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對策論文
時間:2022-03-29 10:23:00
導語: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階段,1949年以前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正式宣告成立,學會的宗旨是“研究新聞學理,增長新聞經驗,以謀新聞事業之發展”?!瘜W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開始把新聞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開端。當時的新聞教育一般是以學校作為主體,新聞教育機構和新聞媒介的聯系比較緊密。很多新聞老師都從事新聞實務。比如徐寶磺、戈公振等人都教過新聞,他們在教學上注重業務實習,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第二階段:解放后直到七十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以后,對以前遺留下來的新聞教育單位進行了調整和改造,合并了一些,也撤消了一些,同時也創建了一些新的新聞教育單位。1952年起新聞教育開始學習蘇聯,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重新確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鞏固基礎與發展前途的新聞文字工作者”。21954年,更加具體為“培養新聞工作干部,即從事報紙、通訊社與廣播電臺的文字工作人才一”。3這種培養目標顯示了當時我國新聞工作的單一性,即以文字宣傳報道為主,在經營管理、圖像新聞等方面不必強調培養專門人才?!啊逼陂g,新聞教育也受到很大的沖擊,“原來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被否定”,“雖然也設置了一些課程,但不成體系,而且說變就變,誰也無法預計教學效果”4沒啥進步。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新聞媒介的蓬勃發展,我國新聞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開辦新聞專業的院校層出不窮。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開辦新聞教育的院校呈現多元化傾向,既有隸屬國家教委的學校,也有非國家教委系統的省、部學校;既有傳統的綜合型、文科型大學,也有理工科院校和師范類大學。一時間新聞傳播專業成為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其次,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原來的新聞傳播學由二級學科升格為一級學科。學科的升級,標志著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學術地位的提高,學科的理論框架得到專家的進一步認可和肯定。專業設置也由單一向全面發展,教學領域拓寬,課程設置逐漸由過去的以報刊新聞學為主體轉向融報紙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國際新聞學、廣告學等于一體的新聞學。據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統計,我國新聞類專業在校生有12萬余人,新聞類專業點達661個,其中新聞學209個,廣告學2犯個,廣播電視新聞學146個,編輯出版學50個,傳播學專業點為24個。5從總體上看,高校新聞教育己經形成了多種層次,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聞學專業教育體系,整體發展態勢是良好的。當然,高校新聞教育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因為新聞教育的過快發展帶來的新聞教育師資水平較差、教學投資不足、課程設置不科學、畢業生質量下降。以上的一些問題在新聞教育實踐中己得到重視和逐步的糾正。
進入二十一世紀,蓬勃發展的新聞事業給高校新聞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看到,最近新聞界年年都有的十大假新聞的評選,有償新聞層出不窮;雖然每年新聞專業有3萬多畢業生,而媒體依然叫苦“人才短缺”。而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出現了“新聞學博士不會寫新聞”的現象“。在學科設置漸趨完善,硬件設施紛紛到位的情況下,這些現象的出現無疑在警示著我們:高校新聞教育改革不僅包括外在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硬件設施等方面的改革,不僅要在數量與規模上擴大自己,更要思考新聞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新聞事業發展的人才的問題。因此,高校新聞教育必須仔細分析現狀,找到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對策,進一步改革新聞教育,以滿足日益發展的新聞事業的需要。
一、當前高校新聞教育缺失核心目標
(一)新聞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高校新聞教育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將從事新聞工作。作為職業,新聞工作這種職業有別于其它職業,它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說新聞職業特殊,首先是因為它擁有權力。它是一種帶有公眾性質的行業。新聞傳媒掌握著報道權、話語權、輿論監督權,有相當的權威性和廣泛的影響力。美國現代報業和新聞學奠基人普利策認為新聞是文明社會中崛起的一股最強大的力量,新聞專業是所有職業中最重要的職業,要有淵博的知識和最高尚的品格。在我國,新聞還具有某種“公權力”的性質,其覆蓋面十分廣,對公眾的影響也非常大。比如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因經常揭露一些重大的冤假錯案而被群眾稱為”焦青天”,焦點訪談的記者所到之處各級貪官污吏聞風喪膽。而國內的新聞工作者,更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歷來有“無冕之王”的美譽。時至今日,我們己經賦予了新聞工作者更多的職責:統治者要求新聞工作者成為一個宣傳者,用自己的文筆和喉舌宣傳制定的各項法律、各項政策;公眾讓渡了自己的信任,要求新聞工作者監督統治者、監督整個社會,賦予新聞工作者以公權力,使社會環境得以維護。新世紀到來后,人們對新聞的使命又有了更新的認識。2005年n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國際論壇上達成了著名的“北京共識”?!氨本┕沧R”認為:“新聞傳播事業是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力量,新聞傳播工作者為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擔負著神圣職責”下從這條共識里我們看到新聞工作者身上的責任之重大,它不僅影響著現實生活,還影響著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
但新聞工作又絕不僅僅只是一項風光的職業,它還是一項極其危險的職業。作為社會的鏡鑒,新聞必須正確地描繪這個世界,新聞工作者必須站在新聞現場。這種危險首先來自自然界,比如戰爭,自然災害。然而新聞職業更多的危險是來自人為的。由于新聞工作者必須告訴世界真相,新聞報道所選用的事實必須是準確、公正、平衡、全面的。當這些公正、全面的報道將涉及到某些人或集團的具體利益時,他們勢必會竭盡所能阻止其公之于眾。如果新聞工作者堅持忠于事實,
一、當前高校新聞教育缺失核心目標
他就置身于危險之中了。因此,國際上將記者這一職業劃定為“世界七大危險行業之一”。
新聞職業因擁有公權力變成人們追逐的對象,它的危險性又顯示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事這種職業的。偏偏,現實中,新聞職業的門檻較低,專業化的程度也不高。
“律師要有律師資格證書、醫生要有行醫許可證、教師要有教師資格證書、會計要獲得會計師資格,但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從事新聞工作卻只需要獲得新聞機構的聘用,而不需要參加全行業的專業考試,也不需要領取執照?!迸c醫生、律師、教師、護士、注冊會計師等這些職業門類相比,新聞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不具有認知壟斷性的特點,任何專業知識背景的人,甚至沒有任何系統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人,都有可能進入新聞職業領域。事實是,雖然新聞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相對其他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比較容易學習和把握,但并不是任何跨進去的人,都是合格的職業工作者。
從以上論述我們看到,要走進新聞行業找個工作很容易,但要做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卻是非常難的。新聞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要有高尚的職業理想與為理想而奮斗的職業激情。因為只有具有了這些品質,他們才能通過新聞報道,引起公眾對社會的關注,使得公眾的知情權得到實現,才能為實現民主社會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在市場經濟時代,新聞工作者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政治上的有形的控制,越來越多的是來自商業上的無形的控制。能否擺脫這些控制,關鍵是看新聞工作者是否具有新聞職業的理想與激情,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新聞職業精神。
(二)新聞職業精神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的
我們知道,職業理想,指的是對職業的想像和希望,以及對職業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們對某一職業的一種認知態度和總體評價,它決定著一個人對職業的認定和選擇。新聞職業理想,即對新聞職業的想像和希望,以及對新聞職業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們對新聞職業的一種認知態度和總體評價。新聞職業理想決定和制約著人們對新聞職業的選擇意向和選擇結果。
- 上一篇:常委會主任述廉報告
- 下一篇:思想行政管理結合培養高素質人員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