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商業銀行綜合運行能力因子
時間:2022-12-17 05:03:00
導語:剖析商業銀行綜合運行能力因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全球金融機構介紹
隨著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全球眾多金融機構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所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銀行業,其倒閉銀行每年都有100多家(可以從美國聯邦保險機構FDIC網站上查找),當然這些銀行都很小。而作為零售業銀行的典范—花旗銀行也遭受巨大的損失。這次危機波及世界各地,我國金融機構也未能完全幸免。在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工程化的趨勢下,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加快,給金融機構帶來很多機遇,同時也帶來不少挑戰。特別地,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的重要主體,更面臨著收益和風險的抉擇。
自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以來,我國銀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迅速膨脹,在2010年世界企業500強排名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雙雙擠進前二十,這也給銀行的經營帶來更多的風險。如何控制各類風險,增強銀行的綜合運營能力,對保證銀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本文的研究依據是我國商業銀行2009年年度報告,探究商業銀行各財務指標與其綜合運營能力的關系,給出商業銀行平穩健康發展的對策。本文首先選取了我國2009年底前上市的14家商業銀行的財務指標作為變量,運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得出銀行綜合運營能力各因子的得分方程。接著,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各財務指標對銀行平穩運營和盈利能力的影響。經研究,我們發現,在各財務指標中,凈利潤、核心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撥備率的不利變動分別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承擔損失能力及資產質量水平產生重要影響,這有一定的理論實踐意義。
二、實證分析
(一)實證方法概述
因子分析是將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或樣品)綜合為數量較少的幾個因子,以再現原始變量與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根據不同因子還可以對變量進行分類,它是屬于多元分析中處理降維的一種統計方法。在構建銀行綜合運營能力的指標體系的過程中,為盡可能比較全面、完整地反映刻畫銀行的能力,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測,選取多個指標,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多變量大樣本雖然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卻增加了數據采集、處理的難度,而且多個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加大了分析難度。
通過對原始變量重新組構,選取的因子的數量遠少于原有指標變量的數量,減少分析時的計算工作量,同時它們可以反映原有眾多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不會產生重要信息的丟失。因子間沒有線性相關關系,可以對變量的分析提供較大的便利。另外,因子變量都有較為明確的經濟含義,為我們的分析提供了更直觀的解釋。
(二)商業銀行樣本和主要財務指標的選取
首先,為測量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運營能力,本文選取了我國2009年底前上市的14家商業銀行(見附錄一)作為代表,進行實證分析。
其次,根據上述各商業銀行2009年年度報告選取其2007至2009年的財務指標共11個,它們是:平均總資產凈回報率、利潤總額、凈利潤、每股收益(基本與稀釋)、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撥備率、貸款總額、存款總額以及每股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三)實證分析
1.因子分析
首先,將所有數據導入SPSS11.5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4),分析結果如表:
上表示是對數據是否可進行因子分析的KMO和Bartlett檢驗的結果。KMO檢驗用于檢驗變量間的片相關系數是否過小,一般情況下,當KMO大于0.9時效果最好,小于0.5時不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從表1看出KMO檢驗結果是0.725,比較接近0.9,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檢驗的Sig.取值0.000,表示拒絕相關系數矩陣是單位矩陣的原假設,說明各個變量不是相互獨立的。
其次,按特征根大于“1”為標準提取公因子,結果如表2:
表2表示主成分列表,表中列出了所有11個主成分,且按照特征根從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從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特征根為4.469,方差貢獻率為40.627%,第二個主成分特征根為2.747,方差貢獻率為24.971%,前三個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1.804%,已超過了80%,且第4個主成分特征根小于1,故選出3個因子。
再次,得到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反映各個變量的變異可以由哪些因子解釋。通過因子載荷矩陣就可以給出各變量的因子表達式。如:利潤總額=0.970*F1+0.048*F2+0.225*F3。所以利潤總額主要由第一個主成分解釋。
最后,我們得到了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4。
通過此表就可以把主成分表示為各個變量的線性組合。選取對各個因子影響大的變量得出因子得分方程,并對因子命名:
F1(盈利能力因子)=0.986*凈利潤+0.982*存款總額+0.982*利潤總額+0.981*貸款總額
