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生卒日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10:02:00

導語:王韜生卒日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王韜生卒日期管理論文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所刊“王韜卒年月日考實”一文(1),運用《申報》材料,以證王韜死于1897年5月24日之不誣,讀來受益匪淺。唯文章所用材料仍屬間接,而對王韜辭世之日期,史料本有明確記載。今擬踵武前文,稍事補充,俾資完善。疏漏之處,請方家察而教之。

(一)

學界對王韜的生年均無異議。因王韜生前所撰的“弢園老民自傳”已有明確交代。“自傳”中說:“老民以道光八年十月四日生,初名利賓”。(2)換成公歷,王韜的生日應為1828年11月10日。

可是,還有比“自傳”更具體的記載。原來,1861年8月,王韜曾將其個人出生及家庭情況開列給趙烈文,趙氏遂將有關情況記于其日記中。日記寫到:“王瀚,原名利賓,字子九,一字仲衡,號蘭卿,又號嬾今,行四,道光戊子年十月初四日戌時生,新陽縣人,附生。曾祖鵬翀,祖科進,父昌桂,母朱氏,慈侍下姊一、弟利貞故、妻楊氏、林氏,女二(3)。”

趙烈文日記中的這段記載,于王韜的籍貫及早期的名,字、號記載較詳,特別是日記所記王韜為“戊子年十月初四日戌時生”,已將其生日精確到“時”,古人重視生辰八字,如把趙氏所記和王韜自傳結合起來,王韜的生日應是比較完備了。因這一記載,不少研究王韜的學者未能予以充分的注意,故在此略作補充。

(二)

王韜逝世的具體日期,史料有明確記載。其中,除過去有研究者已經提到的《滬報》的記載外(4),《新聞報》的記載也較為詳細。《滬報》的記載因該報不存而無法查證,故《新聞報》的記載彌足珍貴。

《新聞報》為近代上海著名中文報刊,曾一度與《申報》、《滬報》比肩而立,頗有聲譽。1893年2月17日正式創刊。與王韜私交很好的蔡爾康和袁祖志等人曾先后出任過該報的主筆。王韜逝世的第二天(1897年5月25日),《新聞報》即以“天南星逝”為標題,在該報社會新聞欄內作了報道。

“天南遯叟王紫詮廣文韜著作等身,才名藉甚,前時曾為申報館主持筆政,頗能一秉大公。近因年邁,退居西門內紅闌干橋,建屋一楹,顏其名曰,“畏人小筑”。閉門謝客,頤養余年。不料近報沉疴,一病不起,于昨日騎箕仙去(重點號為筆者所加)。從此詩壇酒國中頓少一風流老輩,言之能無沮然!”

這則消息刊于1897年5月25日的《新聞報》,據其內容提示:“昨日”應為1897年5月24日,故王韜辭世于1897年5月24日當為定論。

上述材料除提到王韜確切的逝世日期外,還同時透露出王韜是突然得病而離世的。因為至遲至1897年5月8日,王韜還曾就《商務報》擅用其名,謊稱“本館敦請王紫詮先生董理館政,鑒定報章”(5)一事在《申報》刊登告白,言其“賤名并未列報”,對《商務報》盜用其名的做法予一澄清。這說明,至少在他辭世的半個月前,王韜還未得重病,依此推算,王韜從身染沉疴到不治而亡,大概最多僅有十多天時間。

《新聞報》的上述記載表明,蔡爾康在其《鑄鐵庵讀書應事隨筆》中所記王韜于丁酉年(1897)“夏四月,卒于城西草堂”(6)的說法基本正確。而邱煒萲在其《菽園贅談》卷七“王紫詮有二”一節之小注中所記“后閱滬報,知君于丁酉四月二十三日卒于滬寓”(7)(即1897年5月24日)的說法精確無疑。除此而外,其它說法,諸如王韜死于1890年,1896年及1897年秋等均屬錯誤。

這里有必要對邱煒萲有關王韜辭世的記載再花些筆墨。

邱煒萲(1874——1941),號菽園居士,嘯虹生,福建海澄人。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參與“公車上書”,為康有為“拜門弟子”。工詩文,尤好作小說,著有《菽園贅談》、《菽園詩集》、《嘯虹生詩草》、《五百石洞天揮塵》等。

邱煒萲除在其《菽園贅談》中記有王韜辭世日期外,還于另一部文學評論著作《五百石洞天揮塵》中同樣涉及此事。書中提到,王韜“去歲丁酉四月卒于滬寓,年七十一,先捐廣文,后保太守,無子,遺一孫尚幼”。(8)這一記述短卻重要。文中除點明王韜“丁酉四月卒于滬寓”外,更提到兩件重要事情,一是王韜的“廣文”和“太守”頭銜分別是先捐后保而得的。二是王韜無子,但有一孫,且尚幼。

王韜生前很長一段時間,正式場合都有“廣文”的頭銜,這已為人所熟知,稱“太守”,并不多見。目前僅見于孫鏡湖自撰的挽王韜聯中。如在挽聯前的序說中說:“王紫詮太守,別號天南遯叟,生平足跡曾繞地球一周,著述不下百余種……”。(9)邱氏一說,交代了王韜這些頭銜的來歷。如所周知,王韜從早年屢試不第之后,即極力抨擊科舉制度,同時也對清政府的“捐納”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其洋務政論集《弢園文錄外編》中即收有“停捐納”(10)篇。然其“捐廣文”和“保太守”恰又展現出他步趨正途的另一面。近現代思想史上,思想巨人和行動侏儒并立的現象屢見不鮮,王韜似也留有這一痼疾,說來頗可令人玩味。

