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粉化烏貝分散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09 10:42:00

導語:微粉化烏貝分散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粉化烏貝分散片研究論文

1材料與儀器

1.1儀器

GQF-1扁平式氣流粉碎機(國家特種超細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MS2000激光粒度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ZPW23旋轉式壓片機(上海天祥鍵臺制藥機械有限公司);CS-2脆碎度測定儀(天津市醫療器械研究所);YPJ-200劑硬度計(上海黃海藥檢儀器廠);AL104萬分之一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

1.2材料

海螵蛸、浙貝母、陳皮油購自南京市藥材公司;微晶纖維素、羥丙纖維素、硬脂酸鎂(均為淮南山河藥用輔料有限公司生產);烏貝散[1](按藥典法自制);利血平(reserpine),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50302。

2方法與結果

2.1原料微粉化及質量評價采用GQF-1扁平式氣流粉碎機對海螵蛸、浙貝母原料進行微粉化處理。用馬爾文MS2000激光粒度儀分析海螵蛸、浙貝母微粉化后的粒徑分布。微粉化后海螵蛸體積平均粒徑為10.084μm,見圖1;浙貝母體積平均粒徑為21.848μm,見圖2。

2.2休止角測定[2]采用固定漏斗法測定休止角,將漏斗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標紙上適宜的高度(2cm)處,小心地將不同處方的顆粒分別沿漏斗壁倒入漏斗中,直到最下面形成的顆粒圓錐體尖端接觸到漏斗口為止,測出圓錐底部的直徑2R的值(n=3),計算休止角。

2.3分散均勻性測定[1]取樣品2片,置100ml(20±1)℃水中,3min內應全部崩解溶散并通過2號篩。

2.4脆碎度檢查[1]取樣品15片,用吹風機吹去脫落的粉末,精密稱重,置圓筒中,開機轉動100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稱重,減失重量不得超過1%,且不得檢出斷裂、龜裂及粉碎的片。

2.5硬度測定[3]取樣品6片,分別放于片劑硬度測定儀的頂部,由頂針頂住,然后緩慢旋擰后部的頂絲向頂部加壓,記錄碎片時的壓力。

2.6處方及制劑工藝的篩選通過正交設計篩選處方,對稀釋劑、崩解劑、黏合劑、助流劑的比較,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對分散片的要求,以休止角、分散時間、脆碎度、硬度為考察指標篩選。

通過單因素分析篩選,考察不同輔料對該片的影響。按下列處方所列的原輔料進行制粒和壓片,進行處方篩選。篩選處方見表1~3。表1處方篩選(略)表2處方篩選(略)表3處方篩選(略)

具體操作如下:稱取海螵蛸、浙貝母,分別經粉碎過80目篩,用GQF-1扁平式氣流粉碎機分別微粉至粒徑在5~25μm,按處方量稱取混合,分別與上述稀釋劑、崩解劑(上表中有“+”代表是內、外加入法,加號前面表示內加,后面表示外加)混合均勻后,用上述粘合劑適量制軟材,18目篩制粒,濕顆粒于60~70℃烘干,用18目篩整粒,再加入陳皮油和上述助流劑,混勻,壓片。按常規方法檢查片重差異、分散時限、硬度和脆碎度等項目。結果見表4~6。表4篩選結果(略)表5篩選結果(略)表6篩選結果(略)

表中結果可見:上述24個處方中,R23為最優,故選為該片的處方。

2.7微粉化烏貝分散片的制備工藝將PVP溶于50%的乙醇溶液,配成8%濃度的溶液備用,上述物料:海螵蛸、浙貝母分別用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再分別微粉至粒徑在5~25μm;按處方量稱取海螵蛸、浙貝母,以等量遞增法混合15~20min至均勻,得混合原料。稱取處方量的微晶纖維素和羥丙纖維素80g加入混合原料中,混合15~20min至均勻,用上述配好備用的8%PVP50%乙醇溶液適量為黏合劑制軟材,以18目篩制粒,60~70℃干燥,檢測該顆粒水分(2.0%~5.0%),18目篩整粒;稱取剩余量的羥丙纖維素40g,處方量的硬脂酸鎂,加入混合15~20min至均勻,同時將處方量的陳皮油噴入混合物料中至均勻成壓片前物料,檢測合格后壓片,壓片制成片重約為1.2g/片的橢圓形片劑(片重范圍在1.14~1.26g/片,壓力在40~55kN,硬度在55~65KN)即得。

