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論文
時間:2022-07-27 10:38:00
導語:頸部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預擴張頸肩皮瓣修復頸部燒傷后瘢痕的最佳護理方法。方法對14例頸部燒傷后瘢痕于頸肩部置入擴張器,術后常規注水,至最大容量后2~3d,二期手術行頸肩部皮瓣轉移修復頸部瘢痕。手術前均給予心理護理;一期手術后重視臥位的護理、擴張器內注水的護理及切口護理,二期手術后重視皮瓣護理。結果14例均順利完成二期手術。一期手術后,僅1例出現切口感染,經對癥處理后順利接受二期手術治療。二期手術后,14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結論系統、完善的護理措施是頸肩皮瓣移植成功的關鍵,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頸部瘢痕擴張器頸肩皮瓣護理
頸部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引起畸形,可導致頸部活動不適甚至受限,且頸部皮膚暴露,影響患者的外貌,因此,患者迫切希望修復瘢痕,找回自信。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4例頸部燒傷瘢痕患者,應用預擴張頸肩部皮瓣修復頸部瘢痕收到滿意效果,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4例患者,男8例、女6例,年齡18~31歲,平均24.0歲。14例因燒傷愈合后瘢痕,有不同程度頸部活動受限及瘢痕增生,瘢痕面積最小12cm×6cm,最大18cm×8cm,平均14.5cm×6.5cm,一側頸部9例,兩側頸部5例,14例共埋置擴張器19個。兩側頸部瘢痕均為同時行瘢痕修復術,修復的時間為傷后13~21個月,平均15.7個月。
1.2手術方法手術分二期,均在全麻下進行,一期手術在患者頸肩部皮下埋入擴張器,注射壺外置,容量為200~320ml,實際注水量280~450ml,平均320.0ml,術后常規注水,時間4~6周,至最大容量后2~3d行二期手術。二期手術取出擴張器,預擴張的頸肩皮瓣一次性轉移修復頸部燒傷瘢痕。
1.3結果一期手術后僅1例出現切口感染,經抗感染、局部換藥后順利接受二期手術。二期手術后,14例頸肩部皮瓣轉移修復頸部瘢痕患者全部成功,頸部活動自如,外形美觀。部分患者因工作學習需要,2次手術分2次住院,一期手術后2~3d來院注水1次。住院天數為一期手術14~15d,二期手術9~10d;1次住院36~49d,平均43.6d。
2護理
2.1一期手術護理
2.1.1術前心理護理:該類患者均為燒傷后患者,已行多次手術治療,最多達12次,因此,對手術更為恐懼,另外,此類患者由于瘢痕影響外貌又有悲觀、自閉的心理,對手術后的效果產生懷疑。針對這種特殊的心理,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詳細介紹手術的過程,拿出過去同類患者的術前術后照片給其觀看,以消除患者悲觀、恐懼心理,使其接受手術。
2.1.2術后一般護理:術后禁食、禁飲,吸氧,氧流量3~4L/min,床邊備吸引器、氣管切開包。密切監測BP、P、R、SpO2,每小時記錄1次,并觀察有無胸悶、氣促、痰鳴音,本組未發生上述情況。6h后可進流質飲食,避免咀嚼,少說話。
2.1.3臥位:單側頸部手術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健側;兩側頸部手術者待其充分蘇醒拔除氣管插管后轉入病房。用自行設計的“十”字枕頭(長60cm、寬50cm、高10cm),單側頸部患者,將“十”字枕頭的一邊折疊,成“┫”或“┣”形;兩側頸部手術時,將“十”字枕頭折疊成“┃”形,背部適當墊高,使患處架空,避免壓迫皮膚擴張器植入部位。并使連接導管、注射壺處于最低位,利于引流。
