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衛生情況及對策
時間:2022-08-20 03:19:26
導語:老年人口衛生情況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衛生服務中,對高危性人群的研究,是預防醫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期望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成為必然趨勢。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社會特征,對其“老有所醫”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顯得愈來愈重要。本文以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1985年簇中國人口年鑒》、1986年‘中國衛生統計年報資料》以及1987年、中國社會統計資料》中的人口、社會經濟、文化和衛生狀況等為基本數據,應用描述性和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論證和建議當前我國老年人口社會衛生服務應采取的對策。
一、中國老年人口年齡構成及文化素質
1.年齡構成中國老年人口增長成為必然趨勢老年人口構成增長,即所謂人口老化間題有兩種不同的劃分,一是指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中的比重超過10%;另一是指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表1中國老年人口構成年份總人口數(萬)60歲及以上人數(萬)占總人口比重(不)195319641982198458796704991003911034754310478776708400.33.79。64。12由表1可見,中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呈增長趨勢。50年代初和60年代中期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當時人口增長失控所致,相對的老年人口比例減少〔‘)。但是,從30多年來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于全國人口增長速度。1953年到1984年,全國人口由5.88億人增加到10.35億人,增長76%;而老年人口由4310萬人增加到5400萬人,增長94.9)%。由于計劃生育的推廣,死亡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于全國人口增長速度的趨勢,必將繼續擴大。
2.文化構成我國老年人口的文化科學素質較差,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口更差。據一九八二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在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79.39%;小學文化程度的占16.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n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0.86%,大學文化程度的僅占。.32.%。從性別看,老年人口文化程度,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老人的文盲、半文盲比為60.86%,女性老人的文盲、半文盲比竟高達95.43%。文化素質對健康長壽有重要影響(見后)。因此,認真解決老有所學,學有所用的間題,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衛生素質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國老年人口衛生狀況
1.老年人口死亡率老年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趨勢。農村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與1981年同期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如法國),我國老年人口死亡率仍有期望進一步下降。
2.老年人口前三位死因構成中國老年人口前三位死因構成分別是: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由表4可見,城市55歲以上老人前三位死因構成的合計為72.27%;農村為67.38%。說明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我國老人的三大主要疾病。由表4還可見到,無論城市或農村,其心臟病死亡中,又以肺心病和冠心病所致的死亡居第一、二位。在農村因心臟病死亡的老人中,由于肺心病死亡的比例(71.30%)高于城市(52.46%),在惡性腫瘤死亡之中,城市第一位為肺癌占26.30%,第二位是胃癌占18.76%,在農村中第一位為胃癌占25.16%,第二位為食管癌占22.75%。在我國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支氣管炎及阻塞性肺氣腫,故預防感染是防治肺心病的重要環節。也就是說,對肺心病的防治而言,不但與第二次衛生革命的內容有關,還將應用第一次衛生革命中,預防接種、消毒殺蟲和抗菌藥物的•“三大法寶”,特別是在農村,而冠心病、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則主要與人們的生活行為、心理應激、社會環境和工業化污染有關,這主要涉及第二次衛生革命的、社會醫學、行為醫學和環境醫學“三大法寶”的應用。
三、“老有所醫”與國民經濟發展
解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迅速提高,衛生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南京醫學院朱氏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選用90個國家的社會經濟、衛生狀況資料為依據,對該90個國家的平均期望壽命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出社會經濟、文化和衛生發展是影響人口期望壽命的;主要因素(“)。筆者以我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西藏自治區)的人均工農業總產值(X,)、每千人口中小學以上文化程度人數(xZ)、每千人口中12周歲以士.的文盲和半盲數(X。)、平均每干人口中醫院床位數(入,)和醫生數(XS)為自變量,以平均期望壽命為因變量(Y)作五元回歸分析,得出同樣的結論:社會經濟、文化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是提高人口平均壽命的重要途徑。四、社會衛生服務對策
1.重視社會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生、發展中的作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在衛生界要充分肯定衛生事業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認真解決老有所學的間題。針對性地提高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質,特別是衛生保健知識、情緒、愛好等健康心理素質,是保證老年人衛生服務的重要途徑。
2.衛生事業的發展受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但現階段,在廣大農村以及較貧困的區,在迎接和實踐第二次衛生革命的任務時,不要忽視第一次衛生革命的任務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城市則主要體現在進行第二次衛生革命的內容。要特別強調老人的自我保健和社會衛生服務的“社會”問題,變被動為主動,變個人為社會,以期花較少的錢,解決老年病的“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防”的問題。
3.要建立相應的老年社會醫學和老年衛生事業管理的學術團體或小組,重視老年保健中的“社會工程”。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老年人口的社會衛生服務的研究和實踐,迎接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
- 上一篇:日本衛生情況及社會醫學
- 下一篇:激活職校歷史課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