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包藥機優化藥品調劑模式的實踐

時間:2022-10-19 09:44:55

導語:自動包藥機優化藥品調劑模式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動包藥機優化藥品調劑模式的實踐

摘要:目的探討自動包藥機應用于住院藥房的的優缺點,為優化藥房調劑模式提供參考。方法通過與傳統藥品調劑模式對比,探討自動包藥機在住院藥房藥品調劑模式的優缺點,并提出建議。結果自從自動包藥機使用后,藥品調劑質量、工作效率和藥學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醫院運行成本總體減低。結論自動包藥機提高藥師工作效率,降低醫院運行成本,自動包藥機包藥模式是醫院藥房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所在。

關鍵詞:自動包藥機;優化;住院藥房;藥品調劑模式;實踐分析

本院藥學部由藥庫、門診藥房,住院藥房和急診藥房四部分組成,住院藥房服務對象是護士和出院帶藥的患者,工作量大。隨著智能化和自動化的不斷發展,自動包藥機被引用到藥房的工作中〔1〕。我院住院藥房在2016年引進DIH口服藥自動包藥機,從此擺脫口服藥長期醫囑人工配藥的調配模式,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即通過醫院HIS系統傳送醫囑,根據醫囑智能分配藥袋數量,將長期醫囑中服藥時間相同的口服藥品包入一個藥袋內。在使用的3年多的時間里,筆者將自動包藥機配藥模式與傳統人工配藥模式對比,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自動包藥機在住院藥房藥品調劑工作中的利與弊。

1工作流程的對比

(見圖1)。1.1自動包藥機提高藥師備藥及配藥的準確性,提高用藥的安全性。一方面,傳統配藥模式在藥師備藥時,都是靠藥師對裸藥的外觀識別能力與擺放藥品位置的熟悉度來完成,精力稍不集中就會出錯,且跟藥師的業務能力息息相關;而使用自動包藥機后,藥師在藥品準備及加藥過程中,包藥機可協助把關,比如投藥時,藥盒擺放位置錯誤,藥盒芯片紅燈提示,并且包藥機在包藥過程中會拒絕出藥。另一方面,調配藥品時,人工擺藥模式藥師僅調配好藥品,沒辦法再次核對,接著護士核對;而使用自動包藥機包藥后,自動包藥機首先對醫囑審核,對不符合我們預先制定的用藥規則不給予配藥警示,這時藥師審核醫囑,對不合理用藥的及時與醫生溝通;符合用藥規則的繼續配藥,藥師再次核對藥品數量,護士領藥時認真核對,從而保證了藥品的“雙重核對”,減少配藥差錯,提高用藥的安全性。根據本院護士的回饋而知,自從自動包藥機進駐住院藥房,藥品調配準確率明顯提高。同時有文獻報道〔2〕自動包藥機明顯降低藥品調配差錯的發生率,從31.2%下降到13.4%。1.2規范醫囑,杜絕不規范的處方由于自動包藥機只能調配符合我們預先制定的用藥規則的醫囑,不符合規則的醫囑拒絕調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醫生隨意用藥,特別是藥品的用法用量,促進合理用藥。1.3避免污染傳統的人工調配模式時,口服藥通常是藥師人工掰藥,然后放在玻璃瓶中,在這過程出現容易造成藥品污染、受潮的問題,而自動包藥機調劑模式的所有操作基本是密閉的,減少污染〔3〕。

2自動包藥機提高工作效率

自2015年以來,我院住院藥房每天長期口服藥醫囑1200~1500條,收集2016年5月1日~5月31日(人工擺藥)與2019年5月1日~5月31日(自動包藥機包藥)的長期口服醫囑,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通過每天配藥的醫囑量和每份醫囑所需要的時間,每天藥師工作人數和時間,每小時工作醫囑數和護士核對藥品需要的時間等方面對比,分析人工配藥和自動包藥機包藥的工作效率,詳見表1。通過對比,自動包藥機提高藥師和護士的工作效率。對于藥師來說,人工調劑醫囑每天大概需要7~8h(不包括核對),而使用包藥機包藥后,整個調劑過程只需要2~3h(調劑與核對),提高了藥師調劑工作效率,從而藥師能有更多時間服務于出院患者,指導患者安全、合理用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了藥學服務質量,同時能夠安排更多藥師參與臨床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對于護士來說,縮短領藥等候時間,人工擺藥時,臨床護士核對藥品時間平均1h/科室,使用包藥機后,護士約用0.5h核對完本科室的藥品,從而有更充足的時間服務于臨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護理病人。另外,傳統的擺藥模式需要擺藥的時間比較長,為了不讓護士等候時間過長,藥師經常不等護士核對醫囑就接收/進行審核發藥,假如醫囑臨時有改動,這時護士只能通過沖賬退藥,重新錄入醫囑,進一步增加藥師和護士的工作量,增加時間成本。自動包藥機能有效提高藥師工作效率,完美地避免了這個不必要的努力。

