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研究
時間:2022-09-24 04:15:02
導語:互聯網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進步和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和對殘疾認識的不斷提高,使得社會和患者對康復醫療服務的期望持續提高[1]。近年來,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先后出臺多個文件,極大推動了康復醫學的發展和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建設。但當前我國康復仍面臨標準缺失、信息共享困難等一系列問題[2]。互聯網時代為康復醫療服務開展帶來新的契機,特別是“互聯網+康復醫療”的發展[3],滿足了康復醫療服務同質化開展、康復效果評價等信息化需求[4],可以極大提高康復醫療質量控制工作效率。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頒布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已在世界各地應用,為臨床、康復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標準化語言,為建立統一標準化的數據中心奠定了基礎[5]。為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康復醫療質量控制工作,現對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需求和設計進行分析如下。
1基于ICF對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的需求分析
1.1規范現代的康復診療流程。康復診療工作通常以小組工作模式進行,需要定期召開小組會議,討論診療方案,進行療效分析。但實際工作中,由于專業分工細、工作強度大等原因,為每個患者召開小組工作會議,會嚴重降低團隊工作效率;若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康復團隊工作模式,可以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建立規范化的康復流程是實現康復醫療服務同質化的首要任務,將臨床診斷、康復評定、目標制定、病程和治療記錄等內容按照現代康復要求進行規范的程序設定,可實現康復評定、治療和記錄有序完成。1.2確認規范化的康復診療內容和編碼。康復診療內容是康復醫療質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內容。按照循證醫學原則,根據疾病或障礙的康復指南、臨床路徑等規范開展康復診療內容,是保障康復醫療服務安全和保證康復診療效果的基本要求。在現代康復診療流程中,根據疾病診療指南或規范界定內容,選擇合適的評估量表和相應的康復治療項目,可保證康復醫療運行,實現康復醫療質量數據的統一性,提高數據的利用率。1.3基于《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version11,ICD-11)和ICF構建統一的康復醫療數據平臺國內已有許多康復醫療服務網站或HIS系統,但缺乏基于ICD-11和ICF建立統一的醫療信息平臺,導致醫療業務與康復業務間無法分享數據,康復科室與其他臨床科室無法整合資源,病案首頁中沒有康復醫療的相關信息,很多康復病案的數據無法成為病案首頁康復醫療統計的數據。因此,構建實用的康復醫療數據庫,應基于統一的數據錄入規范,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統一的康復評定和治療標準,使數據能夠識別、比較和分析,能完成對數據的溯源和再利用。同時,要通過統一的數據錄入系統或數據轉換系統實現數據存儲和共享,應有統一的編碼系統。1.4建立基于ICF的康復醫療數據支持和康復醫療質量評價系統。美國康復醫學統一數據庫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康復醫學科聯合美國康復醫學會和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創立。得益于該數據庫,各級醫療機構通過完善的評估標準對患者功能狀態進行嚴格評估,以此為基礎創建的功能獨立性測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實現對康復療效的評估和醫療付費依據[6]。這說明統一的數據平臺對于促進康復醫療的標準化,以及推動基于循證的康復醫療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ICF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康復醫療質量評估系統,對我國康復醫療的發展以及提升中國的康復醫療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2基于ICF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設計要求
