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才的生藥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6 05:13:00
導語:毛秀才的生藥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儀器與材料
1.1儀器與試劑
CX-41OLYMPUS顯微鏡(日本)、游標卡尺(上海量具刃具廠),水合氯醛、稀甘油等均為分析純化學試劑。
1.2材料
毛秀才藥材及原植物均采集于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趕子溪村,經梅樹模副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顯脈旋覆花InulanervosaWall.。
2方法與結果
2.1原植物形態
毛秀才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20~110cm。根莖粗短,密生多數根;根肉質,暗褐色,粗2~5mm。根莖部有白色毛茸。莖直立,單生或少數簇生;全部被開展的上部被極密的具疣狀基部的黃褐色長硬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細長分枝。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較小;下部和中部葉長5~10cm,寬2~3.5cm,下部漸狹成長柄。邊緣從中部以上有淺或明顯的鋸齒,上部急狹,先端稍尖,兩面有基部疣狀的糙毛,但葉脈在下面具有開展的長密毛,側脈4對,幾乎與下部葉緣平行;上部葉小,無柄。頭狀花序在枝端單生或少數排列成傘房狀,徑1.5~2.5cm,花序梗細長;總苞半球形,長6~8mm,總苞片4~5層,總苞片下端2/3綠色,上端1/3紫色;外周舌狀花較總苞長2倍,舌片白色,長8~9mm,線狀橢圓形;中央管狀花花冠黃色,有尖卵圓三角形裂片;冠毛白色,后稍帶黃色,長4~6mm;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深裂。瘦果圓柱形;有細溝,被絹毛。花期7~10月,果期9~12月[1]。
2.2藥材性狀
2.2.1根
根狀莖短,不規則形,上有多個莖痕,大多著生許多灰白色毛茸;下有10數條須根,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長10~20cm,直徑1~3mm,常扭曲,具皺紋。易折斷,斷面有淡黃色的心(木質部),常從形成層處與皮部分離。味苦、辛、辣[1]。
2.2.2莖
莖圓柱形,直徑可達0.5cm,枯綠色或褐色,密被銹色柔毛,具有少量腺毛。質脆,易折斷,斷面可見明顯的髓部,類白色,疏松,有的成空洞狀。味辛辣。
2.2.3葉
單葉互生,無柄或幾無柄,廣披針形至倒長卵形,干燥葉葉緣向葉背卷縮,長5~9cm,寬2.5~3cm,邊緣淺鋸齒,兩面均被黃色毛,葉上表面綠色、有少量腺毛,下表面綠白色、偶見腺毛。味苦辛。
2.2.4花和果實
干燥花序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0.5~1cm,多松散。總苞片下端2/3綠色,上端1/3紫色,外周舌狀花白色,雌性,頂端3齒裂;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頂端5齒裂;花冠外具有冠毛,灰白色,長0.4~0.6cm;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深裂。瘦果棕褐色,圓柱形,很小,長約為0.5mm;有細溝,被絹毛。
2.3顯微特征
2.3.1根根的橫切面呈類圓形,表皮細胞木栓化,常脫落;木栓層由7~20余層扁平細胞組成,木栓組織外緣有的破裂;皮層寬廣約占總面積的3/5,皮層薄壁細胞大,內皮層明顯;皮層、近內皮層處散在石細胞群,石細胞長56~105μm,寬35~81μm,皮層油室由4~9個細胞組成,油室直徑18~122μm,細胞中含有淡黃色或棕色的油滴;次生維管束外韌型,不發達,韌皮部與木質部較窄;髓部小,射線明顯(見圖1)。
2.3.2莖莖表皮: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多邊形,排列緊密,細胞內有黃色內含物;非腺毛多由3~16個細胞組成,長465~4745μm,寬32~70μm,壁厚3~5μm,有的細胞中部狹小;具有少數腺毛,長116~350μm,腺頭淡黃色,由1~2個細胞構成,腺柄有10~20個細胞。
莖橫切面:呈類圓形,表皮細胞1列,略呈長方柱形,外被角質層,偶可見非腺毛,具腺毛,腺頭1~2個細胞,腺柄有10~16個細胞;皮層較寬,由10~15列薄壁細胞組成;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導管3~7列,徑向排列;射線寬窄不一;髓部較寬,細胞較大,約占莖的2/5(見圖2)。
2.3.3葉葉上表皮:表皮細胞為類長方形、不規則形的扁平細胞,非腺毛由7~13個細胞組成,長1070~2253μm,直徑25~35μm,壁厚3~4μm,少數細胞中部狹小;具有少量腺毛,長105~210μm,腺頭淡黃色,1~2個細胞,腺柄8~13個細胞;氣孔不定式,保衛細胞腎型(見圖3)。
葉下表皮:表皮為類長方形、不規則的扁平細胞,較上表皮細胞薄;非腺毛多由3-11個細胞組成,長238~2214μm,直徑24.5~37μm,寬3~4μm,有的細胞中部狹長,有的呈竹節狀節間膨大。腺毛少見,腺頭1~2個細胞,淡黃色,腺柄9~17個細胞,長63~203μm;氣孔為不定式(見圖4)。
葉橫切面:表皮由1列細胞構成,上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細胞較大,下表皮細胞排列不甚整齊,可見氣孔、多細胞非腺毛、腺毛;柵欄組織1列細胞,排列緊密;海綿組織細胞類圓形,7~9列,排列較疏松;中脈維管束雙韌型,位于中脈中下部(見圖5)。
2.4花粉末特征
粉末淡黃白色。具有非腺毛碎片,子房壁含有大量的單細胞非腺毛,少數為多細胞非腺毛,兩個并生或單生;長352~1070μm,寬14~16μm,壁厚4~7μm;花粉粒黃色類球形,直徑25~35μm,外壁較厚,有錐狀尖刺,壁厚2~4μm,具3個萌發孔,向內凹陷;冠毛灰白色;草酸鈣柱晶主要存在于花冠與子房壁,長14~51μm,寬3~9μm(圖6)。
3討論
毛秀才主要的生藥學特征有:莖、葉、總苞片密被黃色毛茸,根莖部有白色毛茸,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較小,邊緣中部以上有淺或明顯的鋸齒。顯微特征為葉、莖的表皮具有多細胞非腺毛和腺毛;葉的橫切面可見維管束雙韌型;根的橫切面在皮層可見石細胞群間斷連續成環和分散的油室,內皮層明顯;花的粉末中可見非腺毛細胞碎片、花粉粒和草酸鈣柱晶。
同是顯脈旋覆花,作為侗藥毛秀才的功能與作為中草藥威靈的功能相差比較大,主要體現在作為侗藥能用于跌打損傷,可縮短骨折愈合的病程,而作為中藥主要用于治風濕,其藥效有待藥理學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2版[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139.
[2]蕭成紋.侗族醫藥探秘[M].長沙:湖南岳麓書社,2004:46.
【摘要】目的為鑒別、研究和開發侗族藥物毛秀才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性狀和顯微方法觀察毛秀才各器官。結果毛秀才的莖、葉、總苞片密被黃色毛茸,根莖部有白色毛茸,葉的橫切面可見雙韌型維管束,根的皮層可見斷續排列的石細胞環,內皮層明顯;花的粉末中可見草酸鈣柱晶。結論以上性狀和顯微特征對毛秀才具有鑒別意義。
【關鍵詞】毛秀才;生藥學
- 上一篇:財政局民主評議行風安排意見
- 下一篇:財政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總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