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康顆粒劑抗炎作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0 09:00:00

導語:利咽康顆粒劑抗炎作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咽康顆粒劑抗炎作用分析論文

李開明利咽康顆粒劑由玉竹、葛根、知母、麥冬等中藥組成,經臨床觀察對急慢性咽炎及扁桃體炎均有一定療效,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理氣化痰之功效。現將其抗急慢性炎癥作用的實驗研究報告如下。

1實驗材料

1.1藥品利咽康顆粒劑(無附加劑濃縮液,含生藥量2894.7g/L),由中國醫科大學提供(990715);喉疾靈膠囊(981004)由天津美倫醫藥有限公司生產;阿司匹林(990418)由沈陽醫學院生產;依文思蘭(941117),5-羥色胺(65-02-28)Fluka進口分裝,上海化學試劑采購供應站分裝廠。

1.2動物Wistar大鼠,由中國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生產合格證號:遼實條合字1號,質量一級,合格證號:遼實質字008號,由遼寧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簽發。

2方法與結果[1~3]

2.1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取大鼠60只,體重200~250g,雌雄各半,每組10只。隨機分為6組,顆粒劑Ⅰ,Ⅱ,Ⅲ組分別給顆粒劑104.0g/kg、52.0g/kg、13.0g/kg(藥液所含生藥量),鹽水對照組給生理鹽水20ml/kg,阿司匹林組給阿司匹林268mg/kg,喉疾靈組給喉疾靈268mg/kg,各組于ig給藥或鹽水30min后,在大鼠背部中線左側sc1μg/ml的5-羥色胺0.1ml,立即iv1%依文思蘭4ml/kg。15min后處死動物,將背部著色皮膚剪下并剪碎放入3ml生理鹽水-丙酮(3:7)混合液中,放置24h,取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計(610nm)測光密度。顆粒劑各組對5-羥色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均有抑制作用。結果見表1。

表1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注:n=10,與鹽水對照組比較,**P<0.01,*P<0.05

2.2對角叉萊膠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體重140~160g,分組及給藥同上,給藥后1h,于大鼠右足跖皮下注入1%角叉萊膠0.1ml/只。致炎后1~6h分別測定足跖容積,計算出腫脹值(致炎前后足跖容積差)。顆粒劑各組對角叉萊膠致大鼠足跖腫脹均有抑制作用。結果見表2。

表2對角叉萊膠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

注:n=10,與鹽水對照組比較,**P<0.01,*P<0.05

2.3對大鼠肉芽腫增生的影響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體重140-160g,分組及給藥同上。在麻醉狀態下行背部正中切口1cm,在左肩部皮下埋藏一直徑9mm,厚1.5mm,重9.25mg的無菌濾紙片。每天給藥2次,連續7天,第8天取出肉芽組織,60℃干燥24h后稱重,求出各組織凈重的平均數和抑制率。顆粒劑各組對大鼠肉芽腫增生均有抑制作用。結果見表3。

表3對大鼠肉芽腫增生的影響

注:n=10,與鹽水對照組比較**P<0.01,*P<0.05

3討論

利咽康顆粒劑由玉竹、葛根、知母、麥冬等中藥組成,經臨床觀察對急慢性咽炎及扁桃體炎均有一定療效,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理氣化痰之功效。本次實驗主要驗證其抗急慢性炎癥作用。急慢性咽炎及扁桃體炎其主要病理改變為黏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破壞、白細胞浸潤、局部組織增生等[4]。因此,筆者通過毛細血管通透性、大鼠足跖腫脹、大鼠肉芽腫增生實驗以證實利咽康顆粒劑的療效。結果表明:利咽康顆粒劑對5-羥色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角叉萊膠致大鼠足跖腫脹、慢性肉芽腫增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藥品審評辦公室編.中藥新藥藥理學研究指南,1992,131.

2徐叔云.藥理實驗方法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713-741.

3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58-269.

4陳國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