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宣傳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0 02:07:00

導語:新聞宣傳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宣傳工作分析論文

一、新時期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的新挑戰

首先,從國際方面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快,使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交流和競爭更加突出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在當前日趨激烈的科技、經濟、軍事等有形競爭的背后,進行著的是更加激烈的思想、文化等無形的競爭,亦即價值觀領域的競爭。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一直不遺余力地憑借其經濟、科技和軍事優勢,不斷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文化和思想滲透,把他們的價值觀滲透到全球的各個角落,妄圖在價值觀的較量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以實現其“不戰而勝”的政治圖謀。同時,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一些西方大國極力推行“新干涉主義”和極具侵略性的價值思想,在國際政治生活中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我國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日益受到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

其次,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的改革在深化,開放在擴大,我們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確立。在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巨大變化的社會轉型,我國的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等都會日益呈現多樣化趨勢,而由此影響到意識形態領域,在人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標準以及精神消費等方面,形成一種更為錯綜復雜的局面。人們思想上“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的明顯增加,及其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一些思想意識形態的副產品,都會增加輿論引導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再次,北京奧運會以后,開放的國門更大,隨著西方傳媒的進入,我們在新聞理念和新聞傳播規則等方面的不適應,再加上近兩年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全球性衰退的考驗,將使我國新聞輿論界面臨一系列嶄新的課題。這就對我們正確把握和引導輿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社會的開放性和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信息來源、傳播渠道及其內容繁雜紛呈,“信息龐雜多樣”,即在我們的主渠道之外,又出現了許多的信息源、信息傳播渠道;在我們的主旋律之外,又多了一些雜音、噪音,使輿論引導工作面臨復雜的環境和更為艱巨的任務,給我們新聞工作帶來許多異想不到的困難。

二、新聞宣傳工作值得注意的幾個傾向性問題

1.眼睛向上,忽視群眾。具體表現為:重視上級滿意,忽視群眾意見。比如,在一些問題上,新聞宣傳的事情人民群眾不太感興趣;人民群眾痛切感受到而議論紛紛的事情,新聞報道中又很少見到,或者雖有報道,但與人民群眾關心的程度相差甚遠。對人民群眾的正確輿論,主流媒體沒有及時給予肯定和支持;對一段時間出現的影響社會穩定的錯訛流言、傳聞,主流媒體沒有及時予以澄清。

2.重于聲勢,輕于實際。具體表現為:接踵而至的“宣傳戰役”、傾盆大雨式的“宣傳聲勢”,忽視了現代社會的實際需要和“社會成員的興趣動員”的真正效果,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受眾的逆反心理。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戰時動員”和一哄而上的傳統思維定式,而這種忽視個性、類似行政干預式的宣傳攻勢,顯然是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精神需求格格不入的。長此以往,可能會使社會成員逐漸形成一種麻木的心理狀態,造成一種潛在的負效應,阻礙以后“社會動員”的有效形成和啟動。

3.回避熱點,空洞說教。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不是積極深入地研究、引導,而是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或大而化之的空洞說教,從而失去了引導的主動權,忽視了針對性和有效性。

4.非此即彼,方法簡單。具體表現為:在宣傳手法上陷入“非黑即白”、簡單片面的思維方式,顧其一點,不及其余。宣傳成績則掩蓋問題,樂于報喜,疏于報憂;揭露問題則一無是處,一概否定,缺乏二分法。因此在群眾中導致“以偏概全”的感覺和“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狀況。

5.老守田園,缺乏創新。具體表現為:在報道形式上缺乏創新,可讀性不強。由于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忽視對感性、生動和鮮活材料的搜集和整理,熱衷于對現成材料的攝取,因此,新聞報道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不合拍。

三、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對策

1.端正指導思想,強化群眾意識。增強新形勢下正確引導輿論的有效性,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從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準確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理論是實踐的先導,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者必須強化理論武裝,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正確把握社會生活的本質特點。這是在當今形勢下提高新聞宣傳總體水平,增強正確引導輿論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增強世界觀念,揭示社會本質。增強新形勢下正確引導輿論的有效性,必須增強世界觀念和戰略思維,不僅要透過社會現象揭示本質,也要預見其發展趨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面對的客觀世界已不再像過去那么單一,已呈現紛繁交錯、復雜多變的趨勢。在這種形勢下,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往往被現象所掩蓋,事物間相互作用的關聯度日益增強,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也將打破常規,人們對同一個矛盾和問題也往往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正確引導輿論,就必須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功夫,運用系統科學方法和戰略思維,深刻揭示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本質規律,從而增強新聞宣傳的前瞻性、預見性和透視力。

3.觸及生活熱點,善于釋疑解惑。增強新形勢下正確引導輿論的有效性,必須善于發現和敢于觸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發揮新聞宣傳的釋疑解惑作用。加強熱點問題引導是增強輿論引導力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在新聞宣傳工作中把中央精神和群眾愿望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生活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我們的新聞宣傳常常會遇到大量的“熱點”、“難點”問題。實踐證明,公眾所關注的這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往往是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輿論引導應該切實抓好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是要善于抓住社會公眾所議論、關注的焦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正確引導,以增強新聞宣傳的權威性和信任度;二是要善于抓住媒介與社會公眾的契合點,融通新聞輿論和公眾輿論,以產生共識、共鳴、共振;三是要緊扣公眾的疑惑點,切實為人民群眾釋疑解惑。

4.深入調查研究,切實改進文風。增強新形勢下引導輿論的有效性,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切實改進文風,強化新聞宣傳的可讀性、感染力和親和力。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者必須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下高樓,出深院,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認真研究和探索新聞規律,與時俱進地改進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必須立足于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切實強化新聞宣傳的親和力和影響力,積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吶喊助威。

【摘要】新聞宣傳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必須克服各種錯誤傾向,自覺地經受考驗,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

【關鍵詞】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