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銀行成功案例看商行風險管理

時間:2022-05-13 08:32:00

導語:小議銀行成功案例看商行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銀行成功案例看商行風險管理

摘要:如何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近年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列舉了英國巴克萊銀行與我國民生銀行風險管理的成功案例,并對二者的風險管理經驗進行分析,旨在對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有所啟迪。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案例

美國花旗銀行主席及總裁沃爾特威斯頓有一句名言:“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銀行間競爭的日趨激烈、銀行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寬和規模的不斷膨脹,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日趨多樣化與復雜化,某些高風險業務所帶來的風險有可能在轉瞬間葬送整個銀行。然而作為經濟的核心,金融大廈的坍塌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動蕩。

當前,如何把握風險與利潤、風險與發展之間的平衡,使銀行既不承受過大的風險,又能保持適當的發展,是每個處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的銀行經營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由于風險管理不善致使銀行經營失敗的情況頻頻發生,然而也不乏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的銀行。就讓我們走進這些中外銀行,分享它們的成功經驗。

一、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的四大銀行之一,在英國設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近十幾年以來,巴克萊銀行十分注重不斷拓展其業務的廣度和深度,資產和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在巴克萊銀行各項業務快速拓展的過程中,成功的風險管理為其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構造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

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銀行一樣,巴克萊銀行具有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如此,在這一系統內,對風險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確,而且職責清晰。具體來說,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業務條線負責人負責識別和管理業務線條的風險;風險總監負責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分類風險主管及其團隊負責風險控制框架的建立與監控;業務風險團隊負責協助業務條線負責人識別并管理其總體業務風險;內部審計獨立地檢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完善清晰的結構與權責明確的分工為防范風險布下了天羅地網,為巴克萊銀行成功進行風險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風險偏好體系——保證業績,控制風險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巴克萊銀行一直在內部使用風險偏好體系。風險偏好體系的具體方法是,通過未來三年的業務規劃,估計收益波動的可能性及實現這些業務規劃的資本需求,將這些與目標資本比率、紅利等因素相對比,并將這些結果轉化為每個主要業務板塊規劃的風險容量。風險偏好的數值要通過估計集團對宏觀經濟事件的敏感性來進行驗證(這種估計是利用壓力測試和情景模擬來完成的)。巴克萊銀行集團信用風險總監安德魯·布魯斯認為,巴克萊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幾年來通過建立風險偏好體系,加強限額管理,強化了經濟資本在集團內部的運用。而風險偏好體系的運用也是國際活躍的銀行風險管理成功的普遍經驗。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先進,數據充分

與其他銀行一樣,信用風險是巴克萊銀行最大的風險。據統計,巴克萊銀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經濟資本被配置到各業務條線的信用風險上。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巴克萊銀行主要利用五步風險管理程序(即指導、評估、控制、報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內部控制體系來進行。巴克萊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較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歷史數據和其他外部信息,通過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系統來對借貸者、交易對手以及零售客戶進行評級。與此同時,巴克萊也采用一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和評級工具,當然這些外部開發的模型及評級工具必須經過巴克萊銀行的相關驗證。

二、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

民生銀行是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銀行卻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風險管理道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民生銀行如何應對日益多樣化的信用風險。

(一)重視貸前調查——充分檢驗,防范風險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是廣州地區唯一實行“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的銀行。當年廣東南海華光集團騙貸屢屢得逞,“洗劫”了廣州數家銀行近74億元人民幣。然而該集團存在的風險卻無法逃過民生銀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華光集團曾向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當廣州分行收到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資料后,立即進入其受理貸款申請的檢測達標通道,這第一道關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預授信申報公示”。預授信申報公示制度是廣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剛剛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為化解一些常見的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風險。其實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當銀行接到授信申請時,在銀行內部網站上將南海華光集團的有關材料進行為期7日的“公示”,廣而告之,廣泛征求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預授信制度不但大大節省了支行具體經辦人員實地貸前調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調查渠道更為廣泛、通達,使授信通道更為透明、民主、公開,很難出現漏網之魚,為自身保護提供了安全綠色屏障。南海華光集團的申請也正是在公示期間,由于該行員工們陸續提供的華光集團的相關信息顯示出其眾多漏洞,經有關部門認真分析核實后,而被多票否決,實現了防患風險于未然。

(二)加強貸后檢查——重視結果,更重過程

盡管貸前調查與貸中審查至關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款項貸出后就“一勞永逸”,貸后管理也絕對不可小覷。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主管風險控制的副行長趙繼臣說,在杭州分行,風險控制高于業務發展。銀行不良資產反映的是結果,但產生卻是在過程,因此對于分行來講,過程控制重于結果控制,注重貸后管理是保證信貸資產質量的基礎和關鍵。