2.8烏貝散、微粉化烏貝分散片對胃潰瘍小鼠治療作用比較取18~22g昆明種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分別為模型組、烏貝散散劑(市售)3.0g/kg組、微粉化烏貝分散片(自制)低、中、高(0.75,1.5,3.0g/kg)劑量組。各給藥組每天灌胃給藥1次,模型組給予等體積蒸餾水,20ml/kg。連續5d,第4次給藥后開始禁食(不禁水),第5次給藥后,皮下注射利血平10mg/kg,1h后在乙醚麻醉下,沿腹中線切開腹壁,結扎幽門,各組立即分別向十二指腸中注入相應藥物1ml/只,然后縫合皮膚。術后動物禁食禁水,16h后頸椎脫位處死,打開腹腔,結扎賁門,取出全胃,浸入1%甲醛溶液中,10min后,沿胃大彎剪開一小口收集胃液并記錄胃液量,然后將胃大彎剖開,把胃平展在玻璃板上,在胃粘膜表面觀察潰瘍的發生情況,并按公式S=πdlds/4(dl指最長直徑,ds指最短直徑)計算潰瘍面積。測定胃液的pH值、胃蛋白酶的活性。采用t檢驗。結果見表7。表7對利血平潰瘍模型的保護作用(略)

由表7可見,微粉化烏貝分散片在同等劑量下較散劑組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減少蛋白酶活性作用更強,說明烏貝散依據本工藝制成微粉化分散片后,用于治療胃潰瘍類疾病,療效更好。

3討論

烏貝散為國家胃脘痛類非處方藥,其制法為海螵蛸、浙貝母粉碎成細粉,加入陳皮油,混勻,過篩,即得。《中國藥典》規定細粉指能全部通過5號篩,并含能通過6號篩不少于95%的粉末。6號篩的粒徑為(150±6.6)μm,粒徑太大,服用時沙粒感嚴重,患者接收度低;目前市場上雖然該藥有膠囊劑和顆粒劑,但膠囊劑0.5g/粒,服用6粒/次,服用、攜帶均不便;顆粒劑同樣粒徑太粗。將海螵蛸、浙貝母微粉化后,服用時基本無沙粒感,而且大大增加了藥物的表面積,能更有效地在胃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制成分散片同時解決了攜帶不變的缺陷,同時服用后能夠更迅速崩解或直接覆蓋在胃的表面。

烏貝散、微粉化烏貝分散片對胃潰瘍小鼠治療作用比較結果可見,微粉化烏貝分散片在同等劑量下較散劑組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減少蛋白酶活性作用更強,提示微粉化后服用量可以降低,海螵蛸和浙貝母微粉化后粒徑變小,表面積增大可能是分散片藥效明顯優于散劑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ⅠA,附錄ⅩG,396.

[2]崔福德.藥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8.

[3]屠錫德,張均壽,朱家璧.藥劑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63.

【摘要】目的篩選微粉化烏貝分散片的處方和制備工藝,對劑型改變前后的藥效進行比較。方法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附錄對分散片的要求,以休止角、硬度、外觀、脆碎度、分散均勻性做為考察指標篩選處方和工藝,采用小鼠利血平胃潰瘍模型考察兩種劑型藥效變化。結果按優選處方制備微粉化烏貝分散片,可在3min內完全崩解,且同等劑量下藥效優于散劑。結論微粉化烏貝分散片服用、攜帶及藥效明顯優于散劑。

【關鍵詞】微粉化烏貝散分散片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