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9 07:11:00
導語: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小腿創傷性筋膜間隔綜合征早期癥狀體征、早期診斷方法,提高臨床治愈率。方法:通過225例脛骨骨折,其中56例并發筋膜間隔綜合征患者的癥狀、體征,尋找早期診斷方法、治療方法。結果:56例中1例小腿肌肉壞死感染截肢,7例骨折延遲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行二次手術愈合。結論:小腿筋膜間隔綜合征只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提高治愈率。
小腿創傷性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的病因很多,脛骨骨折最常見[1,2]。早期診斷極其重要,對臨床表現缺乏經驗或對此癥不完全了解,混淆不可靠的臨床體征,延誤診斷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尋求有效的診斷方法,采用恰當的手術方式,仍是骨科急待總結提高的問題。我院自1980年至1996年共收治脛骨骨折225例,其中56例發生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對此癥的臨床表現、體征及術后效果進行了觀察,收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25例脛骨骨折中56例發生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男49例,女7例,年齡19歲~42歲,平均年齡28歲;22歲~31歲46例占82%。單純脛骨骨折49例,脛腓骨骨折7例,其中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16例,下段骨折28例;25例為運動中受傷或從高處跌下所致,31例為騎自行車或車禍傷。54例閉合性骨折,2例開放性骨折,經當地醫院處理縫合傷口送我院。1例合并外傷性膝關節脫位。56例傷后12h~24h出現持續劇烈疼痛。足背側,Ⅰ趾~Ⅱ趾之間皮膚痛覺、觸覺減退,兩點分辨覺紊亂。42例拇趾被動跖屈痛。1例足趾伸屈和踝背伸跖屈運動消失。56例小腿腫脹,張力高,壓痛,其中41例皮膚出現張力性水泡,1例皮膚蒼白紫紺,足背動脈搏動消失。52例在以上癥狀體征出現1h后,4例在診斷后4h均做小腿內外側皮膚和筋膜切開減壓,切口10cm~18cm大小。46例鋼板螺絲釘內固定,4例Hoffnam支架外固定,6例髓內針內固定。其中皮膚切口減張<10cm的16例因術后癥狀緩解不徹底,術后6h再次進入手術室擴大切口達18cm以上癥狀緩解。術后25h~48h再次進入手術室清創切除壞死組織,72h后在皮膚無張力下行Ⅱ期縫合和中厚皮瓣游離植皮復蓋創口。
2結果
56例中1例小腿肌肉壞死感染截肢。55例隨訪1a~5a。5例脛前間隔內肌肉纖維化足下垂,1年后行踝關節隔合術,7例骨折延遲愈合,時間32周~36周。(正常愈合14周~16周)2例骨折不愈合行二次手術取自體髂骨移植加壓鋼板固定26周后愈合。
3討論
骨折是創傷性筋膜間隔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脛骨骨折又占其大多數。本組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在脛骨骨折的發病率約4%。年輕男性居多,約占本組發病率的82%,表明在脛骨骨折的患者中,青壯年易于發生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這可能是發育成熟后年輕的間隔容積大小相等,肌肉粗壯發達,能承受肌肉腫脹的有效間隔相比老年人小,所以青壯年骨折后是發生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的高危人群。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的癥狀和體征是其間隔內肌肉神經缺血的臨床表現,疼痛是最普遍最可靠的癥狀之一。Rollins報告一組病例83%在筋膜切開前均訴疼痛,皮膚感覺紊亂(觸覺、兩點分辨覺)是神經缺血最敏感的早期體征,長時間的神經缺血將導致肌肉麻痹。所以臨床上出現運動障礙和肌力減退已是中晚期癥狀,常出現神經肌肉不可逆轉的損傷,出現被動牽拉受累間隔內的肌肉疼痛加劇。許多研究都指出間隔內壓力很少高到閉塞其內主要動脈血流,壓力常低于舒張壓。因此應避免把動脈搏動是否存在作為診斷筋膜間隔綜合征嚴重程度的指征。本組1例脛骨上段骨折并創傷性膝關節脫位,因小腿腫脹和遠端動脈搏動消失,以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行皮膚筋膜松解,最終因肌肉壞死行截肢術,術后肢體解剖發現腘動脈損傷并血栓形成。所以如果不能觸及動脈搏動常常是動脈損傷而不是間隔內在壓力增高的結果,最好做動脈造影明確診斷。腫脹和壓痛是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的普遍體征,但傷后大部分患者都給予石膏和繃帶固定,所以對持續性疼痛的患者應切開石膏松解繃帶,檢查小腿腫脹和壓痛的程度。小腿有四個間隔,脛前間隔最易受累,但在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時四個間隔都應探查減壓。我們采用小腿內外側雙切口皮膚筋膜切開松解,脛前和外側間隔通過腓骨前緣外側縱切口,脛后兩個間隔通過脛骨內側緣內側縱切口。本組無一例行腓骨切除減壓四個間隔,在脛骨骨折時再切除排骨既影響小腿的穩定性又易損傷腓總神經。皮膚筋膜封閉狀結構是下肢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的促進因素,所以手術時皮膚和筋膜的切口要夠大,一般不少于16cm。術中要切除壞死的肌肉和組織,24h或48h后再次清創,72h后無張力下縫合皮膚或游離植皮。當并發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時,采用內固定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使用髓內針固定可以減少進一步的軟組織損傷,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急性筋膜間隔綜合征晚期并發癥包括缺血性肌攣縮、麻痹、畸形、感覺異常和下肢疼痛以及骨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及時做減壓術是預防晚期后遺癥的唯一辦法,早期診斷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BlickSS,BrumbackRJ,BurgessAR,partmentsymdromeinOpen,tibialfractures[J].JBoneJointSurg,1986,68A:1348.
[2]McQueenMM,ChristieJ,CoutBrownCAlAcutecompartmentsyndromeintibialdiaphysealfractures[J].JBoneJoinsSurg(Br),1996:78B.
- 上一篇:供電公司年度工作總結
- 下一篇:旅游局班子述職政務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