圍。建立縣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獎勵機制,鼓勵全省所有農業縣自主進行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堅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則,對縣級資金整合工作予以獎勵,調動縣級資金整合的積極性。二是強化省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省財政要結合發展現代農業,整合省級財政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大力支持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擴大規模和提檔升級。將中省安排的農業專項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按照全省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統籌安排,集中使用。三是推進支農資金管理運行機制改革。對財政支農專項和部門預算資金,實行因素法分配,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機制;逐步將支農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由縣級根據發展規劃自主安排項目,充分發揮縣級財政部門的項目決策和管理作用。清理部門預算中的項目支出,歸并整合性質相同、用途相似的項目支出,突出對重點產業發展的預算安排。
3.科學發展觀的戰略目標是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財政支農工作必須樹立長遠觀點,立足當前,服務未來
科學發展觀要求在規劃制定上既要管當前,又要管長遠,在經濟發展上不僅要講速度和規模,而且要講質量和效益,在資源利用上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滿足后代人的需求,要始終堅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聯系到財政支農工作實際,就必須在人與自然和諧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生態環境建設,在農業長遠發展方面,支持建立農業保護體系。
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綠色陜西”、“生態陜西”總體建設目標,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積極籌措資金,探索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多渠道增加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大力支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擴大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支持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繼續支持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完善補助政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支持“三北”防護林帶建設,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支持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加強生物資源多樣性保護。支持渭河、漢江等重點流域和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快陜北防沙治沙工程建設,控制水土流失,加快植被恢復,改善生態環境。
在建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方面,按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在支農投入、農民補貼、信貸支農、農業保險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農業長遠發展的制度。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在信貸支農和農業保險方面作出進一步嘗試。一是支持擴大村級互助資金試點。在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的同時,要采取補助、貼息、獎勵、擔保等措施,引導農民個人、社會資本、信貸資金投入農業,特別要擴大村級農民生產發展互助資金試點范圍,支持開展農村信用擔保試點,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將村級互助資金試點村由100個擴大到1000個。二是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總結蘋果、奶牛保險試點經驗,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增加保險種類,提高補貼標準,開展種植業保險試點;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農業災害保障機制,省財政設立農業保險基金,對農業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費用和保險費給予財政補貼,并實行免稅政策,逐步建立農民參保、政府補助、企業經營、風險共擔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模式。
4.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宗旨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財政支農工作
必須樹立群眾觀點,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維護好、實踐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開展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財政支農工作中,我們決策的形成、資金的投放、措施的制定、工作的落實都要始終圍繞以人為本這個總的要求來展開,牢固樹立群眾觀點,關心群眾疾苦,發展改善民生,通過“三個落實”,實現“三個確保”,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
4.1認真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確保農民直接受益。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戶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地膜玉米補貼、小麥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奶牛和生豬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蘋果套袋補貼等現有惠農政策,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逐步擴大補貼范圍。逐步把小麥良種補貼、生豬良種補貼等現有補貼政策從局部實施,擴大到在全省范圍實施。增加農機具補貼品種,逐步將陜南水稻、油菜,陜北小雜糧、馬鈴薯、白絨山羊,關中大棚蔬菜納入補貼范圍。全面推廣以現金補貼為主、以“一折通”發放為主的發放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覆蓋所有補貼、即時監控到戶的惠農補貼發放信息管理平臺。
4.2認真落實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資金,確保困難群眾喝上放心水。按照民生八大工程建設要求,積極籌措項目資金,在爭取中央專項資金的同時,積極協調整合省級專項資金,及時督促市縣足額落實配套資金,努力解決年度整體資金缺口,嚴格管好飲水資金,保障工程順利實施,促進兩年內解決360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任務順利完成。
4.3認真落實扶貧開發投入政策,確保貧困人口盡快減少。堅持以重點村建設為一體,以產業扶貧和技能培訓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扶貧思路,整合資源,增加投入,板塊推進,提高扶貧標準,加快重點村建設步伐,強化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制定財政支持政策,對貧困縣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縣退出機制,鼓勵貧困縣盡早脫貧摘帽,鞏固扶貧開發成果。
- 上一篇: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訓練策略論文
- 下一篇:引讀法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