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生長激素內分泌瘤區分診斷
時間:2022-11-02 10:33:00
導語:深究生長激素內分泌瘤區分診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長激素內分泌瘤(GH瘤),即體內生長激素持久性過多分泌引起的軟組織、骨骼及內臟增生肥大以及內分泌代謝紊亂。發生于青春期前、骺部未融合者為巨人癥(gigan-tism);發生于青春期后、骺部已融合者為肢端肥大癥(acromegaly)。此病并不罕見,男女之比約l.5:1。發病年齡以31~40歲組最多,21~30歲、41~50歲組次之。巨人癥極少有家族遺傳傾向,其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般都是正常身材。
1診斷
1.1臨床特征
1.1.1特殊面容和體態:如眶上嵴、顴骨及下頜骨增大突出,牙縫增寬,咬牙合錯位。胸骨突出,胸腔前后徑增大,骨盆增寬,四肢長骨變粗,手腳掌骨變寬、厚大。皮膚變厚變粗,額部皺褶變深,眼瞼肥厚,鼻大而寬厚,唇厚舌肥,聲音低沉等。
1.1.2內分泌代謝紊亂:女性月經失調、閉經,男性乳房發育。溢乳、性功能減退。可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少數患者可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和1型糖尿病。
1.1.3臟器肥大:常伴有高血壓、心臟肥大、左心室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硬化等,晚期可出現心力衰竭。
1.1.4腫瘤壓迫癥狀。
1.2檢查
1.2.1GH測定:正常人一般低于5ng/ml,若大于5ng/ml,葡萄糖抑制試驗中最低值大于5ng/ml有診斷價值,但僅測1次血GH值不能診斷或排除本病,應連續測定(GH譜)或結合抑制和興奮測驗,才能準確判斷GH的分泌功能狀態。
1.2.2TRH興奮試驗:可見GH明顯升高;峰值與基礎值之差大于l0μg/ml。
1.2.3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l測定:明顯高于正常。
1.2.4腺垂體及靶腺其他激素測定:早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甲狀腺激素(TSH)、PRL基本正常或升高,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降低。
1.2.5鈣、磷代謝:血鈣大多正常,血磷往往增高,并可作為本病活動的一個指標。
1.2.6糖尿病的有關檢查。
1.2.7頭顱CT或磁共振檢查:可發現腫瘤。X線檢查常可有骨板增厚、骨質增生等表現。
1.3動態試驗
1.3.1口服葡萄糖抑制試驗:臨床確診肢端肥大癥和巨人癥最常用的試驗,亦為目前判斷各種藥物、手術及放射治療療效的金標準。患者口服75g葡萄糖,分別于口服葡萄糖前30min,服葡萄糖后30、60、90和120min采血測GH濃度。正常人于服糖120min后,GH降至2μg/L或更低,男性(<0.05μg/L)比女性(<0.5μg/L)降低顯著。多數肢端肥大癥患者GH水平不降低,呈矛盾性升高,GH水平對葡萄糖無反應或部分被抑制。應用此試驗的困難是血GH水平在1~3μg/L的活動性肢端肥大癥患者,不能用降至2μg/L以下作為診斷標準。近來用免疫發光技術測得口服葡萄糖后正常年輕女性和男性的血GH水平分別抑制到0.2μg/L及0.1μg/L以下。但尚需在各種人群,尤其是在血GH較低的肢端肥大癥患者中取得更多的資料來驗證其應用價值。
1.3.2GHRH興奮試驗:GHRH促進GH的合成和釋放,而Ss抑制GH的分泌。靜脈注射GHRHl00μg,分別于注射前15min和注射后0、15、30、45、60、75、90、105及120min測血GH濃度。一般將GH水平高于其基礎值2倍作為陽性依據。
