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探索

時間:2022-06-17 11:04:01

導語: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探索

【摘要】生藥學教學內容復雜,條目繁多,容易混淆,無論教與學都存在較大困難。同時,生藥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門具有人文內涵的課程。針對生藥學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應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并滲透中醫藥傳統文化,通過考試成績分析及學生問卷等形式考察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藥學;教學;中醫藥;傳統文化

一、根據學生和學科特點,教學方法多元化

生藥學課程內容枯燥、易學難記是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1]。應用TBL-CBL-PBL教學法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小組學習討論,增進了學生的合作交流;以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因此,教學方法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從而培養出更高素質的藥學人才。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展開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學習的方式基本上是“提出問題—自學解疑—重點講授—總結歸納”。其強調把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充分利用微課、視頻等手段開展“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式,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方式。例如,生藥何首烏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前將何首烏的傳說故事做成動畫視頻放映給學生,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程,激發其學習興趣;在對番瀉葉生藥飲片進行教學時,首先向學生展示生藥圖片,讓學生對實物進行多角度觀察以及鼻聞、手摸,甚至口嘗,了解藥材的形狀、表面特征、質地、氣味等,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和接觸。然后采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從藥材形狀、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進行描述,最終確定其鑒別要點。相互探討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識面、拓寬思路,也有助于學會與他人合作,更有利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另外,討論后輔以適當的習題練習,以檢查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總之,教師依據各種教學方法的不同特點,結合中醫藥相關典故、案例,靈活運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能力。

二、中醫藥傳統文化的滲透

生藥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課程中結合中醫藥典籍、民俗、典故或其它相關資料,適時適量地滲透相應的人文知識,能夠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升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促進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使得專業課程更富有人文特色,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綜合素質[2]。筆者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兩方面滲透傳統文化教育。1.建立素材庫,適時引入教學,增強人文素養。收集整理有關中藥典故、傳說、諺語、歌訣及視頻等素材,建立素材庫。在授課過程中,可適當穿插一些相關素材,例如大黃的攻下之力猶如沖鋒陷陣的猛將,所以又名將軍;關于牛膝的尊師重教傳說,三國名將姜維與生藥當歸的故事等,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無形中也增強了人文素養。另外,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能太多或者占用太長時問,以免喧賓奪主,教師可在適當的時機切入,并引導學生思考案例、故事說明了什么,與所學的知識點有何聯系?切忌生搬硬套、盲目堆砌。2.求真務實,增強中藥鑒定能力。講授生藥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時,倡導學生要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生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驗教學中,針對實驗數據,要求真務實,積極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就目前中藥材市場上出現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強調藥材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要不斷增強鑒別藥材真偽優劣的能力,控制藥材質量,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良好的藥學職業道德。

通過對藥學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結合學生成績和問卷調查結構分析,表明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生藥學》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該教學模式對授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更扎實廣博的學科知識及中醫藥傳統文化知識以及更強的組織策劃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因此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助推《生藥學》教學模式創新,可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刁云鵬.舒曉宏.張寶.多元教學模式在醫科大學生藥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5(1):70-71.

[2]牟玲麗,馮星,許藏藏等.PBL結合人文教學在生藥學課程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5-7.

作者:馬改霞 單位:廊坊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