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調查分析

時間:2022-08-08 08:35:22

導語: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調查分析

一、農商銀農戶貸款概述

(一)農商銀行的定義。農商銀行,是“農村商業銀行”的簡稱,農村商業銀行是由以前的“農村信用社”轉制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二)農戶貸款的含義。農戶貸款是指農戶為滿足某方面需求而向正規的金融機構借款,同時簽訂借款的金額、借款的利率、借款的用途及借款的時間等契約的金融活動。其中,農戶是指農戶家庭,是農村的基本組成單位,現在對農戶概念的解釋有三種:一是根據家庭的職業來進行劃分的,認為農戶是從事農業為主;二是根據家庭所處的經濟區位來劃分,這與城鎮家庭相對應,即居住在農村的家庭;三是根據家庭的政治地位或身份進行劃分,即家庭地位相對低下,不享受國家福利待遇的。貸款是指正規的金融機構按一定的利率和歸還條件有償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三)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研究意義。農戶是建立農村金融制度、推進農村金融改革離不開的需求主體。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事實上的主力軍,其本身就是立足服務于“三農”,與“三農”的聯系最為密切,具有營業網點多、覆蓋全國大部分農村等的特點。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城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日益加劇,農村金融網點覆蓋范圍小,農戶貸款難等,都是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體系中尚未解決的問題。這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同時導致了農戶融資難與農戶誠用度高并存的現象,以及農村資金匱乏但農村資金外流并存的怪相。

二、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現狀

從2016年到2018年末,寬甸縣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占貸款余額的比例)總體呈增長態勢,特別是2016年,不良貸款率達到最高,達到2.1億元。一方面由于農戶貸款總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貸款額度也達到歷史高點。(表1)據了解發現,寬甸縣各個鄉鎮幾乎只有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也是農戶貸款的首要之選。主要向農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保證擔保貸款、廠房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等。寬甸縣是遼寧省縣級行政區域面積最大的縣,截至2018年,寬甸縣實現縣區生產總值224.3億元。在三大產業中,農業增長29.8億元,同比增長5%。近年來,寬甸部分地區開始發展特色農業,建蔬菜大棚,發展桃子、葡萄、蘋果等果園,還有人參、板栗,使種植業收入增加,農戶的貸款金額用于種植業。同時,寬甸縣農業銀行的存款余額遠遠超于農商銀行,而貸款余額不及農商銀行的1/2。郵政儲蓄銀行的存款余額逐年增加。五大行縣級以下營業網點側重主張基層地區的金融機構全力吸儲,少放貸款。

三、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存在的問題

經過實地調查數據發現,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也應該看到還存在農戶貸款未得到滿足的問題,這說明寬甸縣的農商銀行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中主要存在如下兩個問題:(一)農商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高。全面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來自銀行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主要是操作風險、機制風險等,外部風險主要是農戶的信用風險和自然風險等。調查顯示,近3年寬甸縣農戶的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的3.12%增加到2018年的7.79%。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對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帶來嚴重威脅,極大地影響了服務“三農”的可持續發展。調查顯示,農戶貸款金額用于種植業的比例為42.23%,農戶貸款金額用于養殖業的比例為35.58%。可見,農戶貸款主要用于種植業、養殖業,農民收入來源主要靠農產品,但農業受到自然和市場的影響較大,農戶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農戶的還貸能力,將農業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轉化為貸款償還風險。(二)農商銀行資金供給不足。雖說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但是在農村金融的服務方面,需求和供給往往不是十分平衡,造成金融機構部分資金流失,從而使資金供應不足。影響農戶小額貸款資金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渠道:第一,農戶的自身儲蓄。農村人口的城市化使進城務工的青壯年的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城市化建筑業的興起,農民工也不斷增收,而建筑業特有的季節性也導致農民收入不穩定,農民將其務工收入多用于子女上學、城市租賃住房以及健康醫療,少部分剩余資金或將存入農村信用社。第二,央行的支農再貸款。支農再貸款是指人民銀行對各個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再貸款。目前,寬甸縣支農再貸款的利率是3.8%,而農商銀行的資金成本為3.5%,可以看出,支農再貸款的資金成本高于其他方式融資成本,這便打消了寬甸縣農商銀行向央行再貸款的積極性。第三,農村信用社的自有資金。農村信用社每年根據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將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存入央行,用于購買國債和央行發行的其他產品,這導致農村信用社資金大量外流。根據調查發現,近幾年寬甸縣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加劇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

四、政策建議

(一)減少農商銀行不良貸款行為。由于寬甸縣內的金融機構還未建立有效的貸款風險防范體系,加上寬甸縣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和素質等原因使農戶信貸的風險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若持續下去將會影響寬甸縣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寬甸縣各農村金融機構應組建一支高素質能力強的農戶信貸評級小組,在針對農戶貸款額度的調整問題時,應經過小組成員商議,投票決定。并且工作人員發放貸款只能按照信貸評級小組規定的額度發放,不得超越額度。在貸款發放后,要強化農戶信用的監督檢查制度。針對惡意不還款的農戶采取措施,可以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等手段利用道德輿論監督,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于行為惡劣的利用法律予以制裁。(二)拓寬農商銀行資金來源。首先,寬甸縣的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大豆、馬鈴薯,當地政府根據寬甸縣本地的特色農業給農戶相應的政策支持以及保障農戶的增產增收,只有農戶的人就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地解決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后才能積累資金,存入銀行儲蓄賬戶。其次,加大央行支農再貸款的扶持力度,實行優惠的利率政策,限制支農再貸款利率的漲幅。保證農村信用社向人民銀行的貸款活躍性,使支農貸款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大力號召寬甸縣政府設立專項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業,并呼吁鄉鎮龍頭企業和民營企業投資入股當地農村信用社,增強農村信用社的資本實力,為農村信用社服務農村經濟提供強大的后援力量,拓寬貸款資金的來源渠道。最后,提高農村信用社的吸收儲蓄存款的能力,征集全縣農村地區的閑散資金,同時對農村地區資金流向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流入商業銀行而無法流回農村。在寬甸縣內,允許各個農村信用社之間進行資金拆借,這樣能大大提高資金在寬甸各個鄉鎮內的循環利用。

五、結論

本文對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包括寬甸縣農商銀行的發展現狀、農商銀行貸款流程現狀、農戶貸款用途現狀、貸款金額與比例現狀、貸款擔保方式現狀。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對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資金借貸業務有了一定的了解。經調查整理和分析之后,對本文的研究總結如下:首先,寬甸縣農商銀行農戶貸款業務存在主要兩個問題:一是農商銀行農戶不良貸款比例高,主要因為農戶貸款主要用于種植業、養殖業,農民屬于弱勢群體,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農產品,但農業受到自然和市場的影響較大,農戶的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將直接影響農戶的還貸能力,將農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轉化為貸款償還風險;二是農商銀行資金供給不足,主要因為農村信用社每年根據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將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存入央行,用于購買國債和央行發行的其他產品,這導致農村信用社資金大量外流。其次,近幾年,寬甸縣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加劇了農村信貸市場的競爭。

參考文獻:

[1]馬曉青,劉莉亞,胡乃紅,王照飛.信貸需求與融資渠道偏好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3(5).

[2]易小蘭.農戶正規借貸需求及其正規貸款可獲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2).

[3]周宗安,周沫.基于農戶信貸供求的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J].東岳論叢,2015(6).

[4]趙允迪,王俊芹.農戶農村信用社借貸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農戶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2(9).

作者:于海嬌 吳云勇 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