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論文
時間:2022-07-24 09:04:00
導語: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代和教育的發展以及傳統醫藥行業的變化對醫藥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目前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本文從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專業能力強的基礎人才;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轉變教育觀念,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人才;構建多元化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四個方面論述如何構建新的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與現代教育理念和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接的醫藥衛生人才。
[關鍵詞]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
高等醫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醫藥教育機構中的學生在學制內通過與高等醫藥教育機構中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而達到我國教育方針指導下的人才培養規格的功能系統。它具有目的性、時間性、特色性、結構性、系統性等方面的特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際醫藥模式的變化、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ISUME)的提出以及國家藥監局對藥品監控力度的加大,傳統的醫藥行業也正醞釀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步入,對醫藥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前的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我國高等醫藥教育幾十年來在規模、結構、效益、質量等方面有著明顯的進展。但面對時代和醫藥產業發展對創新的要求,如何從源頭培養面向產業的應用型醫藥人才,是高等醫藥學教育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模式是以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為基礎的。目前,中醫藥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三段式”,即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臨床實習三個階段。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有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種模式存在著課程設置單一,結構不合理;教學與實踐脫節,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等問題,而當今世界,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無異也是瞬息萬變。因此,這種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醫藥產業和醫藥市場對醫藥人才的需求。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構建必須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把以知識傳授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以高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體系上來,樹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觀念。
二、構建新的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與現代教育理念和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接的醫藥衛生人才
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注重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培養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醫藥人才。
1.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專業能力強的厚基礎人才。高等醫藥院校樹立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一是要培育特色醫藥專業,突出醫藥學等優勢學科;二是形成涵蓋醫學、藥學及相關專業的醫藥專業體系,在重點建設醫藥學專業的基礎上,利用基礎學科優勢,調整專業結構,拓展新專業,融入醫藥信息、生物工程、醫藥管理等專業課程,以醫藥專業相關領域為重點,做到醫藥專業與相關專業協調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批高新技術診療設備和信息技術應用醫療衛生服務的出現,同時制藥工業、衛生公共服務等產業亦迅猛發展,給醫藥學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只有轉變觀念,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學科交叉,構建符合社會需求的協調發展的醫藥專業體系,努力培養具備扎實的醫藥衛生專業知識及深厚的醫藥基礎專業的厚基礎人才。
2.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高等醫藥院校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必須與區域經濟相對接,在專業建設上貼近市場,提高教育質量,重視打造優秀本科教育。學校首先在專業設置上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依托良好的醫藥學科優勢,通過不斷地培育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拓展新專業,使之形成與區域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接的本科專業體系。高等醫藥院校要注重根據區域社會經濟與醫藥衛生事業的需求,積極轉變教育思想,進行教育改革,在教學改革方面從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適應面、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等全方位進行探索。重視打造“優秀本科教育”品牌,從醫藥人才培養的特點和學校實際出發,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從各方面提高對教學的支持力度。高等醫藥院校要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加大實踐教學平臺的投入,建設各級教學科研服務平臺,強化產學研基地建設。同時,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推行多層次的創新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
3.轉變教育觀念,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人才。高等醫藥院校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教育新理念,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特別是人文素質教育。樹立綜合教育的理念,重視人文學科的發展,確立人文學科在大學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在課程設置、資源配置、經費投入、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人文學科充分的保證,在教育體制上盡快實現由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同時,人文素質教育還要滲透到校園生活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中去,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人文教育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4.構建多元化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不斷發展的醫藥產業和醫藥市場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打破僵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創新教育的阻礙,建立起一種靈活的、具備生命力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如專業設置按照擴寬專業口徑、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的原則進行調整、改革和重組,緊密聯系社會人才需求,形成與區域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接的專業體系,落實醫藥衛生行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在進行充分社會調研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隨需而變,構建包括通識教育課、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特色(方向)課等5大平臺的大平臺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實踐教學體系由課程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現場教學、實驗室開放和社會實踐五個層次組成,這五個層次既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課內與課外銜接,校內與校外互補,基礎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保證了學校培養的學生始終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醫藥院校要進一步調整辦學思路,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實現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段濤,楊國柱.淺議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技創業月刊,2007,(8).
[2]王英文,王忠.醫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舉措思考[J].理論界,2006,(2).
[3]平,牛曉靜.關于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0(4).
[4]于鋒,徐曉媛.從實踐教學入手推進藥學創新教育[J].藥學教育,2003,(19).
[5]朱紅英.醫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問題探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5,4(2).
- 上一篇:膏滋藥制備和創新論文
- 下一篇:八一建軍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