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思考
時間:2022-06-02 10:24:15
導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是政府的主要職能,近年來,隨著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成為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內容。網絡時代下,借助互聯網,政府部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就是專門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服務的平臺,對于政府提升其職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首先闡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并給出公共服務平臺的一些發展建議。
關鍵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議
進入21世紀,政府部門開始不斷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改革的關鍵內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屬于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和配置,為群眾提供就業培訓、勞動關系、人才服務等內容,屬于公共服務的一線部門。信息時代下,建設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有利于更好地為一線群眾提供服務。
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概述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層服務平臺是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市鄉要實現信息對等,數據共享,不能只是市級部門掌握全市的數據,也不能只是一個鄉鎮只掌握本轄區的數據,數據庫中要形成包括就業、社保、人才、勞動關系、調解仲裁、勞動監察等服務職能為一體的基礎服務體系,提供給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只有注入并不斷更新這些“新鮮的血液”,公共服務平臺才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讓群眾感到平臺的重要和便捷。信息時代的到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方便群眾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咨詢和業務的自助辦理,既方便了群眾,有提升了辦公效率,一舉兩得。
二、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必要性
(一)政府轉型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政府屬于管制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對于社會事物和公眾管制較大;而服務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則是以公眾利益和公眾需求為目標,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現代型政府。政府職能方面,將為公眾服務作為政府的宗旨;政府管理方面,以人為本,以公眾需求為本;管理方式上,政務公開,民主管理;服務內容方面,以公民需求為基礎,為公眾提供方便、及時、周到的服務;溝通渠道方面,公眾的反饋機制,做到“權為民作用”。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就是實現政府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必然要求。(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權利意識不斷提升,加上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等理念的影響下,客觀地要求政府必須做好社會關系和利益的協調,做到公平公正。以經濟發展為例,我國經濟存在區域差異,尤其是城鄉差異較大,鄉村做為經濟欠發展區域,需要依靠政策傾斜,不斷地發展農村,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有效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就業信息,解決就業的同時,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消除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情況,讓社會和諧發展。互聯網時代下,網絡這一工具被廣泛地利用起來,對于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提升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各行各業都在加強互聯網的應用,政府部門同樣需要加大對互聯網的利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是落實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的重要載體,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借助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的公眾宣傳,獲取公眾需求,傳遞就業信息,提供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不斷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使政府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三、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建議
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是專門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平臺,基層部門借助服務平臺,更好地開展公共服務,因此,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一)加強專業人才的建設。無論是服務廳辦理業務,還是在線進行業務咨詢,都需要專業化的政府人員面向公眾,開展服務活動。基層政府人員的專業能力、個人素質、服務意識等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為了加快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進行服務意識培訓。傳統的政府人員,服務意識不足,需要加強服務意識的培訓,主動為公眾做好服務。其次,業務培訓。人員對于業務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因此加強政府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最后,計算機網絡培訓。信息化時代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政府人員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學會基本的操作,比如,查看公眾留言、對公眾進行在線解答等。(二)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四個統一”。為了保證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有效建設,需要做到“四個統一”。1.統一管理體制保證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做到統一管理。在管理方面。將基層的市、鄉鎮(街道)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納入到事業單位的管理總,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由市、縣一級對其管理。村級(社區)等基層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分接收鄉鎮(街道)的領導。建立從上到下的管理體制,并通過網絡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方便各級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2.統一服務場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一方面可以說網絡的服務平臺,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基層的站點,實現線上和線下服務的同時開展。成立專門的公共服務場所,做為基層的公共服務站,為公眾提供服務。可以根據工作需要,結合地理交通、服務對象的數量以及服務內容等因素,選擇經濟實用的場所,開展公共服務。建立網絡公共服務平臺,設置專門的客服人員,為公眾提供網絡的咨詢服務。3.統一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一定的制度和流程是保證公共服務平臺順利開展和建設的保障。明確崗位的職責、服務內容、工作目標、服務承諾、服務流程以及跟蹤回訪等,依靠制度明確各自的職責以及工作的流程,讓公眾做好服務監督。4.統一工作內容工作內容就是基層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做什么,通過總結各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經驗,可以將公共服務平臺的內容確定如下方面:首先,政策宣傳。借助服務平臺,向著社會公眾,宣傳政府關于就業方面、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讓勞動者和就業人員更多地關注自身的權益,了解到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其次,開展就業服務。就業服務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的重要工作內容,定期對人力資源的情況進行調研,包括需求情況,就業和失業情況,做好相關的統計和登記工作。開展就業培訓以及創業服務咨詢;開展勞動技能培訓等。最后,開展社會保險工作。收集基層社會保險的相關數據,辦理相關的社會保險業務,提供社會保險的政策咨詢服務等。而且平臺數據庫中要有企業、就業、社保、人口以及姓名等詳細信息,供群眾進行查詢。此外,穩定勞動關系。做好勞動合同的管理,協調好勞動關系,解決勞動糾紛,維護勞動者權益,加強用人單位的監管等。市鄉要實現信息對等,數據共享,不能只是市級部門掌握全市的數據,也不能只是一個鄉鎮只掌握本轄區的數據,數據庫中要包括就業、企業、社保、人口、姓名等便于公共服務的詳細信息,都得提供給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只有注入并不斷更新這些“新鮮的血液”,公共服務平臺才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讓群眾感到平臺的重要和便捷。
參考文獻:
[1]王宏,劉延光,田剛.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和建議[J].中國勞動,2013(07).
[2]阮曉慧.關于加強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07).
[3]王凡.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措施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7).
[4]張政.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J].進出口經理人,2016(05).
[5]梅建新.信陽市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又有新舉措[J].人才資源開發,2012(02).
[6]周素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有關問題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5(06).
作者:梁曾曾 單位:孝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上一篇:物資管理提高建筑企業經濟效益研究
- 下一篇:社會保障助推脫貧攻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