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多發性骨髓瘤

時間:2022-04-01 05:20:00

導語:小議多發性骨髓瘤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M)是較為典型的疑難重癥,西藥治療效果不佳,預后不良,而中醫治療該病倒是顯示了很好的前景,有些病人已治愈十年以上。本文試就相關的幾個問題作一簡單探討,謬誤之處請同道不吝指正。

一、中醫可以根治多發性骨髓瘤

髓為奇恒之府,比較而言,較五臟發病更易治療。大量臨床也證實多發性骨髓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生所致的惡性腫瘤,主要侵犯骨髓,以溶骨性損害為主。常見癥狀為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出血、發燒等。中晚期則多伴以反復感染、腎功能損害等。值得注意的是,該病早期骨痛常呈游走性,中晚期則多為固定部位。而其骨折,多為腰椎壓縮性骨折,及肋骨骨折,也可見肱骨骨折。

本病起病在骨,而其根在髓。腎主骨而生髓,故治療上以補腎為第一要務,輔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瘀,或佐以清化痰濁。腎氣壯而精氣生,正勝則邪退,不治瘤而瘤細胞自消;瘤細胞消退,則骨髓功能恢復,氣血自生,其病自愈。筆者創立的中藥復方渙膈飲系列,2號工于補益元氣、化瘀血、逐痰濁,而渙膈5號則有調理氣血、補腎壯骨之功效,故與多發性骨髓瘤正相吻合。而渙膈3號長于祛瘀生新,并能醒脾開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該系列方在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上顯現了諸多獨特之處:一是見效快,一至三個療程即可使瘤細胞下降,血像好轉,體質增強。二是基本無毒副作用,除個別人,尤其是化療后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輕度腹瀉外,未見其它不良反應。山東省醫工所及山醫大藥理教研室的藥理實驗也證實“無明顯不良反應”。三是具有根治的作用。由于無毒,無副作用,適于連續治療,很多患者在服用6-12療程之后(多者可達24個療程),癥狀消除,漿細胞正常,血像正常,骨損害恢復,宣告治愈。所以說,治愈多發性骨髓瘤并非萬難之事,在治療之初樹立起堅定的信念是治好本病的前提。

二、治骨痛、骨折不可漫用活血、“接骨”藥

本病之骨痛、骨瘤形成、甚或骨折,是為元氣竭乏、精血大虧、氣失溫養、腎精不得注于骨所致。因屬本虛標實證,故理氣活血止痛劑不可妄施。譬如元胡、蘇木、三棱、莪術等,不惟于疼痛無補,有的患者反而越用越痛,越用體質越差。此時宜溫養氣血、滋補肝腎為主,或稍輔以養血活血之劑,如川窮、歸尾、丹參等。骨得溫養濡潤,寒凝自消,其痛自減;氣血得以正常運轉,瘀滯自除,骨瘤自消。

至于骨折,切勿濫用川斷、骨碎補、自然銅等“接骨藥”,因為這些藥雖有接筋續骨之效,但同時也有活血動氣之弊,于多發性骨髓瘤末期是不相宜的。骨碎補一藥,本草多言其補腎強骨之能,列為接骨第一藥。然筆者體會,此藥活血力大而補腎力小,甚至體會不到其補腎的作用。對于體壯氣實者,骨折之后用之確有效驗,用其理氣活血之力也。多發性骨髓瘤乃極虛之證,用之鮮有奏效者。

自然銅,其性沉降,傷脾敗胃,于多發性骨髓瘤有百害而無一利,切勿浪用。

三、治療漿細胞增高,禁用涼血解毒、軟堅散結

有的重癥患者瘤細胞性漿細胞可達85%,免疫球蛋白(IgM、IgA、IgG等)可達一千以上。對此,有的醫家望文生義,認為只要是瘤細胞增高,或免疫球蛋白病理性增高,就必用涼血解毒、軟堅散結之品:黃藥子、山慈菇、南星、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等。甚或浪用全蟲、蜈蚣、烏蛇、蟾蜍、天龍等五毒,美其名曰以毒攻毒。毒未去,而正氣已渙散,很多病人因此陷于絕境。

其實漿細胞增高或免疫球蛋白增高的根本原因是元氣大虧所致。而所謂的元氣大虧,就是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極度低下或極度紊亂。由此而導致體內腫瘤抑制基因失去了對原癌基因的監控能力,導致細胞分化程度降低,這種低分化細胞具有無限生長性,從而導致漿細胞極度增高或免疫球蛋白病理性增高。而中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就是以保護、增強、激活免疫系統功能為突破口,激活P53蛋白及腫瘤抑制基因,提高機體對外來入侵者及變異細胞的識別、偵知、監控能力,增強DNA修復機制和清除機能,啟動癌細胞的凋亡程序,以徹底消滅癌細胞。臨床實踐及基礎研究均證實,中醫的培元補氣輔以化痰逐瘀正是“保護、增強、激活免疫系統功能”的最有效方法。因涼血解毒、軟堅散結等治法破血動氣,恰恰能降低多發性骨髓瘤(尤其是晚期)患者的免疫、調節功能,因而是不相宜的。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如果置脈、舌、色、形、聲、味、便、溺等于不顧,僅憑病名,甚至是僅憑想象而遣方用藥,欲治此大癥,確實是不可企及之事。

