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藥理活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4 09:00:00

導語:苦參藥理活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苦參藥理活性研究論文

【關鍵詞】苦參

苦參(SophoraflavescensAit)為豆科槐屬植物,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藥物之一,其性味苦寒,歸心、肝、腎、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尿的功能。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癢、濕疹、濕瘡、皮膚搔癢、疥瘡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其主要成分為苦參堿matrine,氧化苦參堿oxymatrine等多種生物堿類成分,苦參醇kurarinol、苦參丁醇kuraridinol等多種黃酮類成分,另含氨基酸類,揮發油類,糖類,有機酸類,內酯類成分等[1]。近幾年,對苦參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斷深入,現將國內外對苦參藥理活性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抗腫瘤活性

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不僅是腫瘤細胞增殖和分化異常所致,而且還是腫瘤細胞異常凋亡的結果。因此,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和凋亡,對臨床治療腫瘤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近幾年的研究表明,苦參對惡性葡萄胎、絨癌、子宮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內癌細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滅作用,苦參堿對腫瘤細胞具有選擇性殺傷作用,還能通過改變細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腫瘤的生長,而且這種影響是廣泛的、多部位的[2]。研究表明,用苦參堿治療各種晚期癌腫,能減輕癥狀,延長存活期,且不破壞正常白細胞的產生,甚至能升高白細胞,提高機體抵抗力,這是許多治療藥物難以達到的。對苦參堿在抗腫瘤機制方面的研究概括起來其抗腫瘤活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苦參堿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細胞株HepG2的增殖。MTT試驗顯示,苦參堿對HepG2抑制作用有時間劑量依賴性。隨著作用時間延長和藥物濃度的增加,HepG2細胞存活率明顯降低,細胞DNA合成亦相應降低。病理學研究表明,苦參堿可抑制肝癌HepG2細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殺傷作用[3]。其作用機制是苦參堿抑制部分腫瘤細胞從G期進入S期,從而抑制其增殖。

1.2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和凋亡苦參堿不僅能抑制細胞增殖并促進其良性分化,還能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參堿對K562細胞的分化作用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濃度的苦參堿對K562細胞具有一定的誘導分化效應[4],這一結果為臨床探索中藥非殺傷性治療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曾暉等人[5]研究發現,苦參堿具有誘導人胃癌SGC7901細胞凋亡的作用。1.0mg/mL苦參堿作用于SGC7901胃癌細胞株48h,光鏡下可見大量的凋亡細胞,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細胞凋亡率呈上升趨勢。有學者發現,大部分腫瘤有端粒酶活性表達,而正常細胞(除生殖細胞外)沒有端粒酶活性表達,不能無限分裂,因而端粒酶有可能成為腫瘤治療的突破口[6]。最近一些研究探討了不同濃度的苦參堿對K562細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體外用藥2~5d后,利用TRAPELISA方法檢測K562細胞端粒酶的活性顯著降低,同時伴隨著細胞的明顯分化,推測苦參堿可能抑制端粒酶的RNA模板或蛋白質亞單位(如端粒酶逆轉錄酶)等組分的一個或多個基因的表達,從而下調了端粒酶的活性,同時導致細胞進一步分化,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7]。

1.3抑制腫瘤轉移CD44分子是粘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員,它所編碼的是細胞表面的一組跨膜糖蛋白。目前已發現有16種CD44分子的變異異構體,即CD44V,一些腫瘤轉移的過程中往往伴有CD44表達的上調[8]。CD44V的表達有助于腫瘤細胞獲得轉移潛能。研究表明,苦參堿處理后的PG細胞(人肺高轉移巨細胞癌細胞系)CD44、CD49粘附因子表達明顯減少,內皮細胞通透性明顯降低,表明苦參堿可明顯抑制腫瘤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粘附,減輕腫瘤的轉移[7]。

2對治療慢性肝炎、肝損傷及抗肝纖維化的作用

苦參素的主要成分為氧化苦參堿,是從苦參根中提取出的一種生物堿。在臨床上具有免疫調節、保護肝細胞及抗病毒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苦參素能夠抑制HBVDAN的復制及表達[9]。因此,苦參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價值。甘樂文[10]等報道,苦參素對CCl4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損傷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用CCl4造成大鼠慢性肝損傷的病理過程與人類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發展的病理過程相類似,因此,苦參素有可能治愈人類肝損傷,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發展,對急性肝損傷也具有保護作用。劉天燈[11]報道,苦參素能有效降低血液中HA(血清透明質酸)、PC(型前膠原)、ALT(丙氨酸轉移酶)和TBIL(總膽紅素)的含量,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炎性細胞浸潤及肝細胞壞死,具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研究發現,苦參堿能顯著減輕大鼠肝細胞壞死,保護肝細胞,降低不同試驗階段大鼠血清中ALT及HA的含量,有效防治肝的纖維化[12]。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3.1抗心率失常作用苦參堿200μmol/L的能顯著減慢離體大鼠右心房的自發頻率,拮抗異丙腎上腺素誘發的心率加快認為苦參堿有抗β腎上腺受體作用[13]。給家兔靜脈注射30mg/kg氧化苦參堿,能縮短異丙腎上腺素誘發的心率失常的恢復時間;靜脈注射42mg/kg的槐果堿,能對抗氯化鈣誘發的小鼠室性心率失常和烏頭堿誘發的大鼠心率失常;靜脈注射20mg/kg的槐胺堿,能對抗烏頭堿和氯化鈣所致的大鼠心率失常;靜脈注射槐定堿,可預防或治療烏頭堿誘發的大鼠心率失常;而苦參堿對大鼠有明顯的抗心率失常作用。趙慧娟[14]報道,苦參總黃酮能降低氯仿誘發小鼠室顫的發生率,表明苦參總黃酮同樣具有抗心率失常作用。