杭州分行曾為杭州某企業貸款400萬元人民幣,然而該企業的兩幢房產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于是分行組織相關人員多次與借款人、保證人聯系,制訂清收措施。經過各項艱苦努力的工作和與當事人談判,終于在貸款到期前一天全額收回了400萬元貸款的本息。

另外,在對湖州某集團有限公司的續授信現場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銷售渠道及財務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檢查人員隨即向分行貸審會提出了不能給予其續授信的理由,果斷退出,避免了后來其他貸款行因來不及收貸而最終采取法律補救手段情況的發生。檢查過程中,杭州分行還了解到安吉某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存在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分行配合支行幾次到安吉,與企業和政府聯系落實分期還款計劃,并積極爭取到了總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貸款本息??梢娫谫J款業務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過貸后管理,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將風險“扼殺于搖籃中”。

(三)培養風險意識——認識到位,團結一心

民生銀行的一位領導曾說過,“銀行經營同質化趨勢很強,民生銀行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靠的是員工們工作拼搏、熱情、堅韌、執著。”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勵著民生員工?我們應該看到,民生銀行尤為注重員工隊伍業務培訓、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過多樣化、實用化、層次化的培訓方式,生動活潑地為員工的實際工作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強化了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規范了他們的業務操作,對真正做到按章辦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正所謂意識決定行動,有了正確的積極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廣大員工在風險防范方面更強的行動力。在高度風險意識熏陶下,風險防范觀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銀行員工的內心,使風險防范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成為民生企業文化的重要靈魂。

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中外銀行成功案例帶來的啟迪

(一)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

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是有效實現風險管理的前提。外資銀行大多具備獨立的內部監督機制,其內部監督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實行垂直管理。分支機構的內部監督部門往往與本級機構相互獨立,或者在分支機構不設內部監督部門,內部監督的職責直接由總行的內部監督部門實施。

巴克萊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結構清晰,權責明確,是外資銀行成熟風險管理系統的典型。再來看民生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2004年,民生銀行華北、華東和華南授信評審中心——風險管理的核心機構,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評審人員“直系”隸屬于總行,是總行的“嫡親”,而與分行沒有任何血緣——人事和經濟利益聯系,這使得總分行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審貸分離”,從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層行領導者的長官意志可能帶來的授信業務經營性風險。實踐表明,民生銀行的獨立評審與區域授信評審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操作規章制度是銀行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保證。銀行業務人員由于受自身素質和外界條件的影響,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約束,在進行風險評價和判定時,難免會帶有個人傾向,造成判定結果有失公正。通過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嚴密的規章制度,能夠使銀行員工避免主觀主義和隨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風險。

巴克萊銀行作為一家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牌銀行,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十分完善與周密。在民生銀行,各項內控制度建設也緊隨業務的發展步步推進。一筆信貸業務,從貸前調查到評審,從放款到貸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責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商業銀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

建立與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信用評級體系往往獨立于信貸和審批部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肩負著對客戶的信用調查、征信、信用檔案管理、信用記錄監控等職能。信用管理部門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戶信用分析報告,是銀行的信貸決策機構決定能否給予授信的依據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貸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做出的信用監控報告,更是銀行衡量信用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

巴克萊銀行經過長期發展,其內部信用評級體系已經較為成熟,并且擁有較為充分的歷史數據,為其測量與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了保障。在我國,盡管銀行信用評級體系與發達國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例如民生銀行對申請授信的客戶進行內部信用評級,并以此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依據。在數據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銀行也走在全國同業中的前列。該行率先采用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模式,將全行所有業務的數據處理集中在總行,為業務拓展與風險管理奠定了基礎。

(四)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理念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銀行不能回避風險,只能管理風險。實踐證明,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靈魂,只有將風險管理從高深的理論變為所有從業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風險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風險管理意識和理念必須貫徹到全行全員,貫徹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銀行的每位員工在做每一筆業務時都應考慮到風險因素,貫徹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終把控制風險與創造利潤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經過長時間發展,風險管理觀念在大多數外資銀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對民生銀行來說,正是由于民生銀行上下都把風險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級行領導反復強調其重要性,使得員工達成共識,才使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進程中碩果累累。

(五)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在商業銀行不斷完善內部風險管理建設的同時,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無疑為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供了積極的外部環境??梢哉f,處于信用經濟中的商業銀行,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深厚的內力,還需要良好的競技場才能充分體現“武藝”的高超。

西方發達國家的信用體系較為完善,為銀行風險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在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民生銀行在風險管理與控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民生銀行杭州分行的不良資產率曾五年內一直保持為“零”,在某種程度上說,該行風險管理的成功與當地優越的市場環境和良好的企業信環境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