3自動包藥機降低總體運行成本,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

3.1醫院人力成本降低人工擺藥時,按照雙重核對原則,整個病區的藥品調配工作至少需要3位藥師完成,按我院現有床位1000張,每張床位平均每天使用3個藥杯,每個藥杯的清洗時間按20s〔4-6〕計算,每天清洗這些藥杯需要消耗17h,如果按人均日工作8h,月工作22天計算,這些藥杯的日常清潔消毒工作需要安排2個藥師完成。按某院藥師年薪計7萬,人工配藥模式需要醫院支出藥師年薪約35萬,而使用自動包藥機包藥后,口服藥的調劑核對工作只需要2位藥師就能完成,支付藥師年薪14萬,藥師年節約工資成本約21萬;另外,包藥機配藥縮短護士核對藥品時間,傳統的塑料藥杯擺藥模式時,每個科室護士核對藥品時間平均1h,而使用自動包藥機包藥后,只需要0.5h/科室就完成口服藥品核對工作,本院共有26科室,共節省13h/天,按每天工作時長8h,本院護士年薪計6萬,護士年節約成本約10萬元,醫院人力總成本降低31萬。3.2機器運行成本計算人工擺藥時主要成本是藥杯的耗損,藥杯損耗小,價格便宜,且經清洗消毒后可以循環使用,故相對于包藥機的運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而購入自動包藥機后折舊成本,200萬元設備10年折舊計算,加上年耗材費約8萬元,年機器藥盒成本1萬元(估計每年更換10個,每個1000元),機器年維護費5萬元,自動包藥機年運行成本約34萬元。3.3減少藥品浪費現象,提高盤點準確性,方便藥品庫存管理藥品的非正常損耗在醫院中普遍存在,據衛生部不完全統計,大約在3‰,損耗金額高達每月幾十萬元〔7〕。傳統人工配藥模式時每月對拆零藥品統計不規范,盤點不準確,自動包藥機方便對拆零藥品的數量監控,藥師可根據藥品實際消耗的情況適當添加藥品,也便于藥品庫存管理,提高了盤點數據的準確性。總而言之,使用包藥機后,機器運行及耗材成本增加,但人力成本大大減少,兩者基本能相互抵消,對醫院的實在經濟效益影響不大,但顯著提高醫院服務治療,無形中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詳見表2。

4自動包藥機的不足及改進

4.1對藥師要求較高,應不定期給予藥師相關培訓自動包藥機包藥的過程雖然是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過程,但錯誤的情況偶有發生。藥師應嚴格按照包藥機相關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系統軟件,做好日常清潔維護,定期清理內部藥槽,排查機器常見小故障,減少包藥過程中少藥、多藥及拒包藥等現象。另外,藥師手工加藥需認真操作,尤其對手工加在MDU藥盒的藥品,成品藥袋應認真核對,以避免配藥差錯,減少嚴重的醫療事故的發生。4.2針對藥品的拆零和保存問題,住院藥房立即配備自動剝藥機,藥師根據本院用藥情況制定適當的拆零原則貯備充足的拆零藥品是包藥機工作效率的必要因素,拆零藥品品質的優良是包藥機調劑質量的重要保證;但另一方面,過多的藥品拆零會影響藥房藥品流轉以及無法保證藥品品質,不利于藥品庫存管理及維護,為此,我們制定了適當的藥品拆零原則(理化性質穩定,用量大的藥品備藥5天的量,用量小的備20天的量,對于理化性質不太穩定的藥品,將裝填周期縮減至1~2天,或者在不影響藥品質量的情況下,將適量藥品盡量除去外包裝,放置于機器附近備用)。另外藥房配備了自動剝藥機,提高備藥速度,拆零的藥品裝入固定的密封盒,避免了藥品手工剝藥的污染。4.3藥品的劑型及大小有嚴格的要求,增加運行成本包藥機的藥盒是根據藥品的大小和形狀而制定的,如果藥品性狀發生的改變,這是需要藥師根據新藥的外觀,聯系工程師重新制定藥盒,增加經濟成本且需要等候幾天,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顆粒劑與口服液不能自動包藥,還需要人工擺藥,這需要我們藥師跟臨床醫師,信息科建立良好溝通,制定醫囑錄入原則。

5結語

從人工配藥轉換成自動包藥機包藥,這是我院藥房調劑模式的一大進步,也是實現藥房現代化的開端。隨著醫院藥學的發展,傳統的藥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藥學的發展,藥師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藥師從單純的藥品調劑的工作發展至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及提高藥學服務,這明顯增強藥師的工作強度,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藥學服務質量。自從自動包藥機使用后,醫院運行成本總體在減低,藥品調劑質量、工作效率和藥學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提高了。自動包藥機的使用比較晚,小問題小毛病的存在必可不少,但通過藥師發現問題,工程師解決問題等實踐,自動包藥機在藥品調劑過程更加準確高效。

參考文獻

〔1〕馮光富,溫慧敏,李儒杰,等.人工智能對醫院藥學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房,2018,29(16):12-14.

〔2〕AnacletoTA,PeriniE,RosaMB,etal.Medicationerrorsanddrugdis-pensingsystemsinthehospitalpharmacy〔J〕.Clinics,2005,60(4):325-332.

〔3〕譚玲,孫春華.有助于提高醫院藥學服務水平的全自動口服擺藥機〔J〕.中國藥房,2006,19(3):228-230.

〔4〕劉敏豪,劉銳鋒,梅全喜,等.紙塑藥袋調劑模式在藥房應用的實踐與體會〔J〕.亞太傳統醫藥,2018,014(007):205-207.

〔5〕雷莉,陳旭.中心藥房配藥杯微生物監測及消毒方法的選擇〔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0,20(10):689.

〔6〕李蔚華.醫院口服藥杯污染調查分析〔J〕.農墾醫學,2001,23(3):192.

〔7〕楊龍頻,李寅.自動包藥機在優化藥品調劑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06,3(7):49-51.

作者:林東蘭 陳健達 鄺植雄 余天藍 羅利瓊 單位:臺山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