四、輕鏈型萬勿拖延治療,更不可輕用化療藥

由于多發性骨髓瘤輕鏈型最易損害腎臟,輕者造成氮質血癥,重者甚至形成尿毒癥,故其治療更為急迫。腎為先天之本,在已經為病所累的情況下,如再加以化療藥的的重度打擊,則必致根本動搖,陷于絕境。所以說,對于化療我們持否定態度。由于化療對消化系統、造血系統,乃至整個免疫系統都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從根本上動搖了患者生存的基礎。人之不存,何以療???化療后也可能漿細胞暫時有所下降,但腎功能也會進一步減退,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筆者體會,反復化療的患者,由于“神不使也”,對續后治療常不敏感,預后也大多較差。

輕鏈型多發性骨髓瘤不僅不可輕用化療藥,即便是激素類藥,如地米、甲強龍等也以慎用為宜。因為激素類藥對骨質也有巨大的破壞作用。

腎為五臟之一,其病遠較髓這個奇恒之腑難治。然治之得法,成功逆轉也并非難事。需要強調一點,治療輕鏈型多發性骨髓瘤的重點仍然是抗癌,即針對漿細胞的病理性增高、免疫系統的損害等為主,針對腎臟用藥依然是第二位的。但針對腎臟用藥又絕對不可或缺。筆者體會,輕鏈型對腎臟的損害主要表現在濕毒內存和瘀濁內阻上,常見面色晦暗、脛骨前水腫、舌淡苔厚膩、小便清澈無臊味(毒邪不能外排)。也就是說輕鏈型對腎臟的損害以邪實的一面為主,所以治療上應以祛瘀化濁排毒為主,輔以調補腎氣,筆者常用膈下逐瘀湯合寄生腎氣丸加減,每獲佳效。不可宥于腎臟有補無泄之說,濫用溫補,否則必致邪毒內閉,變癥蜂起。

五、多發性骨髓瘤發熱切忌苦寒直

多發性骨髓瘤晚期常并發感染、發燒、貧血、出血等癥,尤以發燒為多見,體溫可高達39度、40度,特點是不惡寒(如伴有重度細菌感染可出現寒戰),也沒有明顯的頭疼(或可伴有肌肉酸疼),而以乏力、欲寐為主。此癥雖來勢洶洶,但絕非實證,若誤投以苦寒之劑則其熱益甚。從“但欲寐”一癥即可明了,此少陰病也。見此證者多危篤,然調理得法或有回春者。筆者常以四逆湯合補中益氣湯、重用人參,如伴有膽系感染者可參以小柴胡湯。其它常用的方子還有八珍湯、陽和湯等,陽和湯中之麻黃、白芥子宜少用,以1-3克為宜。

此類發燒常為高燒,且不惡寒,所以常被誤認為實熱。曾接診一患者,已發熱月余,某醫以當歸六黃湯、小柴胡湯不效,后用東垣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三副有小效,又因加大連、芩、石膏量而其熱愈熾,遂以為實證無疑,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防風通圣散等遍用之而寸功不立,反致飲食盡廢、形消骨立。及至筆者接診時,脈洪大,重按全無,舌淡嫩無苔,此真氣已散,法在不治。經其家人再三懇求,勉為處方:紅參30、附子9(先煎30分鐘)、山萸肉30、大熟地30、五味子6,一副,水煎,分3次服。囑停用其它一切抗癌藥,以防重傷將絕之元氣。隔日午后其家人復來取藥,言服藥后即未再起熱,停藥一天,體溫又升到37.8度。復予前方兩劑,其熱平復。其家人要求服用我院的渙膈飲,并配合化療。慮其真元已絕,必不耐化療之禍,遂婉言拒絕。后得知該病人歿于化療的第四天(一療程尚未結束),令人欷噓不已。

六、典型病例

1、多發性骨髓瘤輕鏈型:

區X山,男,52歲,黑龍江伊春人。2006年于哈爾濱某醫院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輕鏈型,當時漿細胞25%、肌酐246、BUN12,用萬科化療2療程,效果不佳,諸指標反呈上升趨勢(漿細胞46%)。于2006年11月17日來紅旗醫院就診.

患者多處骨痛,左鎖骨骨折并骨瘤形成,T12L1壓縮性骨折,尚可勉強行走。納差、大便調、小便量可色淡無臊味。面色黯黑,脈弱沉取有滑像,舌淡邊有瘀斑及齒印。擬方:渙膈2號180mmbid、渙膈5號180mmbid、渙膈3號1丸tid、清腎合劑180mmbid。服藥一療程,病情減輕,小便色較前深。服藥三療程,漿細胞15%、肌酐160、BUN9。

后以上方出入,共治療11個療程,左鎖骨骨瘤消失,腎功正常,骨穿偶見瘤細胞。此后隔兩個月服藥一個月,8個月后,諸癥消失,遂告愈。

2、多發性骨髓瘤重度發燒案:

姜XX,男,59歲,江蘇銅山人,因發燒胸痛7個月,2008年于徐州、南京等多家醫院診為多發性骨髓瘤,予馬法蘭、地米等,癥狀無明顯改善,于2009年3月9日來紅旗醫院就診.

刻診:漿細胞35%(外院報告)、血RT:WBC3.72HGB89PLT77尿RT:正常。

主癥以發燒為主,輒達39度,同時伴多處骨痛,尤以胸痛為著?;颊叻从?,每屆高燒時下肢反冷,或者只要感到下肢發涼,很快就會發燒。觀面色黃、顴部紅,脈虛數、舌淡體胖嫩、苔不顯。此中氣大虛、腎陽式微、“大虛有盛候”也。制訂方案如下:渙膈2號180mmbid、渙膈5號180mmqd、渙膈3號1丸tid。另予補中益氣湯重用人參、加附子6克,日一劑。10日后體溫漸降,一月后體溫穩定在35度--36.5度,同時骨痛也大為減輕。9月份骨穿漿細胞17%、血像在正常范圍,現仍在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