1.3.3TRH興奮試驗:正常人對靜脈注射TRH200~500μg無GH分泌反應,但肢端肥大癥患者多有反應。
1.3.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興奮試驗:有些肢端肥大癥患者出現GnRH誘導的GH濃度升高。靜脈注射100μgGnRH分別在注射前l5min,注射后0、15、30、60、75、90、105及120min測血GH濃度。部分肢端肥大癥患者在注射后15min或30min出現CH分泌反應。
1.3.5多巴胺抑制試驗:正常情況下,多巴胺(通過下丘腦)間接促進GH分泌。GH瘤患者在應用多巴胺后,GH分泌受抑制,大概是多巴胺直接作用于瘤細胞,抑制GH分泌所致。靜脈注射用量為每分鐘5μg/kg,于注射后0、15、30、60、90、120min采血測GH,GH瘤患者的平均抑制率可達70%。
1.3.6精氨酸抑制試驗:氨酸可能通過抑制生長抑素(SS)使GH分泌增加,但肢端肥大癥活動期可表現為抑制反應。試驗前l天晚餐后禁食,次日早晨在空腹休息時靜脈滴注L-精氨酸0.5g/kg(溶于250ml生理鹽水中),持續滴注30min,于滴注0、30、60、90及120min采血測GH。
1.3.7左旋多巴(L-dopa)試驗:原理同多巴胺試驗,試驗前1天晚餐后禁食,次晨上午口服左旋多巴(L-dopa)500mg,于0、30、60、90及120min采血測GH,L-dopa抑制功能比多巴胺弱,但如出現抑制作用,常提示為肢端肥大癥。肢端肥大癥患者,垂體腫瘤分泌生長激素雖為自主性,但并不絕對。
1.4其他輔助檢查
1.4.1顱骨X線照片:多數肢端肥大癥患者蝶鞍顯著擴大(正常成人蝶鞍長約7~16mm,平均7mm;深7~14mm,平均9.5mm),鞍底呈雙重輪廓,腫瘤巨大時可破壞鞍背和鞍底。
1.4.2蝶鞍區CT及MRI:這是目前診斷垂體腫瘤的兩種最佳方法,但是MRI在垂體瘤診斷上具有以下優越性:①MRI能顯示垂體瘤的周圍關系,如視交叉受壓、移位和海綿竇受壓情況;②組織分辨率高,能顯示腫瘤內出血,壞死和囊性變;③在顯示微腺瘤方面較CT更敏感。
1.4.3胸部和腹部CT主要用于診斷或排除垂體外腫瘤。
1.4.4其他影像學檢查必要時可用111In或123I標記的奧曲肽掃描,或正電子斷層掃描(PET)等協助診斷和觀察療效。
2鑒別診斷巨人癥與肢端肥大癥表現特殊,不難診斷,但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例須與下述一些疾病相鑒別。
2.1腦性巨人癥GH瘤所致巨人癥要與腦性巨人癥鑒別。后者較少見,出生后到4歲以前生長迅速,有早熟現象,常有腦積水,智力發育差。X線蝶鞍正常,血GH正常。
2.2Marfan綜合征本病可與巨人癥混淆,它是先天性中胚層發育不良性疾病,30%有遺傳性。表現為生長迅速,身高比正常人要高出許多,而軀體和手指、足趾細長,呈蜘蛛樣,并常伴一些其他表現,如頭部呈長形,有扁平足,皮脂缺乏,肌肉萎縮,半數以上有晶體脫位、視網膜剝離和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是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無GH升高和內分泌代謝的異常。
2.3無睪巨人癥因性腺萎縮,性功能低下,致骨骺閉合晚,骨齡延遲,身材較高大、細長,類似巨人癥,但X線蝶鞍不大,骨骼結構較巨人癥和肢端肥大癥小,指間距超過身長,GH水平正常,無內分泌改變。
2.4皮膚骨膜增厚癥多為青年男性,外形類似肢端肥大癥,手足增大,皮膚增厚,但無頭顱增大,也無蝶鞍增大和壓迫癥狀,無內分泌和生化代謝紊亂,血GH正常。
- 上一篇:市場營銷專業企業實踐個人總結
- 下一篇:計算機專業假期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