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特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成就

時間:2022-11-23 08:17:35

導語:淺析特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成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特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成就

【摘要】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程中,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覆蓋面顯著擴大,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充分顯示出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改善民生,努力實現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

【關鍵詞】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改善民生;發展進度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已達到了小康水平。隨著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老百姓對于社會保障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滿足老百姓對于社會保障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依托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給,促使我國社保事業獲得了極大的成就。報告指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鄙鐣U献鳛槿嗣袢罕娮铌P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訴求和需要,是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走向共同富裕的一項偉大事業。江西省H鎮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東郊,東臨煙波浩淼的鄱陽湖,西靠峰巒雄偉的廬山,南接廬山市城區,北接濂溪區,曾為官道驛站,是一個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鎮。此鎮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總人口數1.4萬人。H鎮自2008年實行新型農作合作醫療保險以來,新農合制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農民參合積極性穩步提升,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幸福度節節攀升。截至2017年,該鎮參合率接近98%,醫療報銷最高金額從1.5萬元提升至10萬元,人均籌資從2005年的33元漲到2015年的470元;農村低保設有常保和非常保制度,常保就是保持金額一直不動,享受最高金額,最高可達580元每人每月,非常保是動態的保障制度,金額也是浮動的,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隨時調整或隨時取消低保制度,最高獲得保障金額是350元每人每月;高齡補貼獲得人數共計263人,每半年發放一次,80歲至84歲每人每月50元,85至89歲每人每月100元,90至99歲每人每月200元,100歲以上每人每月500元(如圖)。農村醫療救助、低保救助、高齡補貼成效明顯,困難群眾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圖1江西省H鎮2017年老年人補助人數社保制度完善與否是檢驗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國政府歷來重視我國的社會保障工作,從不同層面完善社會保障,首先通過制定多項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其次通過輻射城市、鄉村的全覆蓋式,擴大城鄉保障范圍。最后,通過增加保障金額比例,提高人民的社會保障水平。通過多層次多方面的具體措施,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一、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架已經基本形成

回首過去,我國的保障形式多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到現在我國已經逐步建立了不僅限于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而且建立了覆蓋職業人群的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制度,形成了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會優撫、住房保障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以貧困人口和遭受意外事件者為保障對象的扶貧與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包括意外事件的災害救助,也包括解決貧困問題的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建立了保障勞動者和居民各類生活風險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項社會保險,正在探索將生育保險并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護理保險制度;三是初步形成了以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特殊人群為主并面向全體國民的公共服務與福利體系?!盵1]2010年社會險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被納入到法制化建設的階段,依靠法律的貫徹落實,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架構趨于成熟,最終將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

二、我國社會保障的對象和范圍不斷擴大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對象僅限于國有企業的城鎮職工,對于農民而言,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奢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已經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城鄉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所謂城鄉全覆蓋,也就是不分城市和鄉村,不分年老和年幼,不分職業的好壞,讓符合條件的人員全都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漏。目前,農村和城市幾乎是人手一張社???,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15億人,城鄉醫療保覆蓋11.77億人,以前生病自己全額自費,現在住院報銷率最高可達到90%,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此外,“截至2017年底,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88億人、2.27億人、1.92億人”,[2]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傮w來看,我國基本的養老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形成,且在城鄉居民中也得到了廣泛的覆蓋。

三、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各地也在相應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水平。首先,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從過去自費到現在住院報銷率分別達到80%和70%。其次,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從2005年開始,逐年大幅提升?!叭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8年1月1日起,為2017年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盵3]最后,各市低保標準和補差水平逐年再度提高。以江西省九江市為例,從2018年1月1日起,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由2017年53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580元;農村低保平均保障由30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五保人員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月42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55元;分散在家供養標準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是改革開放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改善民生也是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的最終目的。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也走過了一段發展歷程。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健全,使老百姓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殘有所助、住有所居,從根本上改善百姓民生水平,增強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但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生產力整體發展水平還相對落后,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相對城市而言,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還相對比較低,每月的基礎養老金最高可達120元,不能滿足農民的日常最低生活需求;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農村,還有些常見的疾病沒有納入到報銷范圍,同時許多大病的報銷比率比較低,許多療效較好的藥品也不在報銷的范圍內;許多地方將最低保障和殘疾補助捆綁,獲得護理補貼的殘疾人必須擁有低保證,否則不享有護理補貼,殘疾證和低保不能等同為一個層次的概念,對于沒有低保證的殘疾人來說,這是極其不合理的政策。其次,對于不同的省分,養老保險基金的數額出現了地區與地區之間不平衡的現象,較發達地區養老金存在節余情況,欠發達的地區養老金卻面臨支付困難。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不能做到類似荷蘭的普惠式,只能是在堅持“?;尽钡幕A上長期努力奮斗。我們相信,伴隨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將逐漸提升保障水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黨的報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彰顯了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增進民生福祉,為廣大人民謀利益,是我黨和國家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王延中.新時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方向[J].社會保障評論,2018.2(1)14.

[2]證券時報網e公司.2017年我國五項基金總收入達6.64億元[EB/OL].kuaixun.stcn.com/2018/0126/13935375.shtml.

[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8年繼續同步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EB/OL].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201803/t20180323_290393.html.

作者:虞歡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