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敏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8:56:00
導語:李積敏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李積敏乳腺增生病臨床經驗
內容摘要:
論文內容:
乳腺增生病屬于祖國醫學的“乳癖”、“乳痞”等范疇。多由于郁怒傷肝,肝郁氣滯;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蘊,以致肝脾兩傷,痰氣互結,瘀滯而成塊。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陽虛痰濕內結所致。其特點是:乳房腫塊,經前腫痛加重,經后減輕。好發于30--40歲婦女,是較為常見的乳腺疾病。
李積敏、字慎言,號淡園主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中醫疑難病學理論奠基人,著名中醫婦科疑難病專家,清醫家李世泰第七世孫,清.光裕堂第七代傳人。臨床擅長治療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外陰白色病變、不孕癥、乳腺增生病等各種婦科疑難病癥,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慎言先生長期從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及臨床研究,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提出中醫婦科疑難病“腎虛血瘀”病機理論,這些理論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的建立、發展與進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將李積敏博士治療本病的臨床經驗初步總結如下。以供同道臨床中參考學習。
1.肝氣郁結為其主要病機
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機,李積敏博士認為肝氣郁結為其主要病機,但于沖任失調又有直接關系。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與胃相表里,肝氣宜疏泄條達;若恚怒憂郁,思慮過度,肝脾受損,氣滯痰凝及血瘀,出現乳房結塊脹痛。《外科正宗》云:“憂郁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外癥醫案匯編》:“乳癥,皆云肝脾郁結,則為癖核。”據李積敏臨床治療醫案初步統計,約有近九成的患者病因與情志不暢、多思善慮有關。且腫塊大小與脹痛情況也隨喜怒而消長。再者,乳房為胃經營運之處,也是沖任氣血滲灌濡養之所。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隸屬于肝腎,關系于脾胃;循胸而行,與乳房生理病理息息相關。沖任失調,痰氣郁結,血阻為瘀,氣、痰、瘀血互結于陽明之路,則出現乳房結塊疼痛。總而言之,肝氣郁結、沖任失調為本病的病機特點。
2.辨證分為四型論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醫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甚或更多。有的過簡,有的太繁。但總不外乎肝郁氣滯、氣滯痰凝、血瘀痰凝、沖任不和、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等等。各家的意見雖不盡一致,但其病機都離不開上述觀點。李積敏博士在臨床上,辨證分為四型進行論治。
2.1.肝郁氣滯:肝郁不舒,乳房脹滿,結塊脹痛隨喜怒消長,時有刺痛,兩脅脹痛,口苦煩燥,舌淡苔薄白,脈弦或細弦。方藥: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
2.2.沖任失調:乳房結塊,隱痛或刺痛,痛有定處。經前腫塊明顯增大,經后減小變軟,或伴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癥。舌淡紅苔白,脈細濡。方藥:歸腎湯(《景岳全書》)加減。
2.3.脾虛痰凝:乳房腫塊較大,但生長緩慢,質堅脹痛,表面光滑,推之可移,邊界清楚,乳房外形不變。舌苔薄白、脈弦滑。方藥:六神全蝎丸(《外科秘錄》)加減。
2.4.腎虛血瘀:乳房結塊日久,刺痛或隱隱作痛,痛處固定。伴腰酸乏力,經水少而色淡,或閉經、不孕等癥。舌暗或舌邊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方藥:慎言乳癖湯(《李積敏醫學文集》)加減。
3.臨床治療特點:
李積敏博士在長期臨床治療乳腺增生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他的臨床治療特點。初步探討歸納如下。
3.1.臨床用藥特點:疏肝解郁理氣多用柴胡、香附、郁金、青陳皮、荔枝核、桔核、王不留行、夏枯草等;活血化瘀常用當歸、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血竭等;補腎填精調沖任常用菟絲子、仙茅、仙靈脾、鹿角霜、懷山藥、杞子、淡吳萸等;化痰軟堅多用半夏、浙貝、牡蠣、海藻、昆布、白芥子、全瓜萎、穿山甲、莪術、山慈菇等。腫塊疼痛者加炙乳香、沒藥;疼痛抽搐放射者多加僵蠶、炙全竭、蜂房;月經紊亂者加地芍歸芎,經痛者加桃仁、紅花;沖任不調者加二仙湯;腫塊較硬者加昆布、海藻、白芥子。3.2.臨床治療重視經期變化:沖任二脈與乳房生理病理緊密相關,因于沖任,血液上行為乳,下行為經,月經的盈缺、調節無不與沖任有關。驗之臨床,大多數患者乳房結塊之大小和疼痛程度每隨月經周期而改變。因此,對于本病的治療,李積敏博士在辨證論治遣方的基礎上,根據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的氣血變化進行加減用藥。
3.2.1.經后期(月經周期第5--10天),此期經水適凈,精血耗傷,血海空虛待修復,按中醫陰陽辨證應屬于陰的階段。應以滋補腎陰(血)而養沖任為主,同時兼顧腎氣。
3.2.2.排卵前期(月經周期第11--14天),此期是陰轉入陽的過渡階段。為了適應陰陽消長,并由陰轉陽的突變需要,治療上除了繼續使陰精(血)充足并達到一定的水平外,酌情加入益腎助陽及調氣活血之品,以陽施陰化,靜中求動,通過補腎氣,調沖任,使“天癸”旺盛。
3.2.3.排卵后期(月經周期第15--24天),此期陰已轉陽,腎氣旺,“天癸”充,而沖任盛,為陽氣活動旺盛的時期,治療要考慮以陽為主的特點。腎為水火之臟,“靜則藏,動則泄”,治雖著重于陽,但宜于水中補火、陰中求陽,才能使陰陽達到正常水平的平衡。
3.2.4.經前期(月經周期第25--28天),此期為陽轉入陰的階段。治宜因勢利導,以通為主,活血化瘀,引血歸經。
3.3.止痛先于消塊,兼顧其他婦科病:根據李積敏博士臨床實踐經驗,治療本病先要止痛,后消塊。如果乳痛不止,腫塊很難消失,若乳痛消失,則腫塊自然逐漸變軟。另外,本病常由其他一些婦科病誘發,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療時可以治其他婦科病為主,如能治好其他婦科病,本病則自然而愈。
3.4.治乳不離“氣”字:《外證醫案匯編》“治乳癥,不出一氣字定之矣。脾胃土氣壅,則為癰;肝膽木氣郁,則為疽;正氣虛,則為癌;氣虛不攝,為漏;氣散不收,為懸;痰氣凝結,為癖、為核、為痞。氣阻絡脈,乳汁不行,或氣滯血少,澀而不行。若治乳從一氣字著筆,無論虛實新久,溫涼攻補,各方之中,夾理氣疏絡之品,使乳絡舒通……。”這些觀點至今仍崐對臨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李積敏博士在臨床上,特別注重疏理氣機,舒通乳絡之法的應用。
3.5.兼用其他方法以求良效:本病在治療上除辨證論治為主導外,也可兼用其他一些方法進行治療。如正負離子導入、磁療、針灸、按摩、局部敷藥、敷臍及大量單方驗方的應用,在臨床上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6.善后治腎以減少復發:本病是一個很容易復發的病種,治愈后,在盡量避免過分疲勞、過激的情緒波動外,應著重在補腎的基礎上以預防其復發。腎為先天之本,它控制著沖、任二脈,實際掌管著調節各種激素的活動及其平衡。因此,在治愈本病以后,根據辨證對腎陰、腎陽進行調補,則可以預防其復發。
- 上一篇:藥物依賴性臨床研究論文
- 下一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