2.1.4擴張器內注水護理:術中注水量約占擴張器容量的20%~40%,術后拆線后按常規注水(2~3d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為擴張器容量的10%~20%)。每次注水后觀察皮膚的松緊度,視皮膚顏色的改變、疼痛等情況直至擴張到滿意的效果為止,可適當超量注射,一般不超過容量限量的20%。注射時首先打開敷料,觀察皮膚的松緊情況,局部皮膚的血運情況。常規消毒,左手拇指、示指固定注射壺,用抽有20ml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選用4.5號頭皮針垂直刺入至注射壺內的金屬片后緩慢推注,推注壓力不可過大,并詢問患者的主訴,以輕度疼痛,能忍受為宜。觀察局部皮膚有無蒼白等血運障礙,如有上述情況停止注射,適當回抽生理鹽水以減壓,同時密切觀察呼吸情況,防止窒息。特別是頸部兩側瘢痕同期手術埋置擴張器的注水期間要特別注意,注水時可以兩側交替、少量多次進行,本組兩側頸部手術者5例,隔天單側注水1次。注水期間宜穿低領或開領、寬松的棉布衣,以減少摩擦。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轉貼
中國論文聯盟2.1.5切口護理:一期手術的最常見并發癥是切口出血、感染,可通過局部加壓及增加注射水量達到壓迫止血目的。切口滲血、外敷料濕透應及時更換,避免感染的發生。本組1例男性患者,術后22d出現注射壺口皮膚紅腫、少量膿性分泌物,T37.5~38.2℃,予分泌物培養,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局部加強換藥,快速擴張后順利行二期手術。
2.2二期手術護理
2.2.1術前護理:再次加強心理護理,給予心理疏導,消除焦慮、恐懼心理,增強信心。
2.2.2術后皮瓣護理: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皮下積血、感染。尤其是過頸正中線的皮瓣要特別注意呼吸道癥狀,如出現胸悶、氣促、SpO2下降,口唇發紺,立即報告醫生,必要時行氣管切開。本組無1例發生。絕對避免蒂部受壓,密切觀察皮瓣的血運、腫脹程度。正常皮瓣呈淡紅或微紅色。皮瓣顏色蒼白提示動脈供血不足;皮瓣顏色加深甚至紫紅則應警惕血管危象的發生。觀察皮瓣溫度變化,若局部動脈供血不足,則皮溫下降,皮瓣萎縮;當靜脈回流不暢時,則皮瓣淤血,局部溫度升高[1]。術后限制患者活動,防止牽拉造成切口裂開、皮瓣壞死。置創面引流管者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在位通暢,正確記錄引流液的量、色、質的變化;置皮片引流者要密切觀察敷料有無滲液,發現潮濕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立即更換,且敷料必須用紗布包扎,盡量不用一次性無菌傷口墊,以避免其因不透氣而致感染。
3討論
頸部燒傷后的瘢痕可導致頸部活動受限,且頸部為暴露部位,單純瘢痕切除加植皮的修復方法往往因軟組織的厚薄、顏色、質地的不同,影響美觀。且頸部手術臨近頸動脈、靜脈和氣管,危險性較大,術后體位難置放,增加了術后護理的困難。預擴張頸肩皮瓣修復手術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一旦出現感染等并發癥,皮膚擴張達不到最滿意效果,二期如出現感染、皮瓣壞死,最終導致皮瓣轉移不成功。因此,系統、完善的護理對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本組患者經精心治療和護理,手術均獲成功,療效滿意。一期術后護理應特別重視局部切口的觀察護理,二期術后應密切觀察皮瓣血運。皮瓣轉移后如蒂部“貓耳”狀無須勉強修理,以避免出現血運障礙,由于擴張皮瓣的后期收縮,術后3~6個月“貓耳”可逐漸變小或消失[2]。
【參考文獻】
[1]楊瑩.頸部瘢痕攣縮皮瓣轉移術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0,15(3):151152.
[2]殷國前,廖明德,陳石海,等.擴張后頸肩皮瓣修復頸部燒傷瘢痕攣縮[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16(5):278279.
- 上一篇:規范城鎮低保工作的意見
- 下一篇:新聞傳播產業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