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城域網建設比較與選擇
時間:2022-03-20 04:16:26
導語:廣電城域網建設比較與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IP/MPLS是基于標記的IP路由選擇的技術,該技術多業務和組網能力強,但網管和OAM能力弱,可支持多業務,包括3層IP、3層VPN業務、點到點和點到多點以太網業務,通過PWE3支持TDM/ATM業務并支持組播。可通過IP路由和標簽進行控制和轉發,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基于隧道和業務的可靠性保障,通過快速路由收斂、隧道冗余、MPLSTEFRR等,可實現50ms切換。在OAM方面,支持TraceRoute、BFD、IPPing,以太網層支持802.3ah,802.1ag,并且支持層次化的QoS、DiffServ、E-LSP、RSVP等。這種技術比較成熟但成本較高,適用于城域核心層,對于匯聚/接入層的應用尚待時間驗證。
PTN技術與MSTP技術,核心的差別在交換方式和顆粒上,隨著業務IP化,網絡設備以太網接口越來越普及,MSTP技術本身有向分組化繼續演進的必要,定位應以TDM業務為主,在分組業務占主導時PTN是優選。除了在個別環網,有少量E1電路擴容需求時,還是可以考慮MSTP擴容,更多的情況,不論擴容還是新建,均應考慮采用PTN技術為主,具體操作,有疊加組網(在原有的環網結構上新增PTN,適用于環網上新增站點較多或新增帶寬需求較大、各種配套資源充足的場景)與替換組網(將有新增需求的站點替換為PTN設備,適用于光纜資源、機房、電源等受限的場景)兩種選擇。PTN組網可以承載靜態配置各種業務、保護和OAM,預先規劃、管理可控,網絡結構層次清晰,相比而言,IPRAN組網通過3層的設備和組網環境,仿真2層業務。業務走向半動態規劃,通過動態的路由協議、信令協議來建立隧道和業務、配置保護,靈活性和可拓展性強,但配置較復雜,運維難度較大,而且對于IPRAN網絡,在支持端到端的性能監測和E1業務的端到端配置方面以及頻率同步、時間同步方面,也較難實現。IPRAN比較PTN的優勢在于其較為強大的3層功能,但在網絡中,3層網絡功能不宜全面覆蓋邊緣接入層。對于現網,核心節點、匯聚節點較少,邊緣節點很多,3層動態到邊緣,引入過多故障可能(軟件故障/協議故障等),管理難度大。類似的,在網絡中,2層網絡功能也不宜覆蓋匯聚層,邊緣到邊緣業務增多,業務流向、流量變化更頻繁,需要較大范圍的動態網絡。將核心層與匯聚層逐步扁平化,形成網狀結構,能提高承載效率、增強多路由保護能力。現在,建設綜合承載傳送網絡,關于2層功能與3層功能的分配存在3種思路:(1)3層功能向下擴展;(2)2層功能向上擴展;(3)3層功能覆蓋核心匯聚、2層功能覆蓋邊緣接入。第一種思路,出發點是網絡靈活性越好、業務適應性越強但成本高,網絡復雜,運維困難;第二種思路,出發點是網絡復雜度越低、網絡成本越小,但可擴展性與功能性稍差;第三種思路管理難度綜合最小,是中長期發展的理想思路。在成本受限時,優先發展PTN網絡,建好基礎網絡平臺,再在其上進一步發展,是既能有效進行現網建設,又能兼顧未來發展的理想選擇。從業務承載能力分析,PTN技術可以靜態配置各種業務、保護和OAM,預先規劃、管理可控,網絡結構層次清晰,而路由器技術雖然靈活性和拓展性強,但配置較復雜。從網管、OAM能力分析:PTN技術繼承了MSTP網管,可以實現統一網管;對于運營維護人員來說,網管界面變化小,管理習慣幾乎改變;類SDH的OAM機制,OAM種類豐富,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并駕齊驅,而路由器技術,網管軟件的功能完整性欠缺,穩定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不同廠商的網管系統水平參差不齊;僅提供簡單的故障管理功能,性能管理能力很弱;業務配置復雜,業務下發速度慢。從標準化、設備互通性分析:PTN技術的MPLS-TP國內標準領跑于世界已通過實驗室和現網互通測試,PTN與MSTP、PTN、CE互通,而路由器技術適合于小規模的網絡或國外運營商,對于規模較大的網絡,純路由器組網的適用性較差。從功耗分析:PTN設備功耗不到路由器設備的一半。從成本分析:PTN組網的CAPEX、OPEX成本更低;PTN的設備成本約是路由器的0.5倍,且路由器支持的路由表容量越大,成本越高。
MSTP主要應用于傳統TDM業務為主時期的城域網建設,隨著IP化的發展趨勢,不建議再大規模建設。IP/MPLS技術,多業務和組網能力強,傳輸、網管和OAM能力弱,主要與傳輸技術結合應用于核心層,匯聚/接入層應用方面尚不成熟。增強以太網技術,主要用于互聯網匯聚,擴展性、OAM、QoS和可靠性不足,不宜大規模部署。PTN技術,設計理念符合城域網需求,是全業務時代城域網的主流技術之一。
本文作者:劉立工作單位:武漢烽火網絡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廣電網絡端的分配研究
- 下一篇:廣電媒體業務機制的建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