F2(承擔損失能力因子)=0.967*核心資本充足率+0.965*資本充足率+0.791*平均總資產凈回報率
F3(資產質量水平因子)=0.852*不良貸款撥備率+0.731*每股收益(基本與稀釋)-0.727*不良貸款率+0.472*每股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凈額
同時,得到因子得分的協方差矩陣,如表5,可以看出3個因子之間是相互獨立的。
2.實驗結果解釋
得出因子得分方程后,我們對各財務指標與綜合能力因子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1)對銀行盈利能力進行分析:
X1=凈利潤相關系數1=0.986
X2=存款總額相關系數2=0.982
X3=利潤總額相關系數3=0.982
X4=貸款總額相關系數4=0.981
在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的4個指標中,相關系數最大的是凈利潤指標,說明凈利潤的微小變化更易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影響。若凈利潤下降,則銀行的盈利能力會顯著降低;若凈利潤上升,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會顯著增強。為防范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應密切關注凈利潤指標。
同時,還需對存款總額、利潤總額和貸款總額的變化充分重視,一方面它們會影響凈利潤的變化;另一方面,它們還會直接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
(2)對銀行承擔損失能力進行分析:
X5=核心資本充足率相關系數5=0.967
X6=資本充足率相關系數6=0.965
X7=平均總資產凈回報率相關系數7=0.791
增強銀行承擔損失能力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我國商業銀行也應給予高度重視。上述3個指標中,對銀行承擔損失能力影響最大的是核心資本充足率,2010年9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也對銀行的這一指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需要達到6%。
資本充足率對銀行承擔損失能力的敏感度達到了0.965,僅次于核心資本充足率,所以銀行在爭取高盈利的同時必須使資本充足率達到8%,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早在1988年的《巴塞爾資本協議》中就提出了這一要求。例如,深圳發展銀行在2007年的資本充足率只有5.77,遠小于8%的要求,為保證銀行平穩健康地運營,該銀行在2008年進行改革,資本充足率達到8.58。
我國部分銀行對于這兩項指標的重視不夠易引起很大的經營風險,一方面,銀行自身應提高要求;另一方面,銀監會應加強監管。
平均總資產凈回報率對銀行承擔損失能力也有影響,為加強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應盡量保證平均總資產凈回報率的穩步提高。
(3)對銀行資產質量水平進行分析:
X8=不良貸款撥備率相關系數8=0.852
X9=每股收益(基本與稀釋)相關系數9=0.731
X10=不良貸款率相關系數10=-0.727
X11=每股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凈額
相關系數11=0.472
提高銀行資產質量水平對銀行防范信用風險有重要意義。提高不良資產撥備率和降低不良貸款率就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不良貸款撥備率比不良貸款率對銀行資產質量水平的影響更大,因為銀行制定不良貸款撥備率是對銀行進行信用風險管理的事前控制措施,因此,銀行更應重視不良資產撥備率的提高。為兼顧經營安全性和盈利性兩方面的提高,一般來說,不良資產撥備率最好維持在150%。如若較低會影響經營的安全性,帶來較大信用風險;較高會影響經營的盈利性,帶來利潤下降的風險。
每股收益也會對銀行的資產質量水平產生影響,同樣,銀行需要權衡收益和風險,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收益,從而保證資產質量水平。
降低不良貸款率也有利于提高資產質量水平。2003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后,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顯著降低,銀行業發展朝著平穩健康大幅邁進。
現金流量指標中的每股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凈額這一指標對銀行資產質量水平有一定的影響,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應對現金流的管理給予足夠重視。一方面,現金流會對銀行的當期盈利產生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對銀行現金流的控制有利于增強銀行在遭遇突發性危機時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緩解外部帶來的壓力,有效從危機中脫身而出。
三、總結和建議
從實證分析結果來看,高盈利能力、高承擔損失能力和高資產質量水平是銀行日常運營的三大目標。高盈利能力是銀行經營的根本目標,提高凈利潤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除了以傳統的賺取利差方式提高利潤外,銀行還可以通過改善資產結構采取其他途徑,如發展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等增強盈利能力。
但銀行在提高收入的同時,也要保證其承擔損失的能力和資產質量水平,也即銀行要平衡收益與風險的關系。高承擔損失能力是銀行穩健經營的基本條件,也能說明銀行面對沖擊時的抵御能力。核心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經營的硬性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外界環境突然惡化時,銀行自身脫離危機的能力。
銀行的資產質量水平的高低對銀行業甚至整個金融業的穩定都有很大的影響。提高不良貸款撥備率是其核心部分,是高質量資產的保障性指標。因為有關事前控制,就需要高級管理人員依據歷史數據和科學預期做出正確的決策。提高貸款質量、改善貸款結構是資產質量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徑,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長遠目標。
在世界經濟波動較大,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機構更應注重從提升綜合運營能力,改善結構,加強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確保金融機構健康平穩地發展。
- 上一篇:文學院負責人履職工作報告
- 下一篇:淺議政府管理革新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