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中醫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3:29:00

導語:肝性腦病中醫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肝性腦病中醫藥研究論文

【摘要】中醫學認為,肝性腦病病因為感受濕熱外邪或飲食不節或染蠱惑疫病等。多數醫者認為本病是由于病程遷延日久難愈,而致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氣機逆亂,甚至陰竭陽脫,邪擾心營,瘀熱痰濕蒙閉心竅而致。運用中醫辨證論治,采用專方專用、經驗方應用等治法,對肝性腦病療效顯著。

【關鍵詞】肝性腦病/中醫藥療法;陰竭陽脫;邪擾心營;綜述

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以意識改變和昏迷為主要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綜合病征。其臨床表現輕者僅有性格、行為、智力方面的微細改變,重者出現明顯意識障礙,故曾稱為肝昏迷。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祖國醫學的“黃疸”“瘟黃”“臌脹”“昏憒”“神昏”等范疇。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本病的中醫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現就近年來有關肝性腦病的中醫藥治療研究,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1.1中醫學認為本病病因為感受濕熱外邪或飲食不節或染蠱惑疫病等。多數醫者認為本病是由于病程遷延日久難愈,而致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氣機逆亂,甚至陰竭陽脫,邪擾心營,瘀熱痰濕蒙閉心竅而致。劉燕玲等[1]認為本病病機為熱火痰濁蒙閉清竅或氣血陰陽衰竭,神無所依。呂文哲等[2]認為本病主要病機是肝病后期,痰瘀熱毒等阻塞清竅,導致陰陽逆亂,神明蒙蔽所致。卓蘊慧等[3]認為本病病因多為濕熱腑濁和痰瘀互結,擾亂神明。張永霞[4]認為其病機為邪毒內蘊臟腑,郁久化熱,肝風內動,擾亂神明。

1.2西醫學認為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大多數學者認為產生肝性腦病的病理生理基礎是來自腸道的許多毒性代謝物未被肝臟解毒和清除。經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透過血腦屏障而致腦病[5],但氨中毒學說依然處于中心地位[6],該學說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近年來,假神經遞質和r氨基丁酸(GABA)神經引力增高也受重視。易安等[7]用安易醒(FZ)競爭性地抑制阻斷中樞作用,使原性神經張力下降,達到清醒神志的目的。但更能為人們所廣泛接受的還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氨基酸代謝異常、假性神經遞質形成、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復合受體學說、錳沉積學說、神經毒性物質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協同作用等[8]。

2中醫治療

2.1辨證分型李欣越等[9]分3型論治,濕濁蒙竅型,灌服局方至寶丹;痰熱內閉型用清開靈注射液;氣陰兩竭型用生脈注射液。史文麗[10]把本病分為2型,陰液耗損、風陽上逆型,用犀角地黃湯;熱毒熾盛、痰火上擾型,用溫膽湯加味。王方州[11]將本病分為熱毒內陷心包型,用黃連解毒湯加減;痰濕蒙閉清竅型,用滌痰湯加大黃和蘇合香丸;氣陰兩竭型,用生脈散合犀角地黃湯。張安娜等[12]分本病為5型:痰氣郁結、濕濁蒙竅型,方選茵陳四苓湯合菖蒲郁金湯化裁;熱毒熾盛、毒火攻心型,用清瘟敗毒飲加減;營血郁熱,心神昏亂型,選茵陳蒿湯、五味消毒飲、犀角地黃湯3方化裁;陰虛陽亢、虛火兼瘀型,選羚羊角湯合膈下逐瘀湯化裁;陰竭陽脫型,方選參附龍牡湯化裁。毛德文等[1314]分4型論治:熱毒熾盛,熱入心包型,方選解毒化瘀Ⅱ方合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痰濕內盛,痰迷心竅型方選菖蒲郁金湯加減合蘇合香丸;肝腎陰虛,肝陽上擾型,治宜滋補肝腎,清熱熄風;陰陽兩竭,神明無主型,以益氣養陰,回陽固脫為治法。

2.2專方專用方典美等[15]應用參菊飲保留灌腸治療肝性腦病,總有效率87%。毛德文等[16]證明解毒化瘀顆粒在降低腸源性內毒素水平,改善肝性腦病方面優于安宮牛黃丸組(P<0.01)。卓蘊慧[3]證明用清開顆粒灌腸治療肝性腦病在促進清醒、降低血氨,改善患者的NCT、DS水平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黃學軍等[17]采用化濁解毒醒腦液高位保留灌腸治療,能顯著改善肝功能、降血氨、抗肝性腦病的作用,總有效率95.8%。鄒碧泉[18]用大承氣湯保留灌腸治療40例肝性腦病,總有效率92.5%,認為大承氣湯保留灌腸能明顯降低肝性腦病患者血氨水平。

2.3經驗方應用劉茵等[19]采用大黃煎劑(醋制大黃30g,烏梅30g)保留灌腸作為治療組,乳果糖保留灌腸作為對照組,結果在總有效率、催醒作用、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葛球芳等[20]采用復方大黃煎劑保留灌腸治療肝民生腦病,患者血氨水平下降,清醒時間提前。譚柳純[21]采用西藥治療加中藥腸道滴注自制中藥煎劑(大黃30g,烏梅30g)作為觀察組,單純西藥作為對照組,結果:觀察組顯效率為57.0%,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顯效率為27.5%,總有效率60%,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吳筱萍等[22]采用自擬中藥煎劑(生大黃30g,芒硝10g,厚樸10g,烏梅20g)灌腸治療肝性腦病,總有效率68%。郭子媛等[23]觀察復方大黃煎劑(生大黃30g,烏梅20g,芒硝10g,厚樸10g)聯合乳果糖食醋灌腸治療肝性腦病,能明顯縮短患者的清醒時間,并可迅速控制肝性腦病的臨床癥狀,降低病人死亡率和不良反應。

3問題與展望

對于肝性腦病的治療中醫療效肯定,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特色與優越性。但目前中醫對肝性腦病的認識與治療并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還沒有形成規范化的辨證及治療方案,中醫治療大多停留在經驗用藥的基礎上,觀察指標僅限于一般臨床癥狀、腦電圖、血清氨內毒素水平等指標,缺乏與現代醫藥有效結合,且實驗研究較少,如能結合現代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開展中醫藥防治分子生物學研究,將能為中醫藥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展現更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劉燕玲,洪慧聞.肝膽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0.

[2]呂文哲,李曉燕.通腑瀉熱合劑灌腸治療肝性腦病33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06,41(5):277.

[3]卓蘊慧,商斌儀,陳建杰,等.清開顆粒灌腸治療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8):2728.

[4]張永霞.清開沖劑治療肝性腦病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7):1749.

[5]吳新娟.生大黃治療肝炎后肝硬化并發肝性腦病116例,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9(3):194.

[6]KatayamaK.Ammoniametabolismandhepaticencephalopathy.HepatolRes.2005,30:7380.

[7]易安,易紅.安易醒搶救肝性腦病3例[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5,7(1):37.

[8]BleiAT,Cordobaj,Hepaticencephalopathy[J].Gastroenterology,2006(96):19681976.

[9]李欣越,周靜冬.中西醫結合救治肝性腦病伴高血糖1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1,8(3):184.

[10]史文麗.千金方治療肝性腦病醫案3則[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3):6263.

[11]王方州.中醫辨證施治肝性腦病12例[J].西部醫學,2005,17(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