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羅昔康乳膏制備探析論文
時間:2022-02-28 05:01:00
導語:吡羅昔康乳膏制備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儀器與藥品
T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DHG9023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吡羅昔康(河南制藥廠);吡羅昔康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月桂氮卓酮(北京立精化工廠);硬脂酸(滄州雙宇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吐溫80(淄博海杰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安吉豪森藥業有限公司);三乙醇胺(固安希星藥業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實驗設計根據理論知識及多年實踐經驗,乳膏基質配方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產品的穩定性[2],配方中影響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十二烷基硫酸鈉、硬脂酸、吐溫-80、三乙醇胺的配方比例,這個比例適宜則可保持外觀性狀要求,又能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水平的選擇主要是考慮水平幅度和數目。在工藝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水平幅度開始選得寬些,經過多次初步摸索實驗,積累足夠信息,再逐漸縮小水平幅度,工業試驗水平數目一般定為三點,現將十二烷基硫酸鈉、硬脂酸、吐溫-80、三乙醇胺分別確定為3個不同用量。見表1。表1正交因素水由于因素數目為4,水平數目為3,故應當從3n類型正交表中選擇實驗次數最少者來進行實驗,現選擇正交表L9(34)來安排實驗,即組成9個配方,然后根據此9個不同配方照吡羅昔康膏配制方法配制成9份樣品,分別編號為1~9號,以外觀性狀和含量進行考察(外觀最好為5分,最差為1分)并進行綜合評分,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見表2~3。表2正交實驗結果表3方差分析由表2,3可以看出因素A對實驗結果有顯著性影響,因素D對實驗結果有一定影響,因素B次之,因素C幾乎無影響。因此各因素對穩定性影響的顯著次序排列為A>D>B>C,提高穩定性各因素最優水平搭配為A1B3C2D1(十二烷基硫酸鈉為0.5%、硬脂酸為10%,吐溫-80為4%,三乙醇胺為1%)。
2.2樣品制備
2.2.1處方組成硬脂酸100g,吐溫-8040g,月桂氮卓酮20g,羥苯乙酯1g,三乙醇胺10g,十二烷基硫酸鈉5g,吡羅昔康20g,蒸餾水加至1000g。
2.2.2制備方法將油相,水相分別于80℃水浴中加熱熔化,將油相緩緩加入水相中,不斷攪拌使乳化完全,冷卻至室溫后,加入混勻在吐溫-80中的已研細的吡羅昔康,再繼續攪拌使之均勻,即得。
2.3物理穩定性實驗
2.3.1離心實驗取乳膏10g置刻度離心試管中,以轉速為2500r/min離心30min,應無油水分離現象。
2.3.2耐寒、耐熱實驗
耐寒實驗:取乳膏適量與-15℃保存24h,應無油水分離現象。
耐熱實驗:取乳膏適量于55℃保存6h,應無油水分離現象。
2.3.3均勻度全質均勻乳膏,在手掌中摩擦或涂在手上應無粗粒存在,在玻璃板上涂薄薄一層乳膏,應無肉眼可見的單獨顆粒。
2.3.4酸堿度本品以1:3和1:5水稀釋后以精密pH試紙測pH值,pH值應小于8.3。
2.3.5稠度應為半固體稠度適宜乳膏。
2.4含量測定取本品適量(約相當于吡羅昔康20mg)于100ml燒杯中,加0.01mol/L鹽酸甲醇約30ml溶解后,攪拌約15min,溶解完全后,溶液100ml容量瓶中,同法洗滌3次,15ml/次,滌液并入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過濾,取濾液2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鹽酸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照《中國藥典》2005版附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34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吡羅昔康軟膏吸收系數856計算[3],即得。
2.5穩定性考察采用最佳配方組成進行實驗,對該乳膏在加熱(39±1)℃,室溫(25±3)℃,和冷藏(5±2)℃3種條件下的初步穩定性進行考察,并在上述條件下測定保存0,1.5,3.5個月乳膏中的主藥含量、顏色、氣味、均勻性、稠度、致病菌、霉變等,結果表明,吡羅昔康乳膏是穩定的。
3結果
吡羅昔康乳膏在加熱、室濕、低溫條件下的初步穩定性及耐寒、耐熱、離心實驗結果分別見表4~7。表4吡羅昔康乳膏加熱條件下(39±1)℃初步穩定性考察結果
4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吡羅昔康乳膏達到了乳膏的基本要求,能耐受寒冷與炎熱天氣,不會因氣候的變化在儲存運輸中發生變質,主藥含量在兩年中沒有明顯變化,處于穩定狀態。
通過正交設計法實驗分析,得到吡羅昔康乳膏基質配比最優搭配為十二烷基硫酸鈉為0.5%,硬脂酸為10%,吐溫-80為4%,三乙醇胺為1%。吡羅昔康乳膏按此基質配比制備后外觀性狀良好,其穩定性方面在有效期內通過留樣觀察未發現破乳、分層現象。該產品的設計質量優良,使人們的用藥安全得到了保障。表5吡羅昔康乳膏常溫條件下(25±3)℃初步穩定性考察結果表6吡羅昔康乳膏低溫條件下(5±2℃)初步穩定性考察結果表7耐寒、耐熱及離心實驗結果
編號耐寒實驗耐熱實驗離心實驗1無油水分離現象無油水分離現象無分離現象2無油水分離現象無油水分離現象無分離現象3無油水分離現象無油水分離現象無分離現象
耐寒實驗:-15℃;耐熱實驗:55℃;離心實驗:①轉速2500r/min②時間30min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吡羅昔康乳膏中吡羅昔康含量,方法簡便,快速,制劑中其它成分不干擾測定,可作為該乳膏的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楊文展,鄭俊民,王洪秀.吡羅昔康及其貼劑的體外經皮滲透性的研究[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1995,12(4):235.
[2]吳科鋒,湯南.正交設計法優選5F疤痕乳膏基質組成及制備工藝[J].中國藥房,2004,15(8):463.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Ⅱ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48.
【摘要】目的吡羅昔康乳膏的制備及穩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設計法對處方基質進行優選并進行初步穩定性考察。結果得到最優基質配比:十二烷基硫酸鈉為0.5%,硬脂酸為10%,吐溫-80為4%,三乙醇胺為1%。結論吡羅昔康乳膏性質穩定,達到了乳膏質量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吡羅昔康;正交設計法;穩定性
- 上一篇:逍遙丸藥理作用分析論文
- 下一篇:苜蓿總黃酮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