王韜無子,實為他生平一大憾事。他曾為此痛心疾首。“自明以來,巍然碩果,僅存老民一人而已。……恐王氏一線之延,至老民而斬矣。噫嘻!不大可痛歟……老民每一念及,未嘗不拔劍斫地,呵壁問天也。”(11)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農業社會中,王韜的這一思想不值得大驚小怪。這也是王韜續弦,甚至直到晚年,仍過繼他人之子為孫的一大思想動因。由此同樣展示出王韜較為傳統的一面。

邱煒萲交代了王韜留有一幼孫這一重要事實。結合孫鏡湖自挽王韜聯中所言“校文之暇,偕幼銓令孫散步滬北”(12)這一敘述,可以斷定,孫氏所提到的“幼銓令孫”即是王韜過繼來的孫子,也就是邱氏所說的“幼孫”。顧名思義,“令孫”者,是王韜之孫,而非其外孫。“王韜卒年月日考實”一文錯把幼銓當成王韜的外孫,即錢征的兒子,顯屬誤斷(13),應予改正。

另有學者稱,王韜晚年曾過繼一殷姓男孩,原名殷子望,而殷子望過繼給王韜后,并未改姓王(14)。因此事久遠,查無實據。但不管過繼者后來姓王與否,王韜晚年過繼他人之子為孫則是事實,當無疑義。

[page_break]

(三)

王韜是當時上海文化界頗負盛名的人物。他的去世,自然會引起不小的震動。這可從《申報》、《滬報》、《新聞報》這些報刊的報道中反映出來。其中,《申報》1897年6月28日對于王韜“出殯”時場面之大之隆的報道,尤能說明問題。除此而外,王韜逝世后所留下的時人的一些挽聯也不同程度地展示了這一影響。可以想見,以王韜在上海文壇地位之尊,交游影響之廣,這類挽聯當不在少數。但目前僅見四副,茲臚列于此,以見其凡。挽聯一,孫瑞(孫鏡湖)撰。聯曰:

公長訣矣!南極星沉,東山木萎,千百卷六藝群言,名山著述,直剩鄴俟架滿,陸氏廚盈,家學守遺經,硯捧范喬,他日桮棬繩祖德;

我師誰乎?談經遯窟,問字弢園,十余年論文載酒,麗澤交孚,詎料夢醒莊周,琴孤牙曠,海濱驚噩耗,賦殘王粲,傷心魯殿泯靈光。

此聯分別刊于《申報》和《新聞報》,只是《申報》刊于1897年5月26日,《新聞報》刊于1897年5月27日,前后相差一天。《申報》刊發雖早,但卻刊于最后一版的廣告欄內,字體較小,且不易發現。《新聞報》晚一天刊出,刊出時省去了挽聯前的一段說明性文字,但卻位置醒目,刊于報頭之下,且字體較大,顯得比較莊重。相比而言,王韜和《申報》的關系遠比和《新聞報》密切,王韜晚年襄理《申報》筆政為人所熟知,但為什么王韜逝世后《申報》對王韜的報道和吊挽要比《新聞報》低調,似不好理解,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挽聯二,青藜舊主撰

海嶠共知名,曠達不羈博物,允推君子望;云天空灑淚,蜚騰儔逝英才,洵裕后昆謀。

此聯刊于1897年5月30日《新聞報》,刊發時,聯前還附有“青藜舊主以挽天南遯叟聯見示,錄之以志哀悼”一語。青藜舊主真名為何?現未查得,此處暫用其別號。

挽聯三,倪錫光(倪載之)撰。經傳西國,詩重東瀛,華夏名流推一個;歸自天南,閑居淞北,譯編手澤足千秋。

此聯刊于《新聞報》1897年7月12日。作者倪錫光,具體情況不詳。

挽聯四,邱煒萲撰。看花海上,載酒江頭,人到中年知后樂;嘔血囊中,修文地下,我從大集遇先生。

此聯存于邱煒萲《五百石洞天揮塵》卷六。

以上四聯,長短不一,風格迥異,側重點亦各有不同,但大都道出了王韜的風骨和神貌,謳歌了王韜的才情和貢獻。頗值得細細咀嚼和品味。

上述四聯之外,目前發現的還有一些零星的挽詩,限于篇幅,姑從略。

王韜是晚清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相比于這一時期的其他思想家而言,有關王韜的研究仍顯乏力。王韜逝世日期的判定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很好解決即是一例。歷史研究離不開細節問題的研究。細小問題的研究和突破不僅無礙于歷史學的發展,而且恰恰是其取得重要進展的基礎和動力。深盼學界在王韜研究方面多做扎實細致的工作,以使有關研究走向深入。

注釋:

(1)鄔國義《王韜卒年月日考實》《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弢園文錄外編》卷十一,第269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出版。

(3)趙烈文《能靜居日記》第一冊,第614頁,臺北學生書局1964年12月版。

(4)李景光《關于王韜二三事》、《遼寧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5)《申報》1897年5月6日。

(6)吳靜山《王韜事跡考略》,上海通社1936年版,第686頁。

(7)李景光《關于王韜二、三事》《遼寧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8)邱煒萲《五百石洞天揮塵》卷六。

(9)《申報》1897年5月26日。

(10)《弢園文錄外編》卷二,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1)《弢園文錄外編》卷十一,第27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

(12)《申報》1897年5月26日。

(13)據筆者看到的材料,王韜1886年5月31日曾參加錢征二兒子的訂婚宴,又曾于1893年左右致書盛宣懷為錢征長子錢大受在上海招商局謀職,按正常情況推斷,王韜不會有如此小齡之外孫。

(14)忻平《王韜評傳》第239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