3.2對其他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余志華[15]報道,氧化苦參堿對心肌卻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且這種保護作用不具有劑量依賴性。苦參堿具有降血脂、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冠狀血管收縮和增加流量、預防心肌缺血的作用。50mg·kg-1苦參堿能顯著降低大鼠實驗性高血脂癥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16]。氧化苦參堿具有強心作用,能明顯增加正常離體蟾蜍的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強心的同時不增加心率,并能顯著增加戊巴比妥鈉和低鈣離子體心衰模型的心肌縮力[17]。

4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苦參能明顯抑制小鼠的自發活動,能拮抗苯丙胺和咖啡因的中樞興奮作用,增強戊巴比妥鈉及水合氯醛的中樞抑制作用。槐果堿、苦參堿、槐胺堿及槐定堿均能不同程度升高大鼠紋體及前腦邊緣區的多巴胺代謝物——二羥苯乙胺(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槐果堿還能降低紋狀體中多巴胺含量,將其注入延髓能明顯升高腦內的cAMP(環腺苷酸)[16]。蔣袁絮等人[18]用經典的藥理試驗方法證實,氧化苦參堿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等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苦參堿與氧化苦參堿有類似安定的作用,對中樞均有抑制作用,并與腦中遞質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增加有關,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

5對免疫系統的活性作用

苦參中的生物堿——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果堿、槐胺堿及槐定堿均為免疫抑制劑,對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應,對依賴T細胞的抗致敏紅細胞(SRBC)有抗體反應,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胺堿均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應。氧化苦參堿對小鼠脾T、B淋巴細胞和細胞因子呈雙向調節作用,即高濃度(1mg/mL)呈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應,而低濃度(10~5mg/mL)則有明顯的增強效應,較高濃度時與分裂霉素對淋巴細胞的作用呈協同作用[16]。

6抗炎抑菌作用

苦參有抗炎抑菌作用,對痢疾桿菌、金色葡萄球菌、維白痢沙門氏桿菌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瑾色毛癬菌等十多種皮膚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9]。肌肉注射苦參堿,能明顯對抗由巴豆油誘發的耳殼炎癥,長期給藥,其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苦參還對大鼠后肢因角叉菜膠誘發的炎癥及因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誘發的滲出性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0]。苦參根的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對G(+)菌MIC在25~50ng·mL-1之間,對枯草桿菌尤為敏感;對G(-)綠膿桿菌值MIC為25ng·mL-1[21]。李洪敏等人[22]采用二倍梯度稀釋法研究苦參堿對結核桿菌的作用,結果表明苦參堿對結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濃度為10mg/L,但殺菌效果較弱。現已知苦參抗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定堿、三葉豆檀甙和高麗槐素[23]。

7抗病毒活性

玄延花等[24]報道,采用細胞化學染色、心肌酶及MDA含量測定等方法,證明苦參堿具有抗柯薩奇B3病毒(CVB3)能力,對體外培養的小鼠感染CVB3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苦參總堿濃度在0.0002~3.125g/mL時,可產生明顯的抗柯薩奇B病毒(CVB)活性,且作用與藥物濃度存在劑量依賴關系。劉晶星等[25]以純化的CVB作為病毒蛋白質對照,研究其作用機理,結果表明純化苦參總堿抗CVB的作用機理是不影響病毒的吸附,它能進入細胞內影響病毒的生物合成,主要表現為抑制病毒蛋白質的合成。研究表明,苦參總堿在體外有明顯抗CVB3(柯薩奇B組3型病毒)的作用[26]。近幾年氧化苦參堿在治療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主要進展如下:①氧化苦參堿具有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②氧化苦參堿能抑制膠原活動度和防治肝纖維化;③氧化苦參堿可阻斷肝細胞異常凋亡;④氧化苦參堿對實驗性小鼠肝衰竭具有保護作用;⑤氧化苦參堿治療慢性肝炎取得良好療效[27]。

