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狀況分析

時間:2022-05-06 11:45:41

導語: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狀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狀況分析

摘要:隨著中國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的高速發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全球商業銀行市值排名持續提高。從2003年銀行業改革到現在,中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不斷大幅度攀升,盈利豐厚,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增長期。當代人們除了選擇傳統的銀行儲蓄業務外,還開始選擇銀行其他經營業務,例如信用卡業務、理財業務、基金業務等等。

關鍵詞:商業銀行;競爭狀況;問題

1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狀況

1.1存款業務之間的競爭

商業銀行其實是一個自求資金、自主經營平衡的經濟實體,資金的利用主要依靠資金的來源。所有銀行最主要的負債業務都是存款,這也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2011年年底,全國銀行產業總負債總計78.99萬億元,其中各種存款是64.07萬億元,存款所占的比例高達81.12%;這其中全國四大商業銀行所擁有的各項存款所占比重為91%,全國大型銀行業各項存款所占比重為84.71%;中小型銀行各項存款所占比重為72.85%。[1]因此,各個商業銀行都尤為重視存款業務之間的競爭。

1.2人才資源之間的競爭

一直以來,長時間困擾著商業銀行發展的根源問題在于商業銀行得員工素質比較低,人才資源比較匱乏。一方面各家商業銀行都存在人浮于事,大機關小基層,人滿為患的問題,另一方面卻是員工素質普遍不高,真正的金融管理精英人才稀少。各家商業銀行在面對這種困境得情況下又不約而同地出臺了例如精減員工,實現銀行員工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通過加強培訓的方式來期望提高員工自身的素質;大量地招收相關專業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學歷人才等方面的人事改革舉措。但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的人事制度的相關改革進程仍然是極為緩慢并且步履維艱。

1.3金融產品之間的競爭

近年來,我國各家商業銀行電子技術均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比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所需要的快速便捷的電子清算系統、交易系統、管理系統以及各系統之間的網絡化需求而言,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電子化進程仍然處在初級階段。銀行業在軟件開發應用和現有數字信息的深加工再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著大片的空白點。也正是由于認識到金融技術創新的不足之處以及其對占領市場存在著的重要性,各家商業銀行都開始紛紛注入巨資更新辦公設施,相繼開通電子匯兌,開始推行城市網絡建設并且都開始積極試行對公存款等領域的通兌。商業銀行中電子化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必然會將大大地延伸金融業服務的“觸角”。綜上所述,金融工具的創新和金融技術的創新是商業銀行的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并逐步形成綜合化、網絡化、系統化、多元化服務系統,從而為社會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的最基本的保障。[2]

2我國商業銀行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2.1存款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中國,存款產品的設計存在著主體錯位問題。商業銀行的存款產品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來統一設計的,各個商業銀行都不具有自主設計產品的權利(沒有權利變更利息率),只能被動地去接受中國人民銀行所批準的存款產品。這種統一供給的機制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沒有考慮到不同的商業銀行在經營產品所變現出的能力上的差別。產品設計的主體錯位將導致各個商業銀行不能夠根據自己的優勢來自行定位,銀行不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來設計不同存款產品,實施產品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最終會導致國內的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降低,在和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于劣勢。第二,中國人民銀行來設計存款產品,尤其是決定利息率水平更多的考慮的是宏觀調控的需要,而這點和銀行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特性可能存在著矛盾。這種“宏-微觀沖突”是不同主體利益沖突的必然結果,并且也會越來越明顯。[3]

2.2人才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許多商業銀行的職員專業知識水平不足,總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始終把推銷產品放在第一位。商業銀行的員工在對客戶介紹相關項目的服務時,總是習慣于從銀行的角度去思考、判斷、處理問題,并沒有對客服有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詳細的講解以及提示,這可能會導致客戶在購買銀行產品后遇到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素質參差不齊,綜合營銷能力、客戶鑒別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不高,特別是缺乏現代商業銀行存款產品開發和現代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商業銀行職工無法分析、研究和預測客戶現在和未來的變化和需求,沒有辦法達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目標。

2.3金融產品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產品缺乏針對性。有些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的創新過程中只圖規模,而不重視效益,其主要目標是搶占市場,并不是圍繞著客戶需求來開發產品。與此同時,金融產品的開發和改進往往從銀行內部的局部利益出發,對客戶的需求缺乏必要的整合和細分,以致于無法有針對性地開發和研制出具有吸引力以及前瞻性地金融產品。金融產品層次較低。近年來,各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多達幾百種,其范圍涉及到銀行所經營的各個層次,但是大多數金融產品是通過“拿來”的方式從國外或者同行業引進、模仿的,真正由國內商業銀行首創、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創新少,獨立性較弱,商業銀行間的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突出,不僅無法成為自身的核心產品,反而形成了過度的競爭,往往都是低水平的價格之間的競爭,并不是高層次的服務競爭和差異化競爭。

作者:周曉琳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黃雋.銀行競爭與銀行數量關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5(7):3-4.

[2]任遠,竇育民.中國商業銀行規模經濟與技術進步效應實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7,12(5):12-13.

[3]朱勇.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條件下我國銀行業競爭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