2.1符合基于ICF的康復醫學理論架構和知識體系。康復醫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內在要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逐漸走向成熟和完整。康復質控信息平臺應充分體現康復醫學理論基礎和知識體系,合理設計功能[7]。信息架構能夠實現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吞咽治療、傳統醫學等治療有序銜接和開展,體現康復診療全過程。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工作平臺和不同的操作權限,實現醫囑系統、治療系統、處方系統、評估系統、質量評價系統等的有機統一。與臨床醫療信息平臺比較,康復信息質控平臺應基于康復醫學理論架構和知識體系,融合身體功能和結構、活動和參與、環境和個人因素等維度。2.2基于WHO國際分類家族術語構建康復醫學術語體系。為促進數據的規范獲取,便于讀取、對比和分析,實現數據的國際國內交流、共享,必須使用規范的術語系統。在設計質控信息平臺過程中,采用國際通用語言,對康復醫學領域中的術語進行規范和恰當定義,避免對同一事物有不同描述、理解和解釋。建議以WHO的術語體系為基礎,進行中文化和標準化,實現康復醫學術語中文語義的規范統一[8]。康復醫學術語包括疾病命名術語、功能障礙術語、康復治療干預術語和傳統醫學術語。ICF為綜合分析身體、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系統性工具,確定了說明健康狀態的術語。在質控信息平臺構架過程中,建議根據ICF術語系統規范康復醫學術語。2.3建立基于ICD-11和ICF的統一的康復醫療信息編碼系統。統一的編碼系統是構建科學的軟件和數據管理系統的前提,也為康復醫療信息的分析和統計奠定基礎。ICD-11和ICF等為構建標準化康復醫療信息平臺以及大數據平臺提供了核心編碼工具。構建基于ICD-11的健康狀態編碼和基于ICF的功能狀態編碼體系,可實現對疾病命名、傳統醫學編碼、功能和殘疾編碼和干預手段編碼的統一[9]。2.4采用基于ICF功能評定系統。康復醫學的所有診療活動都是基于對功能的評定和評估。為了使評估和評定客觀、公正,全面反映功能障礙情況,需要對功能評估工具、評定規則進行標準化。應遵循國際規則,建立以客觀數據為依托的醫療質量評估工具,從身體功能和結構、活動和參與、環境和個人因素等維度選擇公認的評估量表和規則。基于ICF理念推出的殘疾評定量表(WHODisabilityAssessmentSchedule2.0,WHODAS2.0)是世界范圍內通用的、標準化的殘疾程度評估工具,適用于跨文化背景下各種疾病,包括精神障礙、器質性及成癮性障礙造成的殘疾。該工具從6個維度對患者的整體功能狀態進行標準化評估。借鑒FIM在美國應用情況和數據庫建設中的作用,建議在我國全面推動以WHO‐DAS2.0為基礎的康復評定體系應用[10]。2.5建立基于ICF的康復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康復醫療質量涉及許多方面,包括學科設置、人員和設備配備、診療能力、學科建設、業務發展等。同時,根據質量評價體系原則,實現質量持續改進,不僅需要強調結局管理,更應注意過程管理。因此,康復醫療信息平臺應建立康復醫療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該體系不僅聚焦康復醫學領域,同時從管理的角度設計和選擇監控指標,從醫療服務和科學管理方面,加強對康復醫療質量的監測和反饋。ICF可以從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與參與以及環境和個人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建議實行以ICF為基礎的康復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設。2.6基于國際分類家族構建開放兼容的康復醫療數據交換體系康復醫學發展存在地區差異。由于各地政策、數據采集方式等的差異性,要實現康復醫療質量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必須保證信息化平臺的開放和兼容,使不同來源的數據能夠轉換、匹配和分析,前提是基于國際家族分類,使獲得的數據能夠被各國和各地區識別和認可。此外,質控信息平臺能夠對全程康復醫療過程進行監測,需要質控信息平臺保持開放兼容,以患者康復流程為線索,在不同醫療機構獲取數據資源,全面反映患者功能恢復進程和程度,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康復醫療信息管理和共享。
3小結
構建國家或地區性康復醫療質量管理信息平臺系統,整合國家或區域內康復醫療數據資源,對于提高康復醫療質量控制和管理,促進學科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1]。要提高康復服務水平,提升康復服務質量,全面系統采集康復醫療服務相關信息,開展有關的康復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的信息和數據研究,必須基于對康復醫療過程全程規范化實施和管理以及對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數據錄入等。實現全程康復醫療服務提供和管理[12],能促進開展全面康復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找出提升康復醫療服務的政策和技術空間[13]。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的服務對象眾多,由于行業發展、從業人員素質差異等,為信息數據的可用性帶來巨大挑戰,也為實現國際間的數據比較增加困難。基于國際三大核心分類標準,建立通用語言,構建功能和康復診療的信息數據的收集、標準化、編碼和干預手段,是建立功能、殘疾和健康信息化康復醫療質量數據體系的基石[14]。通過康復醫療的全程規范化實施和管理,以及基于國際通用語言構建信息數據系統,可為解決方案確定提供循證證據,提高康復管理和服務質量評估效率,實現數據互換、交流和分析[15]。構建基于此要求的康復醫療質控信息平臺,可以很好地促進康復醫療質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新平1 白利明 張鳴生 馬洪卓 陳迪 邱卓英 李安巧
- 上一篇:足背內側動脈網解剖學研究及意義
- 下一篇:信息化系統在醫療設備維修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