8抗生育作用

苦參堿體外殺精子效力研究顯示,使精子瞬間失活的最低有效濃度為0.85~3.15g/L,與國外殺精子劑比較,苦參堿的有效殺精濃度強于TS88,稍弱于NP10。另有報道,體外抑精活性存在明顯的量效關系,低濃度時可使精子運動受抑制,隨著濃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漸增強[28]。

9抗過敏和平喘作用

鮑淑娟等人[29]報道,氧化苦參堿能抑制IgE和由抗原引起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但不改變Pa細胞的cAMP水平,說明氧化苦參堿有抗過敏作用;對大鼠、豚鼠的離體氣管、回腸平滑肌在有Ca2+和無Ca2+的情況下,苦參堿均能明顯地對抗組織胺、乙酰膽堿和氯化鋇興奮氣管平滑肌和腸平滑肌的作用,在無Ca2+的情況下,這種對抗作用更為明顯。可見,苦參具有平喘作用,臨床上已用來治療支氣管哮喘及喘息型氣管炎。

苦參還有利尿、鎮靜、鎮痛解熱的作用,苦參中的苦參堿和黃烷酮類化合物均對胃粘膜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具有止瀉、治療變應性鼻炎和抗陰道滴蟲的活性等多種藥理作用,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LaiJP,HeXW,JiangY,etal.PreparativeseparationanddeterminationofmatrinefromtheChinesemedicinalplantSophoraflavescensAitbymolecularlyimprintedsolidphaseextraction\[J\].AnalBioanalChem,2003,375(2):264

2苗抗立,張建中,董穎,等.苦參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2):6973

3司維柯,尚桃元,康格非.苦參堿對人肝癌細胞HepG2的細胞形態影響和相關增殖因素的變化[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0,22(6):553556

4ZhangLP,JiangJK,TamJW,etal.EffectsofmatrineonproliferationanddifferentiationinK562cells[J].LeukRes,2001,25(9):793800

5曾暉,張梅潔,張曙,等.苦參堿體外對胃癌細胞的殺傷作用[J].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2004,24(1):3840.

6DomeLS,LookAT.Threemoleculardeterminantsofmalignantconversionandtheirpotentialastherapeutictargets[J].CurrOpinOn-col,1999,11:5867

7陳偉忠,林勇,謝渭芬.苦參堿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腫瘤學雜志,2002,8(1):47

8ShiratoriH,KoshinoT,UesugiM,etal.Accelerationoflungmetastasisbyup-regulationofCD44expressioninosteosarcoma-derivedcelltransplantedmice[J].CancerLett,2001,170(2):177182

9黃祝青,龔守軍,孫永年,等.苦參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分析[J].肝臟,2002,7(1):6768

10甘樂文,王國俊,李玉莉.苦參素對大鼠慢性肝損傷的防護作用[J].中草藥,2002,33(4):339341

11劉天燈.苦參素抗纖維化作用的臨床評價[J].安徽醫藥,2002,6(2):2526

12陳偉忠,張俊平.苦參堿對實驗大鼠肝纖維化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0,19(5):410413.

13RohSS,KimCD,LeeMH,etal.thehairgrowthpromotingeffectofsophoraflavescensextractanditsmolecularregulation[J].Dermatolsci,2002,30(1):4349

14趙慧娟,孫文基.苦參中黃酮類化合物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5,28(3):247251

15余志華,馮義柏.氧化苦參堿對實驗性心肌缺血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2006,41(4):272275

16劉梅,劉雪英,程健峰.苦參堿的藥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9):801804

17孫敬勇,仲英,左春旭.苦參素藥理研究進展[J].齊魯藥事,2004,23(7):3638

18蔣袁絮,余建強,彭建中.氧化苦參堿對小鼠的中樞抑制作用[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0,22(3):157158,162

19鄭永權,姚建仁,邵向東.苦參化學成分及農業應用研究概況[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0,21(1):2426

20李正蓉.苦參素的藥理與臨床臨床研究進展[J].華西藥學雜志,2003,18(6):435437

21尙飛,陳芳曉,錢春.苦參中黃酮成分的藥理研究進展[J].藥品評價,2004,(5):385387

22李洪敏,馮端浩.中藥苦參堿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2,18(6):383384

23苗抗立,張建中,董穎,等.苦參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2):6973

24玄延花,曹春花,曹東鉉,等.苦參堿對體外培養小鼠心肌細胞感染柯薩奇B3病毒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0,7(2):90

25劉晶星,陳福祥,陳曙霞.苦參總堿抗柯薩奇B病毒作用機理研究[J].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1996,16(3):183185

26楊志偉,周婭,曹秀琴.苦豆總堿、苦參總堿體外抗柯薩奇B3病毒的作用[J].寧夏醫學雜志,2002,24(12):707710

27王國俊,蔡雄,王俊學,等.苦參素(氧化苦參堿)治療慢性肝炎的基礎與臨床[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9,20(7):445

28劉玉清,宋曉東.苦參的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3,3(4):234237

29鮑淑娟,李淑芳,周文正.苦參堿平喘作用機理探討[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11(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