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誠信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6 11:19:00

導語:知名品牌誠信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名品牌誠信研究論文

[摘要]誠信是知名品牌核心價值的根本原則。我國三鹿等乳制品品牌出現的問題集中反映了企業誠信缺失。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為經營觀念不正確、經營管理存在漏洞、政府扶持知名品牌存在政策缺陷、缺乏有效社會監督體系等。需加強教育,提高企業經營素質;實事求是,構建現代管理體系;依法治市,嚴格規范企業行為;加強社會監督,杜絕不良商品滋生的土壤。

[關鍵詞]知名品牌誠信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品牌的競爭。品牌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傳遞企業對消費者的承諾,知名品牌更以忠誠消費者、為消費者創造超額價值為己任,誠信是知名品牌核心價值的根本原則。國際知名品牌企業都非常重視誠信。如日本松下奉行“科技為先、質量保證、信譽第一、服務一流、熱忱歡迎國內外客戶惠顧”的經營理念;中國海爾也以“忠誠到永遠”的服務宗旨贏得國際知名品牌盛譽。而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全球共享帶來商品極大繁榮、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下,品牌要在市場競爭中穩操勝券,首要條件是要建樹誠信的良好形象并使其在消費者心中牢牢扎根。

在我國有大量優秀的知名品牌,但近日來三鹿等乳制品品牌問題頻頻曝光,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和品牌誠信缺失。眾所周知,三鹿等問題乳制品都是中國著名品牌,他們為消費者追捧愛戴,為何失信于消費者?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經營觀念問題。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現在也仍然處在市場經濟起步時期,企業既有目光短淺的小農意識,又殘留有簡易商品經濟見利忘義不法商人的陋習影響,缺乏現代市場經濟經營的遠大謀略智慧,把目光局限于短期利益,不重視品牌的重要性或保持品牌意識不夠,缺少對誠信作用的認識和正確經營觀念的樹立。

二是經營管理問題。企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但缺乏配套的供應鏈體系、現代管理手段、完備的技術及生產模式。如一些問題乳制品企業為擴大經營,增設原料奶收購點直接或委托收購牛奶,拓寬供應渠道使原材料來源復雜化,加之檢驗手段落后、把關不嚴或沒有精力和金錢來負擔因收購站點的增多而增加的檢測開銷,為問題奶的進入打開了通道,從而影響整個企業商品質量和危及到品牌形象。

三是政府扶持知名品牌的政策缺陷。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免檢和名牌管理制度,對由相關部門連續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產品可確定為免檢,名牌在有效期(3年)內,免于各類檢查。該政策出臺目的為扶優扶強,打破基于地方保護主義而形成的質量壁壘,但政策特殊化也淡化了對名牌企業行為的監督,客觀上為企業問題產品出籠提供了庇護。

四是缺乏有效社會監督體系。地方質檢機構不能依法定期普查商品,把關不嚴,對問題奶視而不見視而不問,直至任其泛濫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健康甚至奪去生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加之國家對公民維權的教育和倡導不夠,缺少群眾的力量監督企業的行為和產品的質量。國家的免檢和名牌產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質量問題,早年光明的“回爐奶”、“早產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質檢監督體系缺乏有效運作。

我國處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力督企業和品牌誠信,努力創建知名品牌既是自身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也是直面國際市場競爭挑戰的需要。品牌誠信需從源頭抓起,具體可從下述方面入手1.加強教育,提高企業經營素質。面對不發達的市場經濟,唯有加強企業的誠信經營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全國普及誠信教育,學習國際知名品牌誠信建設經驗,構建以實現消費者利益為指導的戰略思想,對企業產品的一系列環節把好關,開展從管理者到普通員工的素質培訓,建立誠信和諧的人文氛圍,實現企業內部、企業間、企業與消費者等的誠信合作。從經營觀念的轉變指導經營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素質。

2.實事求是,構建現代管理體系。企業最難能可貴的是分析自身實際情況和當前經濟環境大背景,基于此制定可實行的企業經營戰略和貫穿企業整體的現代管理體系。憑實力,構建合適規模;講合作,完善供應渠道;重質量,嚴把質檢關口;求發展,改進生產技術;重反饋,維護消費權益;講誠信,建設企業品牌。制定從原材料的購進到產品最終的銷售等一系列環節的嚴格操作規范,真正把產品質量看作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塑造品牌誠信,以品牌帶動產品,實現良好業績。

3.依法治市,嚴格規范企業行為。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文廢止了所有食品類生產企業獲得的國家免檢產品資格,并廢止國家免檢制度,這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免檢實際是國家對企業的責任擔保,消費者選擇免檢產品正是出于對國家的信任,一旦企業失信,國家信譽將招致難以挽回的損失。國家廢止免檢制度是必然選擇,實際是對企業負責。取消所有企業(產品)的免檢特權,加強質量檢查和監督,嚴格規范企業行為,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核心,依法治市,給市場和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防止地方政府盲目攀比,突擊“提拔”知名品牌、著名品牌等行為。

4.加強社會監督,杜絕不良商品滋生的土壤。首先是質檢機構應履行法紀嚴格執法,實行對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查。尤其是關系到人民生活的產品,應該自始至終不漏批次地嚴格檢查,確保消費者生活質量不受影響,杜絕產品危害消費者生命的現象發生;其次是建立并強化檢舉機制。消費者有權對產品進行社會監督,國家積極鼓勵消費者對問題企業(產品)的舉報,加強全民維權監督意識,更好規范企業行為。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對產品質量管理先進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在實行對企業(產品)的社會監督的同時,獎勵優質產品和品牌,鼓勵企業改進技術和產品,更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