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和藝術的和諧結合

時間:2022-12-11 03:39:00

導語:新聞和藝術的和諧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和藝術的和諧結合

作為電視媒體如何才能發揮優勢吸引觀眾的眼球,這是電視媒體不得不考慮的一個課題。今年以來,運城電視臺在創新上做文章,推出了《有啥諞啥》欄目。該欄目是一檔新聞類節目,與常規新聞不同的是,在表現手法上大膽引入了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干板腔,用干板腔的形式說新聞。節目在5月1日開播,呼聲甚高。業內人士說,用“干板腔”形式播報新聞,形式新穎,語言幽默,可視性強;觀眾普遍反映,用“干板腔”說新聞,就好像是和我們拉家常一樣,閑諞中就接受了信息和教育。綜合群眾評論,筆者粗略地分析了一下《有啥諞啥》,認為欄目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語言上使用運城方言。方言是名片,方言是鄉情。方言在《有啥諞啥》中的使用,營造了一種自然、親切、融洽的溝通氛圍,加之播出的內容都是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觀眾普遍反映愛聽、愛看、可信,一下子拉近了觀眾與媒體的距離,也開創了運城電視臺以方言形式播新聞之先河。

2.在運作上,采用新聞與干板腔嫁接的辦法。晉南干板腔詼諧幽默,不拘一格,信口拈來,是一種植根于晉南廣大人民群眾中、乃至黃河金三角地域的老百姓十分喜愛的民間說唱藝術。它承接中國古老文化的特點,通過鋃鋃上口的地方方言;借用蒲劇的道白形式,或高亢或婉轉,委婉動聽,猶如東北人與二人轉、山東人與山東快書一樣,非常受人喜愛的一種曲藝形式。

3.在手法上,運用直說——比喻——烘托相結合的辦法。《有啥諞啥》作為曲藝類民生新聞欄目,說的全是當地老百姓身邊的人與事,真實可信,貼近性強,為了達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他們不但采用了直說法,而且使用了“比喻”法與“比興”法。下面信手拈來兩個實例子:

其一,在5月13日播出的《失蹤的新娘》節目中,講述稷山西埝村一村民在幾個貴州人的慫恿下,為兒子找了一個不知底細的外地媳婦,一家人竭盡所能善待未來的兒媳婦,不想就在結婚前一天兒媳婦卻神秘失蹤。節目在表述這一段是這樣說的:

西埝村的媳婦不了解,

就像鯉魚下了海,

搖頭擺尾不回頭,

養的再好不中留。

在這里運用比喻的方法,將騙婚者本來面目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二,在對運城一青年因為賭博外債累累,最后妻離子散。節目在表述賭博的害處時,運用比興的手法進行了說理。

有一回小戲叫《張連賣布》,

知曉的人有千家萬戶。

其中說張連好賭博,

偷偷在家中賣財物。

老婆把他來批判,

他和老婆來狡辯。

這回戲唱了多少年,

教化人,且莫上了賭博船。

如果誤上賭博船,

悔前容易悔后難。

這里運用人們熟悉的戲劇《張連賣布》的故事,引出賭博的害處,讓人在娓娓動聽的故事中對賭博的害處有了深刻認識。

4.評論到位是《有啥諞啥》的一個顯著特點。新聞評論,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評論和新聞一虛一實,如同鳥之雙翼,構成媒體的兩大文體。一條好的新聞,如果配上評論,那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寓事于理”是《有啥諞啥》的一大特色,但在實際操作中,根據新聞事件的需要,適當加以述評,將“寓事于理”中的“理”放大,常常起到不錯的效果。譬如:在《養雞場帶來的煩惱》新聞中,針對一些養雞戶在自己院里養雞,雞糞引來許多蒼蠅,嚴重影響鄰居生活一事,《有啥諞啥》在節目最后是這樣說的:

規模養殖在村里建,換成自己也心煩。

鄉里鄉親常見面,低頭不見抬頭見。

自家養殖為掙錢,影響鄰居惹人煩。

鄰居不想撕破臉,個人應該自覺點。

為了關系都和諧,能不能徹底去解決。

咱把事情來回想,別人在咱門前養。

每天散發臭氣味,蒼蠅亂飛不得勁。

咱是不是心情愿,咱是不是有意見。

咱把事情想清楚,自己留路自己走。

別讓人家過不去,提起咱就老生氣。

今天就說這一段,養雞場應該有打算。

這種運用換位思想,絲絲緊扣當事人心里,一步一步展開闡述院落規模養雞對他人生活帶來的影響,讓當事人心悅誠服。節目播出不久,當事人來電表示,他們將很快采建設新的雞舍,不在因為自己致富,影響鄰里關系。這種適時評論的新聞,在《有啥諞啥》節目播出后,觀眾反響很大。有觀眾來電說,《有啥諞啥》節目報道事情有趣,節目最后的評論,同樣精彩;還有觀眾表示,他們平時看《有啥諞啥》節目最關注的是主持人是如何對這一事件做出評論的。公務員之家

用干板腔的形式播報新聞是一次嘗試,盡管在觀眾反響不錯。但由于這是一種全新的播報方式,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干板腔是一種舞臺藝術,觀眾在觀看舞臺表演節目和電視節目心理接受上有很大的不同。觀眾在觀看舞臺節目時,一走進劇院,就準備把整場節目看完。因此,舞臺節目表演時,節奏慢一點,觀眾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聽你娓娓道來。電視節目則不同,電視是一門消遣藝術,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常常是很隨意,節目有吸引力時,他則看下去;如果節目拖沓,他不是換頻道,就是趁機干其它事情。這種受眾心理的不同,決定電視節目必須節奏緊,有懸念。

因此,今天我們把干板腔這種舞臺藝術搬到電視媒體上,必須要適應電視觀眾的需求。要把原來娓娓道來的干板腔表演形式,改變為快節奏,突出懸念。這樣,才能讓干板腔這種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曲藝形式很好地為電視中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