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探討

時間:2022-01-05 04:37:08

導語:“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儼然成為企業經濟繁榮與騰飛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同時也是社會迅猛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國綜合國際競爭力增強的有效途徑。誠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迅速實現了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的無縫結合,這無論是對我國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來說均是一次難得機遇與挑戰。本文從高職教育角度出發,簡單闡述了“互聯網+”的概念與內涵,繼而分析了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高校在對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上所出現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可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以饗讀者。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網絡營銷人才;知識模型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思維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互聯網在普通民眾以及企業中的影響持續增大,普及率也日漸增高。毋庸置疑,這為網絡營銷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更為多元的發展契機。但縱觀“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網絡營銷現狀,營銷成效并不高,這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對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知識體系過于陳舊,致使學生的思維觀念落后,動手能力較弱,且學生能力與企業的崗位要求不符。因此,與時代接軌,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已然迫在眉睫。

一“互聯網+”的概念、內涵分析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時代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緊密結合而催生的一種新的網絡發展形態。就其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來說,“互聯網+”運用互聯網思維不斷踐行著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理念、形式、內容等的優化更新,繼而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蓬勃、發展,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誠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必然為我國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所謂“互聯網+”,其實并不是“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的機械結合,而是更多地體現出網絡平臺以及現代通訊技術的連接價值,這促使了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結合走向更廣泛、更深刻、更持久。“互聯網+”具有以下六個基本特點,即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生態開放、連接一切。而在這一全新的網絡背景下,網絡營銷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新型、現代且迎合“互聯網+”理念和要求的網絡營銷人才必然將成批量誕生,繼而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與社會繁榮進步。

二“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所出現的問題

(一)能力目標不明確,知識體系較模糊

很多畢業生在就業幾年以后會總結出這樣一句話:“在學校學的課程,工作以后基本用不上,在工作崗位中能用到30%就算多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態?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國高等院校在設置課程之前沒有針對用人單位的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調研,所以構建的知識體系比較模糊,導致學生在畢業以后,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用不上,由此就形成了崗位能力與學生能力不對接的情況。

(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明顯

就當下而言,很多高校的人才培養手段過于機械、呆板,方法缺乏多元創新性,致使教學效果不明顯。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走出一條有別于本科學校的辦學模式,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更加不利于“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再者,網絡營銷是一項既重理論、又重實踐的現代類營銷手段,所以對于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模式既要凸顯理論,更要重視實踐。

(三)缺少真實的實踐環節 

學生能力之所以與崗位能力不吻合,其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即:學生不能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平日里學生學到的知識大多來源于書本、老師的案例剖析,在虛擬的網絡營銷環境中進行訓練,由于體會不到真實的工作環境,所以學生各方面能力就會受到限制,沒有學習興趣。

三構建“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的知識素質結構模型

在“互聯網+”時代,培養優秀的,適合時展的多功能網絡營銷人才是實現經濟發展與騰飛的關鍵與核心所在。那么高校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信息化網絡營銷的人才呢?想要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網絡營銷人才,必須要針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特點和企業的崗位需求,然后改革知識體系,重新構建知識素質結構。為此,可將網絡營銷人才培養的知識素質結構按模型結構劃分為知識素質結構模型、能力素質結構模型、創新素質結構模型,在每一素質結構模型下面又分解為若干個模塊,而且在素質目標、任務、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將作行之有效的改革創新。

(一)構建網絡營銷人才創新素質結構模型

我們將提出三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整體設計中:大一確立創新意識,通過公共基礎課、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實驗實訓課等;大二第一學期樹立創新精神,通過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校內實習、實訓的學習,第二學期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專業技能課和校內綜合實訓課的學習;大三第一學期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通過頂崗實習和校外綜合實習實訓等,第二學期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通過頂崗工作、畢業設計與就業崗位相結合進行崗位創新技能集訓,將有利于學生在社會需求競爭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抓住就業機會,為提高網絡營銷人才的職業應用能力、就業能力和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應用水平創造條件。

(二)構建網絡營銷人才知識素質結構模型

根據“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目標,針對專業的學生特點以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重新組織管理經濟、計算機、信息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將形成體現信息化專業交叉學科特色的專業理論技能課程體系,將提出并開設一門融創新啟蒙教育、專業技能知識教育與專業思想教育、學科教育為一體的網絡營銷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旨在教導學生認識所學專業概況,進而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指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奠定堅實的思想和方法基礎。

(三)構建網絡營銷人才能力素質結構模型

經過社會崗位調查分析,認真規劃網絡營銷人才能力教育體系,將實行六個學期實踐技能教學不斷線,改革實驗實訓項目和實踐技能內容,強化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商務網站運營、網上創業和電子商務網店等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獲得本專業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過渡。將能力教學體系分為課程實驗與設計實驗、課程實習與實訓、專業綜合實習實訓和頂崗就業實習與實訓等四個層次,各層次相輔相成、循序漸進,使學生了解現代網絡營銷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掌握專業實踐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互聯網領域電子商務實踐工作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素質。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是一項繁瑣復雜、循序漸進、緩慢推進的系統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就高職院校來說,更要重視網絡營銷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循序漸進,提升人才培養效率。力爭讓新一代的網絡營銷人才在“互聯網”的市場經濟中飛的更高、更遠。

作者:孟璐 單位:黑龍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朱超才.“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02:97-99.

[2]楊兆輝.論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分析與網絡營銷人才培養[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3]陳曉媛.中小企業網絡營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2,22:295.

[4]王晨.錦州百度外賣企業網絡